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穿越指南

2020-05-11 11:57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切韵韩熙载

对我们来说,唐朝始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从《大明宫词》到《武媚娘传奇》,再到近年来口碑爆棚的《妖猫传》,诸多历史小说、电视剧、电影都在向我们展现作者对于这一盛世的幻想。

不过“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很多作品虽然脑洞大开,但纯属作者YY,根本没有历史考据。如果抱着这样的印象穿越回唐朝,当你的行为举止与时代不符时,可是要吃大亏的。

那我们要怎么才能知道唐朝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呢?阅读史料好像有些理解困难,去逛博物馆又没有时间,真是太“南”了。

不妨从图画入手吧。通过欣赏几幅名家画作,来一窥唐朝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让你有一天如果真的穿越回唐朝,能够完美地混入人群中,成为一名大唐人。

当个有文化的唐朝人

当你穿越到唐朝,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吃饭,也不是找住处,而是沟通交流。

想想你走在街上,想要确认一下自己到了哪个年代,面带微笑地拉住一个路人: “你好,请问现在是哪一年啊?”友好的唐朝人大概也会回你一个微笑:"???”

你的话对方大概一个字也没听懂。抛开语法、用词之类的问题,我们来聊聊更直接的——口音。

即使在普通话已经普及的今天,各地独具特色的口音依然闹出不少段子,更何况是在疆域辽阔的唐朝,稀奇古怪的族群就更多了。打个比方,武则天是山西人,杨贵妃出身四川,贺知章说着一口吴依软语,李白更是来自中亚,这些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聊天,如果各路口音碰撞,大概会产生激烈的火花。

那么唐朝的普通话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科举考试的专用教材《切韵》入手。《切韵》成书于隋朝,以南迁到金陵那一支洛下语音为基准,参考留在洛阳本地的口音,形成了一套特别复杂的音系。

为什么不用隋唐皇室的关中秦音为标准呢?偷偷告诉你,因为编写这本书的人们,都觉得关陇贵族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暴发户,他们的发音太土气了,完全不能作为“高贵有教养的文化人”用来写作和交流的音韵。

《切韵》成书后,很快就得到了天下文人墨客的普遍认同。唐朝写诗作赋讲究音韵,已经获得官方认证的《切韵》也就成了各地学生写作文的参考书目。在官场上交流时,大家为了能够听懂彼此的话,也尽力向《切韵》的发音靠拢, “洛下正音”也就渐渐形成了。

说了这么多,唐朝的普通话到底该怎么发音呢?我们就拿超级讲究正音的初唐宰相长孙无忌来举例吧。如果要念他的名字,可千万别用秦音念“党孙无忌”,而是应该用优雅的切韵正音念作——“党参母鸡”。

穿搭流行趋势

唐朝的时尚圈在哪里?当然是后宫啦!为了获得皇上的青睐,各位妃嫔们可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打造着最新的潮流趋势。

这幅图是晚唐的《唐人宫乐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宴乐生活的一个场景。虽然这幅画已经有些破损,但并不妨碍我们感受到画上美女如云。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宴会,桌上陈列着蔬果、酒具,仕女们有的饮酒,有的作乐,有的鼓瑟,有的吹笙。这大概就是贵妇们的消遣吧。

只见坐着的九位仕女身穿齐胸裙,一条披帛绕肩而过,懒懒地搭在手上。华贵的衣服上,红绫金线交织出细腻的花纹,展示着唐朝令人目眩神迷的精致手工,一看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图案。

再來看看配色。我们常说的“红配绿,丑得哭”,大概忽略了是谁来穿的大前提。这不,图上这些身着红绿配色的贵妇们,不照样把这一大胆花哨的配色穿得充满了时尚感,端庄中不乏性感,甜美中带着矜持。

后宫除了妃嫔,还住着公主们。影视剧中常常看到女扮男装的太平公主,这也是唐朝穿搭的一种风格。女孩子们脱掉纱裙,摘下花钗,穿起袍靴,黑纱裹住高髻,简单硬朗的男装与柔美的女性气质形成反差,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如果你在长安街上见到两个长袍束带的背影,可不要随随便便上去叫人家“郎君”呀。

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古女子就钟爱浓妆淡抹,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最早能追溯到战国,化妆术也逐代发展。“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到了人文灿然、物质富足的唐朝,六宫粉黛争奇斗妍,化妆一项,更趋浓艳。浓艳到什么程度呢?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就高达百万两,作为能引领潮流的美妆博主,她们确实底气十足。

后宫的妃嫔们,都画着浓艳华贵的“唐妆”:头贴款式各异的花钿,手描宛若横云斜月的翠眉,再轻施“一抹浓红傍脸斜”,一个个端的是呋丽的好模样。

华美的唐妆是如何化成的呢?唐朝诗人元稹的《恨妆成》中是这样描述的: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总结起来一共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七个步骤。

