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2020-09-21 08:36路上哥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9期
关键词:韩熙载李煜

路上哥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唐保大十三年12月17日,周世宗柴荣任命司空、门下侍郎李谷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兼任庐州、寿州知州,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其副将。李谷统领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将领出兵征伐南唐,后周和南唐之间的“淮南之战”爆发。

此时,后周统帅李谷年轻时的好友韩熙载正在南唐朝中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是南唐国财政的主要负责人。面对来势汹汹的后周大兵圧境,满怀壮志未酬的韩熙载不知道是不是又想起将近三十年前他和李谷的一段青春往事。

韩熙载与李谷年轻时是好友,韩熙载因为父亲的牵连离开后唐、逃离中原地区,到淮南避难。他与李谷在正阳关分手渡淮河时,在一个小酒馆里,两人举杯痛饮。

几杯酒喝过,韩熙载对李谷说:“兄弟,后唐我是不能再呆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吴主求贤若渴,我到了吴国,必定有用武之地,有朝一日,吴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

李谷笑着回答说:“那我们就各自努力,好自为之吧。有朝一日,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

两人说罢,相视大笑,而一旁的史虚白也禁不住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两人说这话时,中原的皇帝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如今南唐土地上的主人那个时候还是徐温。现在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开始任用他为帅统兵前来夺取南唐的土地;而韩熙载在南唐,虽然胸怀大志,眼看着国事不堪收拾,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一切,抑或真的是冥冥中早有定数,造化弄人?

01

韩熙载,字叔言,唐昭宗李晔天复二年(902年)出生于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

韩熙载少年时和青年时期的事迹失考,史料上只记载了一句:“少隐嵩山,唐同光中,擢进士第。”这里的唐同光是指后唐同光,同光为后唐李存勖年号(公元923--926年)。

韩熙载隐居嵩山读书时,曾游学于洛阳,在此时,他和家在洛阳的李谷相识。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韩熙载登进士第。就在这时,后唐发生了一件改变韩熙载命运的大事。

后唐大将霍彦威出为平卢节度使,朝廷把当时平卢节度使王公俨调任登州刺史,而王公俨不服从调令,拒绝调任登州。霍彦威进驻青州,派兵追杀王公俨。王公俨属下其他将士多人也同时被斩,其中包括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

韩熙载不得不逃离中原。而当时,中原板荡混乱,淮南至长江两岸的杨吴(南吴)成了中原士人眼中的乐土。

韩熙载装扮成商贾,和好友史虚白一起经正阳关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韩熙载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李谷是汝阴人,颍州的治所就在汝阴(今安徽阜阳),而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陽关就在颍州颍上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交通十分便捷。

韩熙载和史虚白从正阳关偷渡淮河,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韩熙载和李谷的一段对话。

02

公元926年秋天,韩熙载和史虚白两人到达了吴国的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

当时杨吴的实际统治者徐温已经病体沉重,掌握吴国实权的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韩熙载想要得到重用,必须要首先得到他的赏识。

徐知诰生于民间,出身孤苦,为人养子,待人接物一生谨慎沉稳,和韩熙载的个性有很大区别,当时中原之士南迁的很多,大都得到擢用,唯独韩熙载没有被重用,不知是否同徐熙载的张扬个性有关?

韩熙载初入南唐,虽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当了一个小小的校书郎,韩熙载没有如同好友史虚白那样大笑离开,他先是为校书郎,又先后充任滁州、和州、常州从事。这一切说明韩熙载积极入世,他对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失去希望。

昇元元年(937年),南唐烈祖李昪把韩熙载从外州召回南唐的都城金陵,授他秘书郎之职,掌太子东宫文翰。

初入杨吴国时,韩熙载为校书郎。现在过了将近十年,韩熙从地方任职回到朝廷,任秘书郎。无论是校书郎,还是秘书郎,都是同朝廷图书刻印、校订、管理有关的工作。不过是高级图书编辑或国家图书馆里的级别较高的公务人员。

秘书郎的本职工作是管理国家图籍之事,但韩熙载却被派到太子东宫,可见李昪对这位大名在外的名士还是相当看重的。陆游《南唐书》:

