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华,王景浩,贾雪凌,刘潇潇,宋印利,张琳琳*
(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黑龙江大庆 163319;2.暨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州 51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的出现,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COVID-19这一重大、罕见的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大学生难免会产生恐慌、不安、焦虑等应激反应[1]。因此,教育部相继在2020年2月组织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开展“大学生心理应激系列讲座”,并于2020-03-12发布《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明确指出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此次疫情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创伤[2]。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类容易引发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的心理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惊恐伴有心悸、头晕、胸闷、口干、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出汗等症状,以持续性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3]。可见,采用更加合理、高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干预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大学生居家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便寻找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方法。但由于特殊时期居家干预场所的局限性,本研究拟构建“居家支持性”心理干预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生物性防治的基础上扩展到心理、行为干预和社会支持,从被动接受预防和治疗转向社会和个人共同负责的主动防治干预,其内容包括支持性药物干预、支持性心理行为干预和支持性健康教育。
1.1 调查对象 2020-02-23至2020-02-25,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和滚雪球抽样方法,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本科和专科层次大学生,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
1.2 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背景、年级、身体状况等;第二部分内容为居家生活状况,包括睡眠时间及规律、饮食结构及规律、活动强度、疫情关注度、休闲方式等20个条目。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是心理学中的专业名词,是一种焦虑评定的标准,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主要用于疗效评估。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如下:1为没有或很少时间;2为小部分时间;3为相当多的时间;4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其中1、2、3、4均指计分分数)。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再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明症状越重,焦虑总分<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者为重度焦虑。
1.3 实证干预性研究 基于前期横断面调查研究基础,构建“居家支持性”干预模式,该模式内容框架包括支持性药物干预、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预和支持性心理行为干预(见图1);干预时间为2周。根据焦虑量表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组、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组,选择有焦虑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依据干预研究最小样本量估计法,每组选择30人,共90人。干预30 d后,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大学生心理焦虑水平的变化情况,验证干预模式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处理 从“问卷星”导出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对变量间存在线性趋势的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分类自变量进行哑变量设置。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干预前、后不同焦虑水平组的干预效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4280名大学生提交了问卷,涉及哈尔滨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共计13所大学,横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广东省等11个省/直辖市。剔除132份不合格问卷,得有效问卷4148份,有效率为96.92%。大学生平均年龄(20.59±1.52)岁,焦虑水平得分为(59.70±6.47)分,其他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居家生活状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生活状况Table 1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status of university or college students
2.2 大学生居家心理焦虑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 在本研究调查的4148名大学生中,焦虑水平得分为(59.70±6.47)分,其中2082名学生得分>50分,占50.2%。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大学生焦虑模型。与焦虑相关的单因素分析中,将年龄、性别、居住地、年级、专业、性格、睡眠时间和每天浏览疫情信息频次纳入了回归方程模型(P<0.05)。将8个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年级因素: 不同年级学生焦虑程度差异显著(P<0.01)。
与大四年级学生比较,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焦虑程度分别下降了32.2%、33.7%和28.3%[OR=0.332,95%CI(0.246~0.447);OR=0.337,95%CI(0.201~0.499);OR=0.283,95%CI(0.232~0.345)]。(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年龄每增加1岁,焦虑评分会升高1.243倍[OR=1.243,95%CI(1.154~1.339)]。(3)睡眠时间因素:与6~8 h/d的合理睡眠时间比较,睡眠时间偏少(3~5 h/d)时更容易焦虑,焦虑程度高1.653倍[OR=1.653,95%CI(1.149~2.376)]。具体见表2。
表2 大学生居家焦虑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anxiety level of university or college students kept at home during the epidemic
a:参考类别;b:此参数冗余,因此设置为零
2.3 干预效果比较 对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大学生分别采用“居家支持性”干预模式进行了2周的干预,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轻度焦虑组的焦虑程度在干预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组的焦虑程度在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2020-01-30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COVID-19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进展。然而,类似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比生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4]。我国大学生面临延期开学现状,尽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停课不停学”的有利措施,但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居家环境,很多学生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如作息不规律、睡眠形态紊乱、情绪不稳定、急躁恐惧、不知所措等,主要源于较多学生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缺乏分析、解决和应变问题的能力,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5]。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心理干预对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公众心理问题是十分必要的[6-7]。因此,作者积极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生活状态及心理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必要依据。
表3 三组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university or college student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在本研究调查的4148名大学生中,50.2%的大学生心理焦虑水平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这一结果与我国近期的一项研究结果一致[4]。由此可见,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焦虑水平升高,采取有效、及时的心理干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焦虑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间学生的焦虑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年龄每增加1岁,焦虑评分会增高1.243倍,这一结果与我国近期的一项研究[4]结果相反。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学生出现中度焦虑风险越小,可能因为年龄越大阅历越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升”。然而,本研究同时发现高年级学生焦虑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由于高年级学生年龄整体高于低年级学生,因此年级和年龄与焦虑水平关系两个结果具有一致性。这一结果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面临考研面试、就业、专科升本科、实习等较多问题,而低年级学生面临的问题相对较少有关。因此,提示要多关注高年级学生由于现实问题而导致的心理焦虑。另外,本研究结果发现睡眠时间长短与大学生心理焦虑水平也存在一定关系,与6~8 h/d较为合理的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偏少(3~5 h/d)更容易焦虑,焦虑评分提高1.653倍,这一结果与多项相关研究结果[8-9]一致。睡眠质量越差,睡眠时间不足,其焦虑程度越严重。本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偏少的学生比例较少,仅占3.9%,大多数学生(68.9%)睡眠时间处于中等(6~8 h/d)。但是,对于少数睡眠时间偏少的学生,也要密切关注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的原因,针对性实施睡眠干预和管理,以降低焦虑水平。
由干预效果数据可见,轻度焦虑组的焦虑程度在干预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度和重度焦虑组的焦虑程度在干预前、后存在十分显著差异。分析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周的干预时间相对较短,而短时间内药物效果出现得相对较早。抗焦虑药物治疗需要1~2周来评估疗效[10],如果症状改善可以继续服用并酌情减少药物剂量;如果无改善可以考虑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给药剂量,2~4周不改善的可以考虑合并使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建议使用的两种抗焦虑药及用法用量为阿普唑仑0.4~0.8 mg,tid(用量按需递增,最大限量达4 mg,tid),艾司唑仑1~2 mg,tid。由于轻度焦虑组的干预内容不包括药物干预,仅仅是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的宣教干预,而中度和重度焦虑组的干预内容主要以药物为主,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干预,因此中度和重度焦虑组的干预效果显著。如果延长干预时间,可能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的宣教干预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非药物干预内容主要针对睡眠时间过少和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就业、实习、考试等社会问题进行个体干预,这些问题的干预效果相对于药物干预效果来说要慢一些。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焦虑水平较高,居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在高度重视“停课不停学”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们由于延期开学、线上学习、就业准备、考研面试等具体问题导致的焦虑,对这些方面应该加强监测和管理,针对大学生焦虑的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问题,顺利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