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能力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不同学段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侧重点及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不同学段;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说,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未来、发展自我的关键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新课标要求中,也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语文学习是思维的旅行,学生借助文字符号对语文对象展开观察、想象、分析、理解、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就是思维运作的过程。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存在差别的,教学中,笔者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及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了以观察力和想象力、分析力与理解力、比较力和概括力为小学三个学段学生思维训练侧重点,就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1.第一学段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思维能力策略
(1)图文结合法。课文插图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媒介,学生通过“看图”,获取画面中信息,理解课文中的描写;通过“学文”,理解画面内容,想象画面的动态过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傣族服饰特点“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结合“学文”,明白周总理之所以穿着傣族服装是表示对傣族人民的尊重和热爱。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拿着柏树枝会向谁泼洒?会祝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静止的画面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2)情景表演法。情景表演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之大胆想象,将文字描写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表演时,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角色的观察与分析。如教学《狐假虎威》,让学生角色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体会狐狸狡猾的形象特点。
(3)媒体辅助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的常态,多媒体创设了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观察和想象空间。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情景,通过音、像、图、文,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2.第二学段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思维能力策略
(1)仿写创编法。仿写创编看似简单,实际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想让仿写的内容做到形神相似,先要分析例文或例句在內容结构、表达方法、语气语调等方面特点。如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想象奇妙,先写“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再写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事。学生试着仿照课文创编故事,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五颜六色的“泡泡”,展开奇妙的旅行;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变成“黑猫警长”,做了很多为民除害的事情。
(2)批注阅读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对文章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用简单的符号或文字批注出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围绕“小女孩擦燃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这些问题在文中做批注,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式阅读呈现的是学生动态的思维过程。
(3)实验操作法。实验操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些抽象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借助直观形象的操作,帮助学生扫除阅读理解的障碍,促进学习和理解。如教学《琥珀》一课时,教师用胶水和苍蝇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把教学内容变为可视可感的东西,让学生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既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的思维。
3.第三学段培养学生比较和概括思维能力策略
(1)对比阅读法。通过相同题材、不同观点、不同表现手法等作品的对比阅读,激发学生乐于思考和主动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都是描写父母之爱,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和场景细节的描写,但在表现人物方法上侧重点不同,《慈母情深》侧重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父爱之舟》则运用以小见大反映人物情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重点描写父母不同的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异同,延伸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理清脉络结构,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同一内容也可以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呈现不同的思维过程。如教学《景阳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主要人物“武松”,接着按照故事发展顺序,画出导图主干“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再细读课文画出枝干,如在打虎后面写上“三闪、抡起、揪住”等。还可以先用一个“神”字概括武松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一边研读武松神在哪?一边在导图上画出“酒量惊人、胆量过人、力量超人、机敏胜人”这些词。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表达的机会。要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先要学会准确地概括,在倾听的过程中,又可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有何不同。如《穷人》一课,学生以“穷人到底穷不穷?”作为论题展开讨论,结合课文依据,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讨论探究,达成共识。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把我们的语文课堂从“语言”的课堂变为“思维”的课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掌握思维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穆孝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
[2] 冯爱东.浅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年16期
[3]吴治华.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科学化构建[J].文学教育(下),2019(07):76-77.
[4]毛增辉.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9(07):100-101.
[5]王曙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9(07):102-103.
[6]王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J].文学教育(下),2019(07):188.
[7]刘维伟.基于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4.
作者简介:史立群 (1975.11--), 女 ,汉族, 福建福州人,大专 ,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