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罗斯单簧管演奏家访谈对比综述

2020-05-11 11:54牟文正
参花(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国俄罗斯

摘要:2019年7月30日—8月3日,深圳交响乐团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单簧管艺术周,参加艺术周的有中外单簧管演奏家和教育家,活动内容有音乐会、大师课、乐队片段课、乐器展、乐器维修及讲座等。笔者基于初学单簧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两位美国专家及一位俄罗斯专家进行了访问,以探讨在单簧管教学环节里国内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练习方法、理论构架的异同。以下是在单簧管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回答,笔者进行了梳理与整合,以期能帮助单簧管教师对于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横向对比。

关键词:美国 俄罗斯 单簧管演奏

Joshua Anderson: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单簧管教师。

Mikhail Beznosov :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单簧管教授,莫斯科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

David Cart :美国塔尔萨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

一、在什么情况下你开始学习音乐,为什么会学习单簧管这个乐器?

Joshua Anderson:

我妈妈是一个钢琴老师,我奶奶也是钢琴老师,所以我6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时我想要学习一件乐队乐器,开始时我想学习双簧管,但我的乐队指挥告诉我双簧管声部已经满编了,于是我选择了单簧管,并持续至今。

Mikhail Beznosov :

我父亲就是一个音乐家,他是一个小提琴家。当我5岁的时候,我父亲决定开始对我进行音乐教育,从学习钢琴开始。后来我父亲觉得钢琴、小提琴和中提琴都太难了,又开始巡视交响乐团里的木管和铜管声部,他觉得这两个声部的乐手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比如在不同的交响乐团工作,有更多的学生。所以父亲就带我去了单簧管老师家。单簧管老师教了我,他给了我一根高音单簧管,我就开始在学校的交响乐团里演奏高音单簧管,第四堂课开始,我就开始使用普通的单簧管了。在俄罗斯有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单簧管了,但也不是全部,有些学生会从学习竖笛开始。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做法,因为竖笛的嘴形和呼吸跟单簧管非常不一样。俄罗斯的小朋友一般长得比较高大,在他们7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适应降B调单簧管,适应不了的人通常用那种带单簧管笛头的竖笛开始学习,这种启蒙乐器在俄国非常流行。[1]

David Cart :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单簧管,10—11岁的样子。我选择单簧管这个乐器是因为我的爷爷特别喜欢伍迪·赫尔曼,我们经常开车去聆听伍迪·赫尔曼的演出,所以我学习了单簧管。我上中学时,大概十二三岁,我在电视上看到交响乐团很酷,又很喜欢电影配乐,就决定要在里面演奏了,至今我都在从事这份工作。

二、你的日常练习是什么样的?

Joshua Anderson:

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热身练习上,像音阶、吐音、长音,我会进行有体系的练习,我会带着节拍器,从慢速到快速进行提速,慢速的半音音阶、音阶练习,连音吐音都会练。我会练三连音的节奏型,也会练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和十六分音符。我会从80的速度开始练习,慢慢提速。我很少单独练长音,但是我会很慢、很大声地练习半音阶。

Mikhail Beznosov :

我现在很忙,每天都要在交响乐团排练,并且每周有25个学生,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都会跟我的学生待在一起。另外,我还有一些指挥的工作。虽然我的练习时间很少,但我还是建议学生每天练习长音和泛音,这会使我们的嘴形变得更灵活和放松。

David Cart :

通常我会专注于即将要演出的作品进行练习。我最近两年在做铁人三项训练,其中的游泳项目对我启发很大,游泳训练需要很多技巧的练习,需要一次一次地校正自己的动作来习得一项新的技巧。我在教学和演奏中也用到了类似的理念,我现在在练习和教学中减少了单纯的力量训练,增加了很多技巧上的练习,就像在练吐音时我把舌头贴近哨片,一次又一次地慢速做更加准确的吐音动作,以获得更准确的吐音动作和音色。无论我在做什么样的练习、制订什么样的计划,我现在更有目的性并知道自己为什么练习。我老师让我每天練习长音,但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这会导致很大的问题。我在体育训练中找到了一些艺术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像我之前舌头很重,我就用一些特别的训练方法来获取更轻盈的吐音。如果我想解决音准问题,就用相关的练习来达到我想到达的目标。

三、你认为音乐理论的学习对单簧管演奏有什么样的帮助,有没有一些推荐的书?

