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斌 郑汉印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工作关键内容,二者密切相连,即思政理论课需以学生党建为基础,学生党建发展离不开思政理论课的支撑,换言之,思政理论课对学生党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只有将二者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在思政理论课方面的积极作用及思政理论课在学生党建方面的推动作用,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校学生工作,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以培养学生品德素质、思想水平,锻炼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学生竞争优势为主要目的,二者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使命等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二者也面临着一定挑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需要高度关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还需要将二者深度融合,以达到促进高等教育稳定发展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述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学生党建对全国党建起着导向作用,其在遵循党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个性特征与身心发展普遍性规律进行青年党组织教育与培育,体现教育与培育的系统性与计划性,高效讲解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使他们成为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优秀青年。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学生思想沟通、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而学生党建是极具特色与效率的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发展,换言之,学生党建是思想理论课的重要保障。反之,高校党组织多集中于优秀学生代表,该群体年龄相仿且具有相似兴趣爱好,在高校内部发挥着显著作用,故强化该群体思政理论课教育,通过其深远影响进行校园文化构建有益于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与号召力,激发学生党组织参与。除此之外,二者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使命等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一方面,二者均以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二者无论是内容还是模式均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均基于人本精神采用可行性方式进行学生思想、学生机制、学生文化构建。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空间及潜在困难
(一)融合空间
结合以往经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面临一定的工作理念落后、工作队伍发挥作用薄弱的显著问题,落实到具体,学生党员校园活动欠缺,这就促使青年党员难以感受到自身责任感,更别提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榜样作用。同时,部分高校对思政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思政理论课对学生党员的筛选作用与监督作用,具体的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发展,对培养有所忽视,最终促使高校学生党员能力素养不一。另外,年龄层次视域下的德育教师与党务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年龄较小的教师,该类教师与学生具有共同话题,创造力较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能够与学生成为朋友,获得学生认可与尊重,但工作经验不及其他教师,在工作力度把握方面有待提高;二是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该类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但教学思想相对滞后,与学生存在认知差异,难以成为学生朋友,从本质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高校应将上述两类教师进行整合,让他们互相帮助、協同合作。
(二)潜在困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日益深远,该影响已经渗入中国人群体。高校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判断意识与能力相对欠缺,可能性因外来文化影响动摇自身信仰,这一趋势下,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迎来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实力日趋增强,社会结构日趋分化,但同时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人们日益处于不平等的环境之中,大众交往目的相较于以往发生了变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传统伦理道德困难,因而现代高校学生逐步出现一定的享乐主义,促使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工作出现更多问题,如融合理论落后、学生党建活力欠缺、对新媒体载体工具应用不够重视、发挥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工作队伍发挥作用薄弱、融合机制欠缺等。
三、如何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融合理念
社会主义思想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与方向,指导思想更新指的是进一步发展指导思想理论成果并加以合理应用,而非否定社会主义思想地位。结合现实,指导思想更新应侧重于科学发展观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贯彻落实,只有基于科学发展观正确认知进行科学发展观应用,将之与高校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促进二者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发展。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转落后理念为先进理念,即以学生工作实际为依据树立与时俱进的融合理念,落实到实际就是彰显思政理论课监督优势、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战斗功能,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脚踏实地的进行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与发展,为学生工作开展与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通过思政理论课创新增强高校学生党建活力