“烈祖受禅,召为秘书郎,使事元宗于东宫,谕之曰:以卿早奋名场。疏隽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辅吾儿也。熙载亦不谢。在东宫,谈燕而已。不婴世务。元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乃慨然曰:先帝知我而不显用,是以我为慕容绍宗也,始数言朝廷事所当施行者,尽无所回隐。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风,与徐铉齐名,时号韩徐。”

南唐烈祖解释他不重用韩熙载的原因:“卿早奋名场。疏隽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意思是你虽然很有才能,但缺少锻炼和磨砺,所以才让他到地方上历练,增长见识。

不过韩熙载却不这样认为,后来在李璟即位后,他曾对人说:“先帝知我而不显用,是以我为慕容绍宗也,”

慕容绍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高欢临终前,曾对麾下诸将有一番点评。他历数厍狄干、斛律金、可朱浑元、刘丰生、贺拔焉过儿、潘乐、韩轨、彭乐等将领,又对儿子高澄道:“侯景统治河南十四年,飞扬跋扈,不是你所能驾驭的,诸将之中可以打败他的只有慕容绍宗。我之所以一直不重用慕容绍宗,就是想把他留给你。”

从韩熙载这句自比慕容绍宗的话可以看出来,虽为书生,他却自视甚高。这样的性格恰恰不是李昪所赏识的。

韩熙载在李璟东宫一待就是七年,与太子的长期相处,使李璟对韩熙载的才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为韩熙载在中宗一朝得到信任打下基础。

03

公元943年(升元七年)二月,李昪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于当月二十二日在升元殿去世,终年56岁,遗命齐王李璟监国。同年三月,李璟继位,是为南唐元宗。

李璟即位,因为韩熙载是东宫旧僚,所以李璟就任命他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赐绯。没过多久,李璟又令韩熙载以本官权知制诰,对他委以更重的职责。

韩熙载毕竟是书生,他任知制诰后,感念李璟知遇之恩,对于朝中大事,或驳正失礼之处,或指责批评弊端,章疏连连不断,引起朝中权要尤其是宋齐丘、冯延巳等人的不满,从而使其日后的仕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保大四年(946年)八月,南唐枢密使陈觉擅自调发汀、建、抚、信等州军队进攻福州,李璟唯恐有失,命王崇文、魏岑、冯延鲁等率军共同攻取福州。次年三月,由于诸将争功,加上吴越军的增援,南唐军大败,损失惨重。四月,李璟下诏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宋齐丘、冯延巳等从中斡旋,几人竟得免死,将陈觉流放蕲州,冯延鲁流放舒州。

御史中丞江文蔚上表弹劾宰相冯延巳、魏岑怂恿进攻福州,应该治罪,结果反被贬为江州司士参军。韩熙载又与徐铉上表纠弹宋、冯二人与陈觉、魏岑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并请求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以正国法。李璟不得已,贬冯延巳为太子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

宋齐丘与冯延巳等人本就对韩熙载不满,韩熙载上书弹劾他们,此举更加深了他们的新仇旧恨,就在江文蔚被贬数日后,宋齐丘亲自出面诬告韩熙载嗜酒猖狂,其实韩熙载并不善饮酒。李璟不得已,只好将韩熙载贬为和州司士参军,不久又调任宣州节度推官。

在外州任地方官数年后,韩熙载调回金陵,重任虞部员外郎,等于转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又回到了最初所任的官职。后来从员外郎逐渐升任虞部郎中、史馆修撰。韩熙载毕竟是李璟当太子时的旧僚,不久,韩熙载又被提升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04

李璟当上皇帝后,中原形势又有了大变化。

南唐保大九年,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即皇帝位,建立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死后由外甥柴荣继承皇位,此时南唐已是危机四伏,《资治通鉴》评论此时的南唐:“朝无贤臣,军无良将,忠佞无别,赏罚不当。”