Joshua Anderson:

音乐理论有时会显得有些枯燥,但真的非常有用,比如说当演奏莫扎特的乐曲时,当发现演奏的地方是属和弦,我就会改变我的演奏方法。比如说某个地方的音乐倾向不确定是向前流动还是向后回顾,研究之后就豁然开朗。同时,我在需要练某些技巧的时候会做一些分析,比如我发现有些困难片段是C大调琶音构成的。但是我的学生通常会很迷惑,如果学生可以知道更多的理论知识他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读很多的人物传记,以及作曲家的亲笔信,我最近在读勃拉姆斯的书信。如果你读他的日记,你会发现他有一些调皮,当你知道更多关于作曲家的信息,你就更能正确地演奏他写的作品。比如莫扎特的作品总是显得很欢乐,但是他过着很悲惨的生活,而他们的音乐又会显得很有趣,这种笑中带泪的情景让人觉得更加伤心。

Mikhail Beznosov :

没有学习音乐理论的情况下演奏单簧管是不可能的,比如在不懂和声不懂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去演奏柴可夫斯基协奏曲或任何一首协奏曲,这在俄罗斯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不懂调性不懂音准不懂乐句的发展方向是不能演奏好任何作品的。我建议读经典书目,我能从学生演奏的莫扎特作品中听出来他是否读过那些书。我不相信任何伟大的音乐家仅仅只知道几个作曲家,而不很敏锐地去了解其他艺术。作曲家也与诗人与作家是有非常密切关系的。

David Cart :

我认为有帮助,我每次看莫扎特的协奏曲虽然不会一个个和弦地分析,但每次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内容。当然拿到新的作品时我会整体听一下,掌握曲子的大局,听到觉得重要的地方就去看一下那里的和弦。我会掌握乐曲的曲式,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这能帮你背谱,曲式就像浓缩的乐曲。我读博士的时候学了申克分析法,我很喜欢,但没有深入研究。另外,美学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四、你觉得在艺术周大师课环节中,中国单簧管学生展现出了什么特点?

Joshua Anderson:

我觉得中国的单簧管演奏者通常舌头位置都很低,这可能是语言导致的,因为当你说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时,舌头位置通常都很高。高舌头位置会让吹单簧管时有更高的气速,从而获得更好的音色和音准。中国的学生可以做非常快速的吐音,我觉得这可能也跟语言环境有关系,因为当舌头放松时吐音的速度通常会更快。

Mikhail Beznosov :

这很难说,因为我不知道我教过的中国学生来自于哪。我觉得很好的是中国大多数的单簧管学生是基于俄罗斯的教学系统学习的。并且中国也有很多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的管童。当然,中国的学生也有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气息等一些基本功方面的问题,但这在全球也是大范围存在的。

David Cart :

我听到了很多很棒的演奏,我不敢相信这里的人可以把单簧管吹得那么快,技术好到令人难以置信。

五、总结

由于本次采访取样的数量有限,只是个案,不能代表国家之间单簧管流派的不同,就如中国内部也有很多教师秉持着不同的艺术理念和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自己的学生。不同的培训体系与知识体系会导致最终的演出风格的不同。所以,去详细了解各个国家各种风格的演奏家的学习与演奏历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和外国的单簧管学习不管从启蒙、教学体系,还是理论构架都有很多的不同点。David Cart在回答他日常练习的内容时提到他当时在练习长音时不知道练习的意义是什么,导致他很困惑。这也是国内单簧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初学单簧管时,学生并不具备David Cart描述的反思能力。这种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和練习目的做更为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有目标地练习。对于长音练习,三位专家说他们在目前阶段都不太单独进行长音练习了,而会采用其他的更为综合的训练代替单纯的长音训练。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与采访中的三位专家探讨后我们得出结论,单纯的长音训练还是必要的,这对于一开始练习单簧管时集中注意力准确掌握气息与音色有很大帮助,并能严格要求演奏姿势与手型,有扎实的基本功才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当熟练掌握气息并可以下意识地规范自己的演奏姿势后,就应该逐步将长音练习与其他练习融合做组合练习,从而提升练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将长音练习的要点带入练习曲与乐曲中,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提升长音练习的功效,并能让练习效果在最终的演出中得以体现。反观吐音、手指练习等其他练习,在单项练习后都应该有目的性地进行再练习,从而做到技术为音乐服务,规避技术练习和音乐练习相互割裂的问题。[3]

对于开始学习单簧管的契机,国外的专家大多表示是受到演出的影响,对交响乐或爵士乐产生兴趣,才开始着手学习单簧管,从而逐渐发展为终身事业。这与国内的情况大致是一样的。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更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演出场合来让听众、学员和从业者更好地体会到演奏音乐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从而营造更好的音乐氛围。还要完善全年龄段的比赛、教学、新作品写作体系和乐器研发体系,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条。这样才能更快地推进我国单簧管事业的发展,并让单簧管在提升国民综合艺术素养的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管乐团排练及训练方式的分析与探究[J].明日风尚,2019(09).

[2]常琦.单簧管的艺术史[J].艺术评鉴,2019(09).

[3]陈荣鑫.论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单簧管小品》的取材与灵感[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简介:牟文正,男,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美国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