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
[摘 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不断推动文艺创新,并加强文艺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I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1—103—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党的十九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联组会上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论述,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重视。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文艺就会有脱离“二为” “双百”方针的危险,就会有脱离社会主义文化的危险。一段时间以来,正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坚持这样一个根本原则,部分文艺作品出现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情况,出现了违背事实、颠覆历史的情况,出现了调侃崇高、以丑为美的情况,出现了丑化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情况等等。这样一些现象的出现,违背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宗旨,是对历史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不尊重,必须坚决制止和正确引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的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立足点是一致的。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文艺创作和发展就不会偏离方向。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支持和鼓励文艺工作发展,选好配强各级文艺单位领导班子,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再次,要处理好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既要尊重和遵循文艺发展规律,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给文艺创作充足的空间,又要站稳文艺发展的正确政治立场,确保文艺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经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过:“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习近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文艺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转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真正体现和反映了文艺的人民属性。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统一的,文艺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明确社会主义文艺的一切落脚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首先要了解人民,深入人民。“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4] 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更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需所感,向群众学习,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其次,要讴歌生活,讴歌人民。用艺术的形式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讴歌时代英雄,讴歌我们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当然,也要用艺术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回避矛盾,引导人们正确地去面对问题和矛盾,增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驱散黑暗的信心;再次,要不断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新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文艺形式的质量、风格和品位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和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要持之以恒推动文艺创新
创新是文艺发展的生命。文化和文艺是一个时代的反映,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对除物质生活水平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越来越表现为对自由、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文艺作品就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适应人民群众这些新需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创新文艺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
不断推动文艺创新,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时代和人民对文艺作品的新需求,把文艺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有机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貫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如近年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大国工匠》《大国重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节目,以及国产电影《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另一方面,要在文艺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文艺作品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又要突破原来相对单一的表现形式,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这样一些新平台,更全面、更及时、更充分、更鲜活地向不同需求、不同特点的群体展现文艺的魅力。
四、要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文艺人才队伍是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的关键和核心。文艺人才队伍既包括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也包括大批德才兼备的文艺工作管理者,两者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没有文艺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没有对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培养,就不会有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永远是我们各领域发展的第一资源。
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坚持德艺双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文艺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队伍来讲,他们的个人形象和作品对整个社会都会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更要强调“德”的重要性,必须要有高尚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到爱国、守法、敬业、为民;其次,要重视和关心文艺人才,让他们在各方面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文艺工作和文艺人才队伍虽然不像经济金融等其他工作和职业一样,不直接给国家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但却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正如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样,文艺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更能从深层次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四个自信”的重要支撑;再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境界,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有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和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EB/OL].https://bbs.tiexue.net/post2_
13410833_1.html.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12371.cn/2018/08/22/ARTI1534941552922268.shtml.
[3]習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