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平
【摘要】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潮热、腰部酸痛、乳腺疼痛、肝肾功能损伤等)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 [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 水平、子宫情况(子宫内膜厚度、附件包块、结节、子宫活动度)。结果 患者治疗显效60%(30/50)、有效36%(18/50)、无效4%(2/50), 总有效率为96%(48/50)。治疗后, 患者FSH(5.6±0.5)IU/L、LH(8.1±0.4)IU/L、P(5.0±0.5)n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6.8±0.7)IU/L、(9.2±1.0)IU/L、(5.8±0.4)nmol/L, E2(189.9±10.3)pmol/L大于治疗前的(134.1±15.5)p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患者子宫内膜厚度(7.9±0.2)mm厚于治疗前的(7.2±0.2)mm, 附件包块大小(3.1±0.8)cm、结节大小(0.4±0.2)cm小于治疗前的(5.1±1.1)、(1.5±0.8)cm, 子宫活动度(0.5±0.2)分低于治疗前的(1.7±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潮热1例(2%)、腰部酸痛2例(4%)、乳腺疼痛1例(2%),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所有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促进子宫活动度恢复, 减小包块及结节, 且不良反应少, 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高, 可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性激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6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 患者以育龄期女性居多[1]。发病后, 如未及早治疗, 疾病可逐渐加重, 诱发不孕等并发症[2]。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以保守治疗为主。给予患者米非司酮口服, 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且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3]。为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观察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患者平均年龄(34.5±4.1)岁, 平均病程(3.6±1.1)个月,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4], 无用药禁忌证, 自愿参与研究, 无子宫手术史。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p.o., 10 mg/次, q.d., 连续用药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潮热、腰部酸痛、乳腺疼痛、肝肾功能损伤等)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FSH、LH、P、E2)水平、子宫情况(子宫内膜厚度、附件包块大小、结节大小、子宫活动度)。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盆腔疼痛、痛经基本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结节基本消失, 或不孕患者成功妊娠。有效:疼痛减轻, 结节缩小>50%。无效:疼痛未缓解, 结节缩小≤50%, 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子宫活动度评分:活动正常0分, 轻度受限1分, 中度受限2分, 不活动3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临床疗效 患者治疗显效60%(30/50)、有效36%(18/50)、无效4%(2/50), 总有效率为96%(48/50)。
2. 2 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 患者FSH(5.6±0.5)IU/L、LH(8.1±0.4)IU/L、P(5.0±0.5)n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6.8±0.7)IU/L、(9.2±1.0)IU/L、(5.8±0.4)nmol/L, E2(189.9±10.3)pmol/L大于治疗前的(134.1±15.5)pmol/L, 差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患者子宫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7.9±0.2)mm厚于治疗前的(7.2±0.2)mm, 附件包块大小(3.1±0.8)cm、结节大小(0.4±0.2)cm小于治疗前的(5.1±1.1)、(1.5±0.8)cm, 子宫活动度(0.5±0.2)分低于治疗前的(1.7±0.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患者发生潮热1例(2%)、腰部酸痛2例(4%)、乳腺疼痛1例(2%),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所有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具体如下:①月经期, 部分经血夹杂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 可自输卵管进入腹腔, 于其中种植, 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5]。②受炎症、机械作用的影响, 女性卵巢上皮及腹膜等组织, 可出现损伤及转化, 从而化生为子宫内膜, 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6]。③临床研究发现, 机体免疫力低、遗传因素同样为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7]。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可达到10%[8]。发病后, 患者典型症状以痛经、盆腔疼痛等为主, 严重可导致性交疼痛, 且可诱发不孕,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导致其健康水平下降。除上述症状外,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样可见血尿、尿频等症状, 但较少见。如病变部位位于肠道, 患者同样可发生腹痛、腹泻症状[9]。发病并确诊后, 及早对疾病进行治疗, 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3.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3. 2. 1 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为临床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 采用该药物治疗疾病,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病变组织多伴有侵袭的特点。在激素、炎症、血管生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患者盆腔微环境可发生显著的变化。