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科学知识的教学探究

2020-05-09 19:33庄美芳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教学内容小学语文

庄美芳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实现学科融合,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间的关联性,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科学元素,呈现科学场景,从而逐步落实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科学知识;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109-02

科技发展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提升人的科学素质,应当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科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把握其中的科学内涵,逐步建立自身的科学素养,养成对科学现象、科学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习惯。

语文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汉字、文章的过程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使学生可以基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较早地接触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意识。

一、基于教学内容,呈现科学场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大多存在抽象性,这让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的学生,难以对文本中描述的科学现象进行理解。而现代教育资源的发展,为教师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带来了新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育资源,将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从而逐步提升对文本中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学《四季》一文时,笔者结合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科学场景的再现,从而实现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本文描述了春天的草芽、夏季的荷叶,以及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等场景,代表了四季的不同特征。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这些科学现象也不曾留意。因此,若笔者直接让学生进行想象,会降低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质量。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展示四季中不同的现象,为学生打造一个直观的场景,从而提升学生认知本节课知识的效果。同时,直观化科学现象的呈现,也能够提升学生对四季特征的认识,促进与四季变化特征相关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显而易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科学知识的有效渗透,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直观展示科学变化,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升认知的质量。

二、结合文本对象,渗透相关知识

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是按照当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结构进行安排的,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在许多文本中都渗透了科学知识,只是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分辨。

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耐心地引导学生剖析文本当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挖掘文本背后所指向的科学原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在建构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发展。

以《观潮》的教学为例,如果笔者不向学生深挖其中的科学知识,那么,学生只会针对文本完成语言的赏析,感叹钱塘江涨潮时的恢弘壮阔,不会思考为什么钱塘江会涨潮等问题,造成科学素养的缺失。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当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我国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后,又向学生提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钱塘江会涨潮呢?涨潮的时间又为什么会集中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呢?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再向学生讲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与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有关”“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等科学知识,让学生在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其背后所涉及的科学原理,从而提升学生认知科学知识的效果。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基于文本中所阐述的对象,挖掘其中包含的科学元素,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常识等科学知识的渗透,辅助学生发展科学素养。

三、大胆开放课堂,创建实践活动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多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若采用实践类的教育活动,则会增强学生记忆知识的效果,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包含的语文知识。为了促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认识到文本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当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学生的兴致也会高涨,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文本内容的探索。

比如,在教授《乌鸦喝水》一文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认知兴致,提升学生对文本中故事和科学内涵的理解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先向学生讲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之后,向学生分发三瓶水,一些石头、一些豆子和一些细沙等实践活动的材料,并按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具有相近的实践操作水平。紧接着,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尝试使用石头、豆子和细沙等材料进行水位的提升,并观察实验的效果。随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得出水位高低的变化与物体占水位置有关系的科学原理。这项实践活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能够打破原有的课堂教育模式,真正地将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相联系,促进教育的融合。

可见,当引入科学材料,让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时,能夠实现故事内容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完成对其中科学知识的探索。

四、基于科学主题,完成文本创作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与阅读教学不同,写作强调的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所以,在将科学知识与语文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科学主题作为创作的话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现象的观察,以及科学原理的探索,从而在创建文本的过程中,实现科学知识的内化。此外,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完成《要下雨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指向科学知识的写作主题,如:“要下雨了”的写作主题,指向科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完成创作活动的同时,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有效认知。在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创作前,先让学生自主搜集下雨之前万物的表现,如鸟儿捉虫、蜻蜓低飞等,让学生初步认识下雨之前的科学现象。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换,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科学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换,从而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认识更多下雨之前的科学现象。紧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科学现象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文本素材,在完成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显然,我们在开展写作教学活動中,当向学生引入科学主题时,能够使学生在探索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有效地积累,从而发展学生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丰富文本素材的同时,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也是恒久的。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间的融合,让学生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增强科学意识,促进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敏.试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

[2]郭海林.探究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3]王新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渗透——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甘肃教育,2019,(17).

[4]陈超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

[5]王艳青.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4).

[6]范新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8).

[7]陈翠敏.语文课也是科学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2).

[8]汤在华.基于科学意识培养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成才之路,2017,(32).

[9]周唯君.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情趣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7,(9).

[10]林月萍.“语文+科技”的主题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7,(20).

[1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12]杜云叶.语文教学要渗透科学的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8,(3).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教学内容小学语文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