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2020-05-10 18:49田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民办产权

田甜

[摘           要]  民办高校相对完善的办学运行机制,彰显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这也是民办高校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是,当下我国许多民办高校却不具备相应完备的办学运行机制,这就使民办高校的继续向前发展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阻碍,导致民办高校无法将自身教学特色发挥到极致。因此,民办高校应当从办学运行机制的完善角度出发,积极分析阻碍因子,探索出提高自身办学运行机制完整度的可行之道。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完善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08-02

我国的民办高校其实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民办教育,国家和政府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将民办教育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而民办高校在近些年也不负众望,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出了一份力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将民办高校开展下去,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以民办高校为研究主题,研究民办高校的现存状况,提出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的合理见解。

一、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不完善的现实阻碍分析

(一)产权问题突出,难以厘清关系

在民办高校开办的近十年中,产权问题一直是阻碍民办高校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厘清产权关系,首先需要考虑到产权的种类以及产权主体关系的复杂性。虽然我国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产权问题对民办高校的负面影响,也出台了几项改善产权问题的政策,但是都无法从根本上将这一问题解决。并且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导致产权问题的解决难上加难。问题的复杂性和突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也对民办高校完善其办学运行机制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二)权力使用越位、缺位,缺乏监督机制

权力的使用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但是在我国现代的民办高校中,经常采取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的民办高校治理方式。这就导致民办高校在开办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董事会和校长两者之间的权力使用存在越位或者缺位的情况。更有甚者,董事会权力远远高于校长,民办高校成为家族产业的一种,这就导致民办高校的管理层从根本上无法保证其质量,任人唯亲的推举方式阻碍了民办高校的继续发展。缺乏监督机制而出现的“一言堂”更使民办高校雪上加霜。

(三)分类管理缺乏针对性,弄錯类别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办高校数量已经好几百所,多种多样的民办高校必定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但是为了简化分类管理的难度,不少分类方法都不够科学和合理,导致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没有针对性。除此之外,在管理阶段,一旦弄错了民办高校的类别,还有可能产生使用错误管理方式的问题,这就导致方案的执行问题层出不穷。民办高校应当根据其特点来进行分类,比如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民办高校是有所区别的,在分类方法的探究上还需要不断努力,以免分类管理“好心办坏事”,阻碍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的完善工作顺利进行。

(四)教师资质薄弱,流动性大

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需要提高,师资队伍也需要稳定建设。但是我国的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上却不如公办高校。一般的民办高校在招聘教师之时,要么招聘兼职教师,要么从应届毕业生当中选择,还有一部分是退休老教师,或者没有资质的人转行做教师,这就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教授经验也不足。再加上编制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教师的岗位流动性大,难以形成合力的师资队伍。

二、阻碍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的因素分析

(一)法律支持力度小

如今,我国针对民办高校出台的法律法规只有几项,这还远远不能解决所有民办高校问题。所以,民办高校在完善自身办学运行机制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方向。并且,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也相对抽象,这就导致在具体实行环节缺乏现实操作性。本来法律法规的出台就是为了实行,但是关于民办高校的法律法规在出台之后便鲜有人问津,这就导致没有出台进一步的条例细则,导致先行出台的法律法规只能束之高阁,难以走进民办高校的日常办学管理。

(二)民办高校出现管理结构问题

民办高校要想完善办学运行机制,首先就要从内打破僵局。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都采取了“家族管理”的模式,即民办高校的管理阶层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结构的不合理不仅是民办高校的结构不合理,还有法人管理的结构不合理。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管理上的结构问题,如日常的决策、监督、执行等环节。

三、关于改善办学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立法机关完善高校产权管理法律法规

不同于公立高校国有性质的绝对性,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产权方面的问题。其中比较普遍的状况就是产权划分不清晰,而这也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也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包括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内的一系列促进民办教育产权完善的政策和规定。实际上,民办高校的产权划分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各个发展阶段和运行环节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民办高校在产权划分方面应当形成及时而又长期的意识,从高校创办伊始就要在产权上做足功夫。当然,民办高校产权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国家法律政策的指导,虽然近年来已经出台了不少关于民办院校产权的法律法规,但是从民办高校产权管理整体形势来看,可以认识到当前实施的管理法规还不甚完善。也正因如此,教育管理部门和立法机构需要结合民办高校发展实际和产权管理现状做出调整,在既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产权管理办法,让民办高校管理者能够更多地从法律途径寻求产权划分方面的帮助。