南唐保大十二年,即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后,开始按照《开边策》的既定国策加快统一进程。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柴荣先是出兵后蜀,后蜀国主孟昶遣使赴南唐告急求援。李璟还没来得及出兵救蜀,同年底,柴荣派李谷为主帅征讨南唐。

后周大军进攻淮南,连败南唐军,李璟数次遣使求和,皆不能如愿。南唐保大十四年(956),李璟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后周军。

韩熙载素知陈觉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前番统兵攻取福州,损兵折将,致使南唐国力遭到很大的削弱,所以上疏坚决反对。他说:“亲莫过亲王,重莫过元帅,何必再任命监军使!”由于李昪在世时,曾一度有意立李景达为太子,此事虽然未能实施,但毕竟在李璟心中已形成了阴影,把兵权交给李景达并不完全放心,所以才派陈觉进行牵制。在这种情况下,韩熙载的劝谏自然不会被采纳,然李璟的固执己见,却为南唐军事的惨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后周征南唐之战,以南唐彻底战败,割让淮南十四州给后周,并称臣纳贡而结束。

为了躲避中原王朝的威胁,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三月,李景迁都洪州(今江西南昌),郁郁寡欢,当年六月,李景病逝于洪州。

05

北宋建隆二年六月,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即位,任命韩熙载为吏部侍郎、兼修国史。不久因为改铸钱币之事,韩熙载与宰相严续争论于御前,韩熙载辞色俱厉,声震殿廷。李煜因其失礼,改授其为秘书监。

后主李煜,虽然无治国理政才能,然而为人宽厚惜才,韩熙载被降职不到一年,李煜又再次任命他为吏部侍郎,并升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这一时期,韩熙载仍不改其狂傲的性格,由于李煜生性宽仁厚爱,凡事皆能容忍,君臣之间尚能相安无事。比如后主纳小周后时,在宫中大宴群臣,韩熙载却赋诗讽刺,而李煜未加谴责。有一次,李煜狩猎于青龙山,返回金陵后,亲自到大理寺复核关押的囚犯,多有赦免者。韩熙载再次上书进谏,认为此事自有司法部门负责,监狱非君主所应入之地,要求李煜自罚钱三百万以充军费。李煜也没有怪罪于他。

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五月,韩熙载撰成《格言》五卷、《格言后述》三卷,进献给李煜,并上疏“论刑政之要,古今之势,灾异之变”。李煜读后非常赏识,遂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这是韩熙载生前所任的最高官职。

韩熙载晚年,蓄养伎乐,广招宾客,宴饮歌舞。据野史传说,韩熙载每得月俸,就散于诸伎,以至于搞得自己一无所有。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换上破衣烂衫,装成盲叟模样,手持独弦琴,令门生舒雅执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诸伎乞食。

《五代史补》上还说,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每当延宾客请谒,先让女仆与之相见,或调戏,或殴击,或加以争夺靴笏,无不曲尽,然后韩熙载才缓步而出,习以为常。同时还有医人及烧炼僧数人,每次来无不升堂入室,与女仆等杂处。

韩熙载的这种行为,成了放荡不羁、不堪重用的典型。

韩熙载才华横溢,也曾经立志报国,到晚年却放荡到如此地步,不能不引起当时及后世人们的颇多猜测。在诸多的传闻之下,后主李煜心中疑惑,想知道真相,这就有了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奉旨多次夜探韩宅,或亲自参加韩家盛宴,默记当时情景,后诉诸画笔,画成千古名作《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韩熙载家设夜宴行乐的场面,画的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間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原因,历史上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说因为韩熙载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却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偷看韩熙载行乐的每一个场面,想借以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

另一种说法是说,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

开宝三年(970年)七月二十七日(8月31日),韩熙载逝世,享年69岁。

韩熙载死后5年,大宋开宝七年十一月(公元976年1月1日),宋军攻破金陵城,李煜白衣出降,南唐亡国。

而这一切,似乎早在韩熙载的预料之中。

猜你喜欢
韩熙载李煜
泣血之声谁人懂?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用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国画作品
误做皇帝的李煜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画面有情绪
佛教文化对李煜诗词的影响
以“图像学”解读《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