首先制定符合现实需求的党建体系,站在时代前沿思考问题,将现代党的理论成果深层次融入思政理论课教育与党课培育中,同时坚守理想信念,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三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民族精神、落实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其次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为高校学生党建提供坚实基础,包括阵地基础,比如以协同创新平台阵地促党建与思政理论课工作队伍满意度与归属感提升,以制度化平台促协同创新平台约束,提升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融合与管理的统一性,同时提供多样化操作方式;再次丰富形式与载体,形式与载体是学生党建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不断拓展形式与载体,才能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朝着规范化、创新性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其中包括教育教学领域,通过网络载体实现心理疏导;最后强化领导,拉近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距离,三者共同协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工作理念,做好思政理论课教育工作。
(三)加大新媒体载体工具应用力度
新媒体载体工具应用是现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落实了学分制,课堂班集体不再是学生思想信息互动的主要渠道,而是逐步由学生宿舍取而代之。信息技术普及为新媒体在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这里所提及的新媒体多指手机与校园网。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虽是新鲜事物主要接受者,但对新媒体较为依赖,多将手机视作日常工具,对基于新媒体的信息较为理解,但也因为基于新媒体的信息在形式上与学生日常熟知的形式相似,故更易获得学生认可与接受。从现实层面来说,学生新媒体普遍聚积创造了更多与以往不同的平台,使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迎来了新的发展平台,高校除了可以通过该平台传授学生思政知识、思政素养,提高学生对党建时讯的认知,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参与和思想动态,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对学校形成高度归属感。
(四)发挥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工作队伍积极作用
思政理论课工作队伍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融合程度,可以说,高素质高技能的思政理论课工作队伍是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的基础,所以,高校应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做好思政理论课工作队伍建设工作。要注意的是,学生工作并非固定不变的,对教师要求亦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高校还需定期安排现有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不断增强其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此些工作人员需对工作对象作全面分析,并在了解与把握党建工作与思政理论课教育工作性质、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树立服务第一理念,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五)建立符合现实需求的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深度融合机制
学生党员发展既要注重数量亦要重视质量,高校应明确支部工作标准,针对支部工作制定相应准入门槛,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学生党员拒之门外,具体选拔时应全面实施推优程序,同时应加大预备党员培育力度,制定符合现实需求的推优机制,使党建工作公开面向全体学生,党支部既要引进积极分子,遵循严格原则实施推优制,又要明确党员发展一般性原则,即遵循既定规范而又不降低既定要求,认真观察预备党员日常表现并认真审查预备党员转正表现,对于表现突出且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预备党员给予鼓励并按期转正,对于表现不佳甚至作出违背校纪的预备党员或是考试成绩不合格、没有做好榜样作用的预备党员应拖延转正,情节严重者应给予惩罚,不可因发展指标盲目扩展数量忽视质量,所以,需不断创新与优化学生党员思想考核,以思政理论课教育促学生党建发展,避免学生党员思想落后;构建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区是为了激发党员榜样作用发挥,让优秀党员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感染周围学生,不断吸引更多学生加入积极分子队伍,学生黨建则应坚持群众思想,主动参加班级管理,以班级管理与群众工作了解积极分子内心想法与思想动态,设置党员教育内容,针对班级现状提出可行性措施,同时与同学建立良好交流,把握同学想法与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现实层面来看,党员责任区构建是锻炼学生党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有效保障,从而促使他们明确自身职责,成为思想先行者、学习榜样者,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党员责任区离不开党支部领导的帮助与支撑,所以党支部需认真落实责任区构建工作,并定期检查、认真反馈,检验责任区工作的同时考核学生党员;促进理论教育和现实状况的高度融合,坚持党的基本思想路线,即站在实际角度看待问题,实事求是,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还应通过实践应用真理、发展真理,另外思想与思路是否解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融合,所以,高校应借助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党员党性素养,以及借助理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教育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并帮助学生改进理论学习不足之处,全面提升思政知识与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思想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其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融合的支撑,从这一层面来说,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打破各自内容、方式、机制局限性,使之朝着创新性、规范性方向发展,而且对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实效性大有裨益。但在时代不断更迭的今天,学生党建与思政理论课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不可避免地生成一定时代性问题,所以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制定适宜性融合对策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肖运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07).
[2] 戴继天.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J].现代教育科学,2017(07).
[3] 蒋泽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党建工作融合机制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7).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党建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推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DJY2019。
作者简介:惠斌(1981.09- ),男,汉族,陕西三原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汉印(1979.09- ),男,汉族,安徽阜阳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