(二)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同样也是完善民办高校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说,多数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在这种无序的治理结构下,我国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也受到了桎梏。对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工作,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明确高校的定位,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办学目的来看,民办院校更多侧重于利益性而非公益性,这种办学目的的形成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民办性质。因此,在非公益性的办学目的指导下,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自然不能照搬照抄公办高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民办高校需要与市场紧密对接,以此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也昭示着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应当具备适应市场的特征。

通常来说,民办高校的治理关键点是董事会和校长,这两者掌握了民办高校运行的基本权力。在民办高校运行实践中,校(院)长需要向董事会负责,但是受技术和资本矛盾的影响,运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考虑到这种现实状况,民办院校管理层应当制订合理的办学章程,以此防止董事会与直接教育工作者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从本质上来看,教学规章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限制董事会权力的滥用;在权力有效制衡的前提下,更多符合民办高校发展实情的治理措施才能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适当借助监督管理机制的作用,邀请一线教师和学生等监督董事会权力的行使,以此确保治理结构的有序运作。

(三)政府科学实施管理行为

政府管理措施的实施将会直接作用于民办院校办学运行机制,尤其是我国政府希望民办院校能够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所以会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对民办高校做出管理。从政府管理本意来看,关于民办高校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管理措施是否有效还应当更多地关注是否与民办高校教育实情相符合。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叶子是相同的”,所以各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程度也相应不同,如果政府只是简单地提出统一管理策略,那么民办高校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政府要深入调研,根据当地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调整管理方案,务必要在充分结合民办高校实情的基础上做出有效指导,用高度自由、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支持民办高校运行机制的完善。

(四)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学质量

没有过硬的教学实力,完善办学运行机制也就成了空谈,这是因为再完善的上层建筑都需要坚实的基础作为支撑。所以,提升教学软实力和教学硬件就成了摆在完善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前的一道障碍。众所周知,民办院校的学费普遍高于公办院校,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民办院校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在这种前提下,民办高校需要消耗自身资金引进教师、购买专业设备,而这也导致很多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方面存在短板。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民办高校应当更加积极地吸纳资金,这种吸纳并非盲目地上调学费、克扣教学资金投入,而是积极寻求国家财政方面的支持。除此以外,高度面向市场的民办高校还可以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整合企业财力上的优势和自身教学方面的优势,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扩大资金收入。

至于师资力量方面,民办高校首先要想的是如何留住高素质教师,而非让高素质教师在“民办高校低人一等”的眼光中流失。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实施奖励考评机制、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空间等,让教师对所在民办高校产生归属感。

另外,专业特色也是民办高校的短板,很多民办院校为了跟上市场需要,盲目地设置知识含量高、教学难度大的专业,但是自身又缺乏与之匹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教师在教授相关课程的时候只能照本宣科,既做不到理论结合实践,也做不到理论方向的精深研究。在这种教学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完全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这样做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还会让民办院校背上教学质量低下的名声,这显然不利于民办高校外部形象的构建。所以民办院校要立足于特长专业,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先做到一门专业省内靠前、全国知名,然后再思考其他专业的拓展,这样才是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之计。

四、结语

民办高校直面市场需要,能为人才市场的繁荣提供可靠的支持,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民办高校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和民办高校自身要做出更多切合实际的转变,在不断努力中促进优势的发扬、劣势的补齐,利用教学机制的完善走出适合自身的道路,从而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黎军,宋亚峰.我国民辦高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到来前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2):50-57,68.

[2]付强,王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政策40年:历程、反思与走向[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1):147-156.

[3]侯建峰.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障碍及保障机制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2):67-70.

[4]李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矛盾与破解之道[J].继续教育研究,2014(4):4-7.

[5]龙燕.完善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意义及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8):120-122.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民办产权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产权
“小产权”为什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