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会东
现如今,核心素养培养成为重要教学导向,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重点加强学生学科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为顺利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合理构建导学课堂模式,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导学课堂构建意义分析
在高中地理学科领域,核心素养包括的内涵比较丰富,具体体现在学科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实践能力几个方面。因此,地理教师若想顺应课改需求,就必须对当前的课堂环境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全新课堂形态。导学课堂作为课改背景下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具体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合理发掘导学素材,构建导学载体,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导学课堂的合理构建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更加积极进取,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实现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合理构建导学课堂,彰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形态。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导学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1.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需要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预习是实现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前提保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合理构建学案导学课堂,将地理课程内容整理成导学案,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对地理知识形成一定的思想认知,夯实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基础,促使高中地理教学向着高效化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的教学时,可以综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导学案。之后,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一些课外地理素材和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案例以及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整合到导学案中,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乡土地理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2.构建以图导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需要遵循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合理构建以图导学的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合理发掘地图素材,将其整合到地理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具体地理要素进行课程学习与探究,從而让学生在识图、辨图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思维强化训练。首先,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围绕具体的地理知识点,将相关的地图要素以多媒体为载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深刻认知。例如,教师在进行《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可以将相关的地图要素以图片或模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地图,就图形中所呈现的特征进行系统学习,促使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同时,地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合理利用地图资源,引导学生围绕地图要素,对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健全高中生的地理思维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水土流失的内容时,可以合理渗透地形图,让学生在地图要素的支撑下,对材料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保证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高效。
3.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合理构建问题导学课堂,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明确的思想导向,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加高效。例如,教师在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内容,以及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合理设计探究问题。
综上,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下,地理教师需要重点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兴趣需求构建以图导学、问题导学、学案导学、微课导学等多元化导学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学生综合思维、探究能力、提问能力以及知识拓展能力的综合提高,让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获得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