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雄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为了引导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互动,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取决于创新思维训练的方式。现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校也逐渐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现代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的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方法,主要从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的角度,对如何更有利地培育创新思维的策略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训练 方式 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较大的思维创造空间。一般而言,学生能就学到的知识运用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思维训练的最基本方式。美术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重在学生自我的评判,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限,但其想象的自由性更大,思维的活跃性也更强,尤其是在遇到新事物时所表现来的强烈好奇心。在经过老师悉心指导之后,很多孩子甚至能够开发出特有的创造力天赋,更有可能找到适合填补自我思维的漏洞,从而慢慢地积累知识经验,为创新思维的培育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1]。
一、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美术教育重点是以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为目的,并伴随着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种“美”的追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具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原因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期望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这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审美的“空白”空间越大,能填补的事物就越多,好比给一幅刚具基本轮廓的画添加色彩一样,无论其颜色怎样拼接,但最终是为了表现完整的画面。其现实意义在于,学生从绘画中发现了色彩和图案之美,并且思维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画中的事物与现实又有一定区别,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尝试的动力。
(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锻炼,美术教育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学生在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时,有很大机会跳出现实世界对思想的束缚,低年级学生会感觉自己想象的空间在不断被拉大,许多奇妙的想法一涌而出,总能体会到不一样的艺术世界,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慢慢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其他学习科目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二是美术课堂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可看作是孩子进行社会实践的缩影,只有通过这种实践性创造,才能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好动手的习惯。三是思维模式从来都不是固定式,欣赏艺术的角度问题也有不同的答案,正如解决数学难题一样,从另一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关键点,在思维训练中积累经验,这都受思维习惯的影响。
(三)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大的学习阶段来划分,小学教育是孩子步入学习的第二个阶段,而从学习知识系统来看,学校在小学阶段就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学生,一方面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另一方面,学生不至于因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影响整个个体发展。但在现实教育中,学生并不都是全能型學习者,教育也不单单是为了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更加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在将来成为社会顶尖型人才[2]。因此,创新思维的培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小学阶段中美术创新教育有必要以提高创新思维为目标。
二、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育策略浅析
(一)发挥课堂思维创新优势
美术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目标性,教师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对集中提升孩子的创造思维有很大帮助。在一次二年级美术教学课堂上,老师以“我的自画像”这一课题为着手点,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合作中提高想象的活力。老师以同桌两个人为一组,先让学生互相观察各自的面部特征,包括脸型、发型和穿着打扮,然后再讨论,最后根据同桌的描述画出属于自己的肖像。在谈论交流这一环节,很多同学都自我肖像的描述有深刻的记忆,而最终呈现在画本上的自画像也是各有特点。在这一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中,学生故意美化和丑化自己都经过了思考和想象,创造出了不一样的“自己”,课堂思维集中训练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充分体现。
(二)创设思维想象空间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还不全面,自我主动意识还有待提升,通过创设锻炼思维的活动场景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有助于学生在认识艺术作品时发挥想象空间[3]。例如,在学习《影子大王》这一课时,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凭借着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正确绘画出影子的轮廓,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子形象,让同学思考灯光下的影子和太阳光下影子的大小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白影子的产生与物体的大小、位置及光的照射之间的关系。在绘画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场景思考物体的形象特征,把想象与实际联系起来,创造出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影子”实物图画。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充分展开想象空间,看见一件事物作品,能够联想到绘画时的物体立体感,艺术的体验也不断升华。
(三)正确评价学生想象世界
创造力的根基是想象,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去大胆想象,异想天开的思维有时能够创造灵感,激发创新本能。例如,在三年级美术课《怪兽中的怪兽》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创新型思维,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怪兽形象的了解仅来源于电视或者是文字图片的描述,所以一提起怪兽,同学们的直观感觉就是其外形丑陋、体型庞大、怪兽吃人等。有的男同学思维较活跃,在说自己心中怪兽的样子时,对怪兽的性别特征很感兴趣,老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审美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孩子大胆思考,以此可以进一步探索怪兽的来源和生存环境。因此,学生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而不是仅仅限于现实生活[4]。
(四)多样性的思维培育方式
现代教学的方式不再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理论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思维创新也得不到培养。现代多媒体技术已基本运用到课堂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融合视、听、读、写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天空》时,老师在PPT上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并且还播放了一段草原上湛蓝色天空的视频,引发了学生激烈探讨。天空的色彩在学生心目中留了深刻的记忆,这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理解创新训练的误区
在实际的思维训练中,老师过多注重结果评价可能会忽视孩子本身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的个体行为特征也会影响到美术感悟。美术学习绝不是简单的美术记忆,相比将看到的一幅图画刻在脑海深处,还不如浏览式的视觉体验,因为美的艺术需要欣赏和感悟。如果学生只是大量用时间去机械地记忆美术知识和美术图画,那么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思维创新的过程很重要,就如同解决一道数学难题的逻辑思维那样,每一步的美术欣赏和感悟都可以使创造性思维层层递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还有过度的依赖心理,模仿成人是孩子的天性所在,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创新思维训练,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其学习的过程。
三、結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只是教学目标的一小部分,学生能否真正具备创新思维还需不断通过实践来检验。美术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学生个体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应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培养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艺术的想象空间具有无限性,思维创新才具有更大的发挥余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加以对生活的体验,这种创新能力必将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伟.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新课程(中),2017,(01).
[2]刘兴林.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
[3]王燕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4]陈淑培.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0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