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疾病, 可有效拮抗孕激素, 使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10]。临床研究发现, 该药物与其受体的亲和力较强, 药效发挥效果较好。另外, 米非司酮的应用同样可在影响性激素分泌的基础上, 减轻激素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从而达到缩小结节的目的。此时, 患者的子宫内膜与孕酮的结合受阻情况便会得到解决, 子宫内膜细胞可逐渐正常发育, 确保患者能够成功妊娠。采用该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机体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同样可得到抑制, 有助于诱导子宫内膜萎缩, 减轻盆腔疼痛、痛经等症状, 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研究显示,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疾病, 显效60%(30/50)、有效36%(18/50)、无效4%(2/50), 总有效率为96%(48/5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该药物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3. 2. 2 卵巢储备功能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发现, 治疗后, 患者FSH、LH、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E2水平大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米非司酮在调节性激素方面的显著临床效果。通过对患者子宫情况的观察发现。确诊疾病后, 给予患者米非司酮治疗, 可起到如下效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 患者的子宫内膜可向腹膜表皮附着, 继而侵入腹膜内部。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能够对上述进程实现抑制, 阻断侵入的过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种植灶部位多伴有炎性反应, 且病变部位可见新生血管生成。在新生血管的作用下, 患者病变部位逐渐增殖, 病情逐渐加重[11]。米非司酮用药后, 机体环氧合酶-2(COX-2)在病变部位的表达可得到有效的抑制, 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同样可被抑制, 病变部位组织在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下逐渐凋亡, 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增强, 患者病情好转, 卵巢储备功能增强。③临床研究发现, 米非司酮用药同样有助于促使病灶缩小。该作用的发挥, 可能与药物阻断NF-κB信号通路作用的发挥有关。该研究结果, 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厚于治疗前, 附件包块、结节小于治疗前, 子宫活动度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增强。
3. 2. 3 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 米非司酮用药后, 药物可于进入人体后被快速吸收。24 h内, 药物浓度可维持在2.5 μmol/L左右, 血药浓度高, 清除速度慢, 药效发挥持久, 半衰期长。采用该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 安全性值得肯定。本文研究发现, 采用该药物治疗疾病后, 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发生潮热2%(1/50)、腰部酸痛4%(2/50)、乳腺疼痛2%(1/5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 所有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上述研究结果, 证实了药物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杨眉等[12]指出,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促進子宫活动度恢复, 减小包块及结节, 且不良反应少, 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高, 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发英, 邹阳, 杨必成. 丹莪妇康煎膏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Y14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9, 10(11):822-825.
[2] 杨丽霞, 逯蓓蓓.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联合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脂氧素A4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9, 12(18):1-5.
[3] 封又荣, 魏嘉, 付方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临床治疗策略对育龄期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9, 20(5):471-473.
[4] 张群芳, 刘芸, 陈国勇. 冻融囊胚移植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8):898-902.
[5] 江欣, 刘金凤, 赵敏慧. 服用米非司酮产妇短期停止哺乳对停药后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9, 33(13):2311-2314.
[6] 苏真真, 柯志鹏. 散结镇痛胶囊入血成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探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7):165-172.
[7] 李友云, 张丽, 王永超. 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4):1021-1024.
[8] 郑燕. 米非司酮对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Ang-1、Ang-2、VEGF、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4(4):791-795, 893.
[9] 蔡莹莹, 洛若愚.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口服米非司酮临床疗效及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S3):9-12.
[10] 韩亚, 辛丹平. 自拟中药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2016, 43(12):2595-2597.
[11] 练鹏颖, 刘枚芳, 徐景利.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6, 27(4):564-570.
[12] 杨眉, 蒋春樊.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4):2925-2929.
[收稿日期: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