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0-05-11 11:49贾燕玲
黑河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养探究智障儿童

贾燕玲

[摘 要]语言是人际交往沟通的途径,人类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落后,语言交往能力差,他们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巧妙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锻炼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特殊教育应从智障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实施情景化的课堂教学,从其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实用性的康复训练,提高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言交流;培养探究

生活中人与人的联系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语言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视听,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来讲,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语言,对于他人和自己都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如何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能力,需要我们从语言教学和居住的环境、人群的交际进行探索。

一、合理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中,首先应做到对智障儿童具体情况的了解,在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方面建立一套明确具体的等级划分,以此对其未来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在智障儿童的教学中,应加入生活中的元素,方便其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含义,对此,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物体发出的声音代替其要教授的声音。在对儿童的训练过程中,加强其对事物所发出的声音的理解,这种情况的强化练习促进其对事物的了解和声音分辨性的增强。在对儿童的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其观看一些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婴幼儿短片,并辅助其认知,重复观看短片,在观影后询问儿童观看的内容,主要在于具体问题的具体行为,在询问的时候语气要温柔。这种反复性的教学引诱其语言的表达需求,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结合具体的时间活动进行,在实践的过程中,添加活动项目的认知,问其事物的名称。这种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儿童的认知,对于教学环境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在教育工作者的陪伴下进行郊游、踏青、逛动物园、公园等,加强儿童对生活的认识。

二、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感受生活乐趣

对智障儿童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教学,加强儿童的认知主要在其对环境潜移默化的认识中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对其进行改造,主要在于教学环境的生活化。

1.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加入到课堂中

这种创新意识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未来的生活中,要不断探索添加其对教学中有帮助的思维。在教学环境生活化的改造中,主要是将生活中的元素加入到教学中来,即将生活中的工具代替教学中的工具,如将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工具扫把替换成教学中的玩具,并对儿童进行解读。玩具的挑选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其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挑选对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帮助的东西即可。在认知能力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对精细动作的反应。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语言方面的提高,在更深的自理能力的领域中,教师也要不断探索。精细动作的培训主要是对日常穿衣穿鞋动作的培养,在教学环境的改变中,可以将衣物、鞋子拿到教学场景中加以布置,先满足其对衣物、鞋子的认知,再进行精细动作的教学。教学的主题在于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精细动作的反馈均由教学场景的设计引导。

2.创设语境,开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语言环境能够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程度。对于儿童来讲,好的语言环境在人员较为聚集的地方,但对于教师来讲,好的环境应在学校。学校的环境大多是语言表达较为集中的地方,走在学校的环境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其语言能力在学校的充分体现。由于学校大部分是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的儿童,正常儿童对于语言表达的氛围比之成年人更加的有传染力。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环境诱导学生主动发声并加以纠正和鼓励,同时,应注意环境氛围的烘托。好的环境氛围对于儿童来讲,更有利于其语言的表达。在学校中,儿童语言表达强烈,表现出其交流能力的广泛,因此,通过对环境的选择来促进智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学校环境对其交往能力的促进最为明显,教师对其交往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指导。学校可以开设个别特殊的课程对儿童的交往表达能力进行强化,通过扮演动画片里面的卡通角色,使儿童加强交往表达能力的互动。

3.对现实生活和教学生活的过渡

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努力将教学环境生活化,期待儿童在未来很好地面对生活,对此,为了使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适应,可以将社会中的活动带到儿童的教学中。将生活中的活动引入教室的环境中,对儿童的认知和面对社会时有充分的过渡,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其未来适应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教学环境生活化落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让儿童适应未来社会复杂的环境,教学环境生活化的改变对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方面有着很深的影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对社会未来生活的适应是对智障性儿童适应社会的保障。

儿童语言能力是对自己情感的表达,是联系生活的主要方式,适应生活的环境使其语言的表达不仅仅是围绕自己事务内容的表述,也是对现实生活交往的表达,将其语言认知和社会交往的结合是对其生活的丰富。在教学生活化的开展中,要将生活中普遍的元素加入儿童行为中,如前文中提到户外郊游的开展,让其对现实生活中陌生事物的接触,并加以介绍和引导儿童对其的认识和语言上称谓的述说。在儿童生活的教学中,不仅是郊游的拓展,也应让儿童在其他户外活动中增强认知。

4.利用家庭环境,巩固语言交往能力

对儿童语言能力提高的教学中发现,儿童对与家庭环境的感受明显比其他环境要强烈,以此可以推断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不是对单纯环境的影响,而是对家庭成员的亲近。儿童在家的时候,父母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会有影响,对此,父母应在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学习一些比较专业性的语言康复知识,这种康复教学可以从网络、医院康复、专业针对儿童语言能力提高的视频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和家长的联合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同时,家庭康复的主要方法是将家庭的环境和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结合,做到儿童对物品的认识和语言表达,需要家长相对较为耐心地对各种物品名称进行语言教授。在对家庭环境中其他方面的教学,可以积极和外界互动,经常带儿童去亲朋好友家里做客,当着儿童的面和别人亲切地打招呼互动,久而久之,父母示范的举动会存留在其意识里。

三、创造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率

1.将儿歌带到语言表达中

儿童时期,大多数人都听过儿歌,对于成年人来说,儿时儿歌的旋律和曲调偶尔会在脑海中回荡,因此,可以通过儿歌的曲调对与人脑海中听觉的刺激影响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对儿童儿歌的运用方面,要做好儿歌兴趣的培养,对于具有智障性的儿童来说,其本身很难对事物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入,只有先让其熟悉才能运用于生活中,使其不会有排斥性的行为影响事情的发展。坚持儿童听儿歌习惯的养成,要做到争取坚持让其每天适应儿歌的节奏和旋律,只有节奏和旋律的把控才能使其对儿歌感兴趣。

2.运用儿童早教的视频加强其对语言的理解

多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早教类的视频在网络、市场竞争中较为火热,其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教育。由于智障儿童的条件比较特殊,因此,早教类视频对其帮助及影响很大,主要是对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认知能力的加强。同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这種学习的方式通过放松、娱乐的形式开展是对其具体语言康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娱乐中学习,在放松中学习才是对儿童排斥性的避免。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均有很多的智障儿童,这种儿童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有些智障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康复工作的时候做到减少成本和人力,既能帮助其语言交流能力的增强,又能使一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看到康复的希望。同时,在社会中,应呼吁社会上广大人士对智障儿童多加了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楼琴,孙鹏.应用绘本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

[2]张如兰.优化语言训练方法 促智障儿童语言发展[J].华夏教师,2017,(13).

[3]李雪芳.启智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7,(10).

[4]李晓庆.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培养探究智障儿童
探究初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