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很合适当一个记录者

2020-05-11 11:57乔梦雨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元好问杜甫

乔梦雨

元好问

文学家、历史学家,也称遗山先生

幼时聪慧,是个神童,长大后成为“北方文雄” “一代文宗”

支持偶像杜甫到为他做科研

以“丧乱诗”记录百姓苍生的悲欢离合

才华初显的天才少年

十六岁的你,会为什么而苦恼、焦虑?

有些人为了金榜题名挑灯夜读,有些人被少年维特烦恼深度困扰,有些人初选了人生轨迹打算出发。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少年元好问背着行囊,只身奔赴并州赶考。

在途中他听闻一件奇事儿:一个猎捕大雁的人捕到了一双雁,其中一只死掉后,另一只本来已经逃脱的雁在上空盘旋、悲鸣,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听后,从猎人手里买回殉情的雁葬在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写《雁丘词》一阕: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池北双色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育痴儿女。君应育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很多年后,无数痴儿怨女通过金庸的《神雕侠侣》共情于这首词,只是他们大多不知,那年,元好问才刚刚十六岁。才华横溢的人就是这样,在旅途中旁观到的事情,也会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经验,然后总结、反思,推己及人。

每个文豪的出世都会伴随一些传说,元好问自然也不例外。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八月,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幺。由于他的叔父没有儿子,元好问出生七个月后,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元格时任掖县县令,作为县令的儿子,元好问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活稳定、学习扎实。

元好问七岁便能写诗。四年后,他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

到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凌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父母之爱,为了子女的发展,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可以向其倾斜,学区房又算得了什么。

仕途难测,人生无力

“神童”元好问坐拥地利与人和,并且身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如果还有天时的话,按理说应当是前方道路光明。

学而优则仕,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昌宗明昌元年“识免乡试”的政策,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虽途中记录大雁爱情的作品名扬,但考试他却没上榜。泰和八年他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依然未中。

二十一岁那年,心灰意冷的元好问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

元好问一次又一次地与仕途错身而过。

三十二岁时,元好问终于进士及第。但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任性的他便愤然不就选任。三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科举,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但官场人心险恶,他对于仕途的幻想很快如泡沫一般破灭。

次年,元好问因不满清冷生活请长假回到登封。还能有什么事比写书更能充实自己呢?于是在这期间,元好问开始为偶像杜甫写书。他撰写了“学术巨制”《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自唐朝以来对杜甫诗作的所有评论。

支持偶像到能为他做科研的境界,让现在很多粉丝们望尘莫及。其实与其说元好问是仰慕杜甫,不如说他是从杜甫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一样的乱世,一样的眼见饿殍遍地,一样的无能为力。

岐阳·之二

百二关河革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连蚩尤作互兵?

只为记录百姓苍生

元好问的“丧乱诗”就是那个时代的纪实文学,记录着人们生活的悲欢离合。但与偶像杜甫不同的是,杜甫是乐观的,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而元好问的底色更为悲情,他的诗里都充斥着绝望而又不甘心的情绪:

癸已五月三日北渡·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癸已五月三日北渡·其二

随营本佛贼于荣,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癸已五月三日北渡·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公元1233年,南宋、蒙古、金三国鼎立的局面轰然瓦解。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做了两件事,一是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王若虚等人,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二是抱着新任“神童”白朴辗转于兵乱之中。

金亡后,元好问随大批金朝官员被俘,成为囚徒。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元好问。可五十岁的元好问已无意出仕,选择了回乡隐居。

因为他明白何为“国破山河在”,当一切都灰飞烟灭,或许唯一不朽的只有文脉。

观察、记录,写作《壬辰杂编》。

编辑金国诗词总集,命名《中州集》。

以小说存史,著作《续夷坚志》。

创新散曲,自成一家。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缝,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育几,念良辰美景,休被虚过。穿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欹。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对于元好问来说,没有成为政见的实践者是因时代未能提供机会,但成为记录者则是冥冥之中历史赋予的使命。“身闰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弱。无官未害餐周亲,有史深愁失楚弓。”这就是元好问,这位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一代文宗”的选择。

猜你喜欢
元好问杜甫
杜甫的一生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元好问出联收徒
杜甫的维稳观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