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流行音乐,喜爱流行音乐。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青年的音乐需求,部分高校相继设立了有关流行音乐的专业化课程,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流行音乐演唱这门专业学科。本文通过对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目标、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教学方法、社会需求对接等方面的论述,阐述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高校 流行音乐 演唱教学
流行音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是西方学者对大众所喜爱的流行音乐的简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音乐舞蹈卷也曾对流行音乐进行过论述:“流行音乐一般泛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是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的一种大众音乐形式。”流行音乐打破了以往音乐体裁的复杂性,不论是音乐的内容方面,还是音乐的整体结构都更为简洁通俗,在其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中,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也更为真挚丰富,备受人们的追捧,在民间具有广泛的传唱性,是同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因此,流行音乐也常被称之为“大众音乐”。与此同时,流行音乐又因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被音乐学者视为时尚的、通俗的,且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普及性音乐。
一、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掌握丰富的演唱风格。演唱风格的多样性是流行歌曲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演唱技能的同时,还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歌曲音乐风格,帮助学生自如地演唱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演唱水平。
(二)帮助学生涉猎音响调试、MIDI制作等专业的技能。在实际的演唱中,音响调试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歌者的演唱效果。因此,不论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学生日后是否从事专业的演唱工作,都应具备一定的现代化技术,如此才能为流行音乐工作的开展做好技术准备。
二、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大部分声乐教师都将美声和民族的演唱视为学生驾驭流行音乐的基础。的确,流行音乐演唱不但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发声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演唱技巧,但这并不代表着美声和民族唱法在流行音乐演唱中的基础性作用。众所周知,美声是以发声为训练基础的,而民族也同样需要练发声,尽管二者有着相同的发声机理,在演唱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吸收,但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却截然不同。不同的唱法会带来不同的音乐效果,只有摆脱了演唱方面的思维误区,才能深刻地领悟到流行音乐演唱科学化的真谛。
以传统声乐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并不能有效释放出流行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民族唱法来提升学生在咬字吐字方面的能力,对气息变换的练习则可以借鉴美声唱法。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寻流行音乐的独特发声方法以及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演绎出流行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展现出更具音乐魅力的演唱效果。
三、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拿捏上,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演唱特点来为其定位音乐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锁定在相同的音乐曲风模式之中。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进行探索,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实践效果设计出各自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流行音乐演唱系统化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提升音乐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因材施教的先进教学理念。
四、社会需求对接
在流行音乐的繁荣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种类被人们创作出来,这些音乐作品或是简单易学,或是颇具难度,都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点缀。随着商业市场对流行音乐的不断推动,异彩纷呈的音乐节目拉近了流行音乐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这便是流行音乐亲民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都主张创新化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培养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了解社会的需求。教学中,商业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释放出流行音乐的商业性价值。因此,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是学生释放舞台天赋、积攒实践经验的有效方式,学生也能够在选秀比赛等活动中积累和沉淀。如此,才能适应当今流行音乐市场的需求,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实质性提升,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之中的积极探索,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之外的灵活吸收。只有在深入探究流行音乐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前提下,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教师自身的流行音乐演唱艺术底蕴,并在教学思维上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教学理念上同社会需求同步发展,才能保证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同社会需求有效衔接。从发展的历程来看,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与历史悠久的傳统唱法相比,该学科的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各院校积极地对其进行了教学尝试,但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化培养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摸索阶段。就目前的良好发展态势来看,流行音乐演唱终将形成科学化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星.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探究[J].当代音乐,2018(07).
(作者简介:祝瑶,女,硕士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综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流行声乐演唱)(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