唐朝的妆面也多种多样,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唐朝女子还创造出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时世妆”。不过,这些无甚美感的面妆很快就被淘汰了,端庄大气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反而流传了下来,还因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广受追捧。可见,不管是什么时代,人们对美的认识总有相似之处。(摘自《课堂内外》初中版2019年第10期)

马儿啊你慢些跑

现代人出行,除了公交、轻轨、地铁之外,滴滴、电瓶车、共享单车已经稀松平常,平衡车、滑板出行也屡见不鲜。这么一说,古人的出行方式好像寥寥无几:有钱人家骑马、坐车、乘轿子,穷人靠11路公交车——走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虢国夫人当然是有钱人,不仅自己骑着马,身边的侍从们也骑着马。人与马的动作舒缓从容,悠闲自得地享受着春日。

你可能要问了,虢国夫人如此高贵的身份,为什么要亲自骑马呢?坐轿子或者牛车多好啊。既轻松不费力,又不会暴露自己的容貌,想要看看外面的景色,撩起帘子,说不定正好跟路过的清秀书生对上眼,开启一段罗曼蒂克的恋情。

一看你就是深受电视剧毒害的人。首先,电视剧中那种“封闭”的轿子不是没有,但那是皇后、公主这样身份的人才能用的高级乘具,虢国夫人还不够格。而说到牛车,你可知道直到清朝,无论多豪华的车都只有两个轮子,再加上古代的路面坑坑洼洼,那颠簸程度可想而知。

再回过头来说说马。马在唐朝可是一种风靡全国的动物,甚至能够代表当时的审美取向和时代风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大嗜好就是收集宝马,还给它们取了“腾霜白”“翔麟紫”之类高大上的名字。

在唐朝最鼎盛的时候,朝廷能控制的官马多达七十万匹,这也是唐军能够横扫天下的物质基础啊。

来开场轰趴吧

如果说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早的“纪录片”,那么《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中国最早的“电影”。

这幅画描绘了南唐时期上流社会的家宴盛况。画面上,领衔主演韩熙载沉浸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与一众客人一起开心地享受着轰趴。这部“电影”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五个场景:听乐、观舞、休息、轻吹、送客,我们截取了第一个场景的图片来展示给大家,想要观看高清全图的小伙伴们欢迎移步故宫博物院官网哦。

一个歌舞升平的夜晚,大家来到有钱大佬韩熙载家做客。一名女子正抱着琵琶独奏,观众们都痴痴地看着她,连桌上摆的美食都忘了吃。这酒、这肉,看来古人也爱吃“小碗菜”啊。主人韩熙载在哪呢?当然是视野最好的位置啦!右下角正对歌姬的木质“沙发”上,戴着高高的头巾之人便是韩熙载。只见他正端坐着,手跟随着琵琶声打着节拍。

轰趴向来是一个社交场所,表面是聚会,实际上暗流涌动。画中人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在政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熙载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看看这些人的头衔,好一出大戏。

公务员收入知多少

看了《韩熙载夜宴图》上醉生梦死的生活,你是不是也在考虑穿越回唐朝当个官呢?确实,唐朝各方面待遇最好的工作,也就是公务员了。

假设你穿越回唐朝,刚刚入仕,成功当上了一名长安的九品芝麻官,那能拿多少工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你拿到手的工资,可不是电视剧里常出现的金条啊、银票啊,而是一些更接地气的东西—一大米。

在唐朝各种工资项目里,你一个九品芝麻官,工资由“禄米”“职田”“月俸”“力课”组成。“禄米”,也就是白花花的大米,一年有52石,所以每年发工资的时候,你都必须准备好存放大量粮食的容器和空间。

再来说“职田”,就是朝廷发给官员们的土地,九品能分到200亩。这些地肯定不是自己种,你当地主租出去,按照朝廷规定,每年能收72石大米。

“月俸”就是大家最熟知的收入了,一开始是发的肉、鱼、果菜、笔墨纸砚等实物,后来大家都觉得发钱最方便,于是朝廷也就制定了规则,每个月按照等级给官员们发工资,你一年能领到18贯钱,折合为大米就是180石。

最后的“力课”,是指唐朝的百姓男丁来你家服役,看家護院、站岗放哨,九品的你每年有两个免费卫兵可以用。如果他们农忙或者不想来,也可以直接交一笔钱给你完事,一年要交4.8贯钱,48石大米到手。

这么算下来,你这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一年能有352石大米。1石相当于现在的85斤,所以当你领工资时,得往家里搬3万斤大米呢。

猜你喜欢
切韵韩熙载
辞书比勘与《广韵》词汇研究
论四种敦煌韵书残叶之性质*
《新撰字镜》所引《切韵》下平声性质考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述评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以零散韵字为例证西夏文献《五音切韵》非“单开双合”排列
试论西夏文韵图《五音切韵》的开合口排列问题——以成对韵字为例
5《韩熙载夜宴图》:中国最早的情报就这样传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