【摘 要】本文从以正确导向选好中国故事、师生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两个方面论述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加真切地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树立正确的信念。
【关键词】政治生活 中国故事 思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129-02
讲好中国故事,是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政治课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讲好中国故事,能活跃高中政治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感人、真实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思想政治观点与理论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信念,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高教学亲和力。
一、以正确导向选好中国故事
高中《政治生活》课主要讲授我国现行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自治制度、宗教政策和外交政策制度等,理论性强,政治性强,虽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但学生平时直接接触却不多。因此,要在高中《政治生活》讲好中国故事,使课堂活起来、实起来,首要便是坚持正确的导向,认真选好中国故事。
(一)选择中国故事,要突出时代性。高中《政治生活》课要站稳政治立场,所选的故事要能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故事要能反映时代精神。比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过程中,可以选取焦裕禄的故事、杨善洲的故事。在讲解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可以选取部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与良好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了解鲜活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事跡,知道中国共产党人真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二)选择中国故事,要注意地域性。选择本区域的中国故事、学生身边的中国故事。与那些得到全国范围宣传的故事相比,这些故事或许典型性、代表性不够突出,但在空间上、心理上、情感上距离学生近,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三课《政府的责任》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广西的时代先锋的故事;在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本地方人民代表的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通过选取近距离的中国故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懂得时代先锋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遥不可及。正是他们的敢于奉献和担当,对人民负责这一政府责任,人民代表为人民这一初心才得到彰显。
(三)选择中国故事,要有延续性。既要选取中国古代故事,又要选取中国近现代故事,更要选取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如果只选中国古代故事,在《政治生活》中就难以把中国现行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相关理论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如果只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故事,而不讲中国改革的故事和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在《政治生活》教学中就难以讲清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政党建设,关于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理论讲授就缺乏新近、鲜活的事实支撑,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就不够强。
(四)选择中国故事,要有针对性。高中《政治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不尽相同,各单元、各框题的教学内容也不相同,因此选取中国故事要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既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中国故事,又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学情选择不同的中国故事,把中国故事与课本知识讲授、学生技能的提升、学生良好情感和价值观养成密切结合起来。
二、师生共同参与讲好中国故事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是一项在任课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教室为主要场所的实践活动。因此,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任课教师的关键性任务,而且是学生的重要任务,师生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
(一)课堂导入讲好中国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通常情况下,课堂导入吸引人,课堂教学就容易开展,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教学效果就明显。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在课堂导入阶段把中国故事讲好。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述、播放视频、学生讲述等方式讲中国故事。比如,在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导入时,就讲了焦裕禄的故事。由于焦裕禄的故事离当下较远,笔者从有关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论述入手,引出焦裕禄的故事,播放了相关短视频。为了增强学生对人民公仆的认知,笔者又讲了杨善洲的故事。两个故事叠加在一起,虽然用时较长,超出了一般的课堂导入时间,但由于把讲故事和讲道理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本知识。在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导入中,笔者组织学生讲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故事,如民革中央建言“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民盟中央呼吁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民进中央与教师节设立和教师法制定、农工党中央建言国家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致公党中央与重庆酉阳发展、九三学社中央为保护“母亲河”建言献策等故事。由于各个故事有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和实际成效,促进了学生对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
(二)课堂活动用好中国故事。课堂教学仅有导入是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在课堂活动中用好中国故事。比如,在第一课第二节《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笔者在理论讲授后,设计了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讲故事的课堂活动。考虑到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表现十分广泛,但由于学生多为未成年,与之接触又甚少,笔者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选取相关故事。在课堂展示环节,有讲述社区投票故事的,有讲述网络实名举报故事的,有讲述父辈应征入伍保家卫国故事的,有讲述选举人大代表故事的,有讲述反贪污反腐败故事的。由于这些故事是学生家长亲身经历或耳闻的故事,真实性、可信度较高,加上学生的讲述富有感染力,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笔者适时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很快就理解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义务是庄严不可推卸的义务,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
(三)课程作业分析好中国故事。课程作业是课程教学的延伸,对巩固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重要作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要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停留在讲的层面,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真正融入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并以此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在结束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讲授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故事。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经历了重温知识、成员分工、寻找故事、分析故事、理论提升的过程。有的学习小组选取了湖南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履职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不收学杂费的故事,有的学习小组选取了江西省政协委员李季仁履职建议开设机场公交车的故事,有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全国人大代表刘春香履职把身边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带到全国两会的故事,等等。经过分析和教师指导,学生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得到了巩固。
(四)课外活动寻找好中国故事。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是增加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为了加深学生对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和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和家长利用社会资源在课外到本地政府机构、社区与居委会寻找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在课外活动展示环节,学生分享了公仆本色、政府职能、政府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故事。这不仅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培养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作者简介】罗志新(1978— ),籍贯北流,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北流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