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石
小cool龙:春天到,心里乐,忍不住想吟诗一首。精灵豆:快吟来听听。
小cool龙:草长莺飞三月天,儿童急走追黄蝶。芭蕉叶上雨催暖,蟋蟀声中夜渐短。怎么样,钾韵不?
精灵豆:呵呵,你不仅乱改古诗词,而且连一点科学常识都没有。在重庆,你什么时候见过农历三月黄蝶到处飞,什么时候听到蟋蟀在初春的夜晚鸣叫了?还不快背书去!
小cool龙:你别说,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还真有蝴蝶和蟋蟀的文章。
观察细微,不断探究 描写一种昆虫,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无论是作家燕志俊写《蝴蝶的家》,还是昆虫学家法布尔写蟀的住宅》,他們在写作之前,都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尤其是法布尔,他观察蟋蟀可是经年累经常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地蹲守一整天,别人都以为他中邪了呢。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还得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探究,寻找事实的真相与科学真理。这样写出的科普文章才严谨、靠谱,才能成为经典,被今天的我们在课本上读到。
《蝴蝶的家》 探究不同的地方……
事情的起因:下大雨
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料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提出问题:这样的天气,蝴蝶能躲在哪里呢?
探究过程:到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蝴蝶。
事情的结果:“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
“课小”解读:作者经过一番耐心的探究,没有找到蝴蝶的藏身之处,他并没有草草地下结论,而是让读者帮忙寻找答案。结尾处,“着急”这个词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微小生命的关爱。这种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和敬畏生命的情怀,让这篇文章充满魅力。
……《蟋蟀的住宅》——蹲点逐层探究……发现问题: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声,还由于它的住宅。探究过程:探索、观察蟋蟀的住宅。
事情的结果:在探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课小”解读:本文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拟人手法。法布尔把昆虫视作自己的朋友,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两篇文章的背后各有一双认真观察的眼睛,一颗追求真理的心。两位作者把对生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态度,写成了经典之作。同学们在写观察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种写法,先提出问题,再进一步探究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