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海泉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落实,作为“三教”改革的窗口,课堂教学比赛也受到了广大职业院校和教师的关注。笔者作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了2019年江苏省交通类的课堂教学比赛决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将以自身参赛课程项目之一“减震器结构与拆装”为例,结合自身的比赛经历,从决赛阶段的比赛课程准备和现场比赛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9年的江苏省交通类的课堂教学大赛与以往不同,它将原有的两课、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教学比赛和课堂教学能力比赛整合成全新的课堂教学大赛。该赛项要求教师组队报名,每组1人~3人,晋级决赛的团队提前一个月获得5个决赛授课课程项目,赛前1 h通过抽签的方式从5个决赛授课课程项目中确定比赛内容,比赛在异地学校,授课对象是本专业15名~20名学生,授课时长为40 min,授课结束后参赛团队还要进行5 min的面对面答辩。新的课堂教学大赛立足课堂,检验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否有效落实;全方面考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师团队教科研综合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和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让“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参赛团队在充分理解了比赛精神和比赛规则的基础上,需要对赛前课程准备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梳理和罗列,并制订出相应的流程(图1)。课程准备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和围绕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的各项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把握专业整体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实际岗位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参赛课程项目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内容和细节,这样才能为团队成员接下来分工准备各项教学资源及应对现场教学答辩环节打好基础。其次,由于比赛现场只提供基本的教学设备,如教学用车、通用工量具、投影仪和举升机等,所以课程准备应尽可能全面,在确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时需要反复推敲每一个课程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因此还需尽可能多的汲取团队之外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通常是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推翻和重建的过程。如果说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的话,那么充分细致地准备课程各项教学资源就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5个比赛项目课题,需要准备的各项教学资源非常多,工作量也巨大,这就要求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团队内部必须做好分工。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和方法的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和“学得怎么样”。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教学内容要合理,目标要准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确定解决的是“学什么”,这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标准来确定。课程标准中规定“减震器结构和拆装”共2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减震器的结构,了解其原理,能够进行拆装。结合具体学情(图2),考虑到现场参与授课的学生很可能尚未接触汽车底盘知识,对减震器完全不了解;以及因减震器本身结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减震器的故障一般是采用整体更换,也可能单独更换减震弹簧或减震支柱,但在排故的过程中常出现学生对减震器结构不了解,导致因工具使用和拆装方法不当而造成部件损坏或人员受伤的生产事故。据此学情和实际生产分析决定对参赛项目内容进行“加工”“拆卸”,把“减震器的结构与拆装”分成“减震器的结构认知”和“减震器拆装”各1课时,确定“减震器的结构认知”为比赛授课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图3所示。在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时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和实际生产进行调整,教学内容要有利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呈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图2 学情分析
图3 教学目标
(2)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设计。整节课共有6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新课引入、减震器作用、实车减震器外部结构认知、减震器总成结构认知、减震器内部结构认知和总结(表1)。
教学环节1: 通过视频导入,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组员代表讲述和教师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减震器在汽车底盘的作用。
教学环节3:减震器外部结构认知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设计了1个工作任务。所有活动和工作任务均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派代表回顾任务过程、分享任务结果和教师点评、补充、总结的方式进行,每个活动和任务中师生形成共识后的知识点均以卡片的形式呈现。
表1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4:通过播放维修不规范拆卸减震器总成的视频,再次把学生带入到工作情境中去,并用减震器故障件和合格件实物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减震器总成正确规范分解的操作方法,为下一节课“减震器的拆装”做理论铺垫。
教学环节5:减震器内部结构认知和教学环节3一样,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也设计了1个工作任务,所有活动和工作任务过程同教学环节3。
教学环节6:组织学生对课程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操作的误区。
整个教学过程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始终被教师引导着,运用所有学习资源,体验教与学的过程,分享各自学习成果,获取教师的点评反馈和总结,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信心。能够很好地解决“怎么学”“在哪里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在设计“怎么学”“在哪里学”时最好是基于真实的工作情境,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在自己“做”和“学”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知识,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学习舞台的导演,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和方法的设计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
(3)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是关键。如果把课堂教学设计比作建筑设计图,各项教学资源比作建筑材料的话,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就是正式的建筑施工过程,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反复磨课演练,做到熟能生巧,灵活应变。主讲教师必须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及相应教学资源的运用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赛前按照预案进行反复磨课,演练,听取旁观者的意见,完善预案。而且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比赛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到熟能生巧,灵活应变。这样在比赛现场时才有可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以不变应万变。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比赛前一天参观比赛场地时,要对授课现场的布置进行精心设计,做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如学生分组讨论、回顾。排除一切可能干扰课堂活动的不利因素。另外,在正式比赛前1 h,教师有0.5 h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段时间里,主讲教师需要快速地了解学生信息,进行合理分组,介绍课程内容,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3)教学过程要自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前期的课程准备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尽可能有条不紊地按照课堂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把团队为课堂所准备东西全部呈现出来,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授课的细节上做到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活动间的过渡要自然,知识点的讲解不要跳跃太大。主讲教师要按照预案把每一个教学活动充分展开,避免草草了事,虎头蛇尾。
通过参与这次大赛,笔者觉得要上好一堂课非常不容易,在赛场上上好一堂课更不容易,它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资源准备、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和应变能力等多方面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但是每一位参赛教师通过大赛,都受益匪浅,得到了快速成长,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