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历史是关乎到思想道德层面的重要学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民族主义情怀,故而历史知识的有效学习是推动新课改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将初中历史课堂打造成生动形象的高效课堂,无论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意义,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历史科目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在认识历史、思考历史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我国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还存在较大的优化和改革空间,需要历史教师从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创新,充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热爱历史课堂、喜欢历史文化。下文我们就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于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喜欢将历史课本中的理论强行灌输到学生的思维意识里,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成为被动甚至是被压迫的学习者,长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有效教学就是基于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利用专业化理论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了深入探究,确保学生能够喜欢上历史课堂,并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喜欢应用讲解方式的历史教师应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探索,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历史基础、思维能力等差异性情况,利用针对性的方法来实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地位,有效地整合历史学习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并且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严重不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这使得教学过程进行举步维艰,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层面中,缺乏对学生史学方法运用的引导,部分学生无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这让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只停留在了认知阶段,他们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评判的独立思维,导致初中历史课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无法造成深入影响。
(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教学模式依然被广泛应用,考试成为了教師和学生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将教学重点更加偏向于考试内容,这形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此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教师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鲜活教学形式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无法投入初中历史课堂中,这也无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易走神、做小动作、打瞌睡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都是教学方法缺乏有效创新的重要表现。
(三)教学内容比较零散
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认为历史知识比较复杂,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烦琐。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师在教学当中并未将历史知识点完全串联起来,导致大多数历史事件的发展被割裂,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不同历史事件的相关性联系起来,更不能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有效性不高。
(四)教学评价方式落后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开展以及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当前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比较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种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考量的评价方式存在明显的终极化,长期在这种没有标准体系的评价机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获得显著提升。
三、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中,要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引起足够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思维能力,这是帮助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优质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历史教师在针对历史内容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要保证历史观点的准确性,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性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商鞅变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发展性的问题,如假如同学们穿越到秦国变成商鞅的角色,你将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帮助秦国国富民强?若你是其他国家的君主,那么你又会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制衡秦国?这样的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知识中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有的学生甚至在这种事关战争的情况下借鉴《孙子兵法》一书中的策略,与其他同学展开激烈的讨论,这也凸显了历史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作用,显著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合理使用有效教学方法
想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丰富教学方法,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才能够构建优质的历史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开展情景教学法,针对一些历史事件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精彩故事或图片、视频等,利用这种方法来对历史情境进行复现,增加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如在学习《清末近代史》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故宫》,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历史史实的记忆。
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法,合作探究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开展以“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故事,在班级内部进行演讲,这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信息时代的发展衍生了很多科技产品,如电脑投影仪、录播平台等都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这会有效缓解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历史课堂有了更强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三)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
很多初中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出共有的问题就是历史知识太过烦琐,所要记忆的内容太零散。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出现了一定问题,教师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点的串联,很多历史事件的发展在历史发展背景中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任何事件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学生缺乏对不同历史事件相关性串联到一起的能力,这是教师缺乏引导的后果。究其本质,还是历史知识没有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建立联系,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在思维意识中形成一个科学的历史体系。教师要在某一历史事件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形成的原因和本质,通过初中历史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会得到相关启发,从而缓慢地形成一种思维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将这一体系逐渐完善,自己也会慢慢将一些知识点进行串联,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也会更加有条理。在形成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勤做笔记的好习惯,历史知识繁杂错乱,容易忘记,这样就无法在历史知识思维体系中体现出来。因此,勤于做历史知识笔记,通过笔记时常对历史知识进行复习,不仅可以使历史体系的建设更加科学完善,也会在画零为整的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初中历史课堂也会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正因如此,教师必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有效构建多元化科学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确保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教师要确保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仅仅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的参考因素,而是以此为基础融入活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评价;最后,教师还要确保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评价紧紧以任课教师为主导,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评价机制的完善要融入不同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评价,学生对同学学习的评价等,只有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主体,才能使得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加科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四、 总结
总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期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未来发展出发,认真研究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上述这些,初中历史教学一定会得到有效改善,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洪雅娟.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99-100.
[2]李永祥.淺谈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52-53.
[3]王振勋.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7):56.
[4]杨奋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77-78.
[5]罗莉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创建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5):110+112.
[6]赵思敏.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4):73-75.
作者简介: 吴延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