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各种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较低,并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标准下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随着当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与进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则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逻辑、加强学生探究问题等相关能力。教师运用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特性
1.1具有自主性
当前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频率,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活动时间和机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问题探究或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对教师的极度依赖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主性[1]。
1.2具有探究性
语文作为小学时期的基础性语言类学科,尤其是展开阅读相关教学活动时,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知识,是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探究文章中的含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沉浸于书本知识中。
1.3具有开放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创新用于学习之中,打破学生学习时的固有思维,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点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保持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1.4具有发展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需要符合学生当前实际学习状况以及课程需求。采用探究性開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收获并且促进自身个性化提升。
1.5具有合作性
合作意识以及能力是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所必备的。通过展开探究性开放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在团队学习时增进友情、学会取长补短,让学生能清楚的意识到团队合作为学习带来的帮助。
二、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来展开教学,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寻找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问题探究、寻找答案。探究性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1为学生构建情境
为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构建情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教师有利的展开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重视对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为学生投放图片或影片为学生构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这样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并且有利于教师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例如教师在展开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这一课时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情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作者与母亲展开角色表演,通过饰演文章中的人物更能够让学生代入其中了解文章中包含的浓浓思乡情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对文章产生的理解来扩展表演内容。教师采用开放式的互动教学调动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
2.2通过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
在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展开阅读教学时,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展开探究性开放式的阅读教育,让学生能够从兴趣出发自主探究文章中的问题,并寻找出答案[3]。例如在展开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四季之美》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当前所在的季节引导出学生对自然四季的观察,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然万物都有着较为浓烈的兴趣与探究欲,教师便可以将这一点作为突破点,再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四季的影片或是带领学生们展开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自然并与文章中的四季描写进行关联。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下,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描写的独属于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明确认知。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心理状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3促进学生之间展开合作探究
在展开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并且能有效扩宽学生的知识渠道来源。所以教师在构建互动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多种合作方式,并且能将教师所展示的合作方式运用于自身合作学习过程之中[4]。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展开合作探究,逐渐学会自主展开合作探究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展开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预读,接着向学生提问并将其分为展开讨论,教师提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比如像“结合全文,认为作者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之间展开合作探究,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让学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探讨,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让思想进行碰撞,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理解到合作的力量是大于独自思考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提升。
2.4拓展教学素材
为学生拓展教学素材是在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理念,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构建语文阅读芝士网。所以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教师就更应当关注学生课后的素材积累以及拓展。
教师可以在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向选择相关的素材文章展开自主阅读学生。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均为鲁迅所著的作品以及与鲁迅相关的文章。在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单元内容让学生选择鲁迅的其他作品或是描写鲁迅的作品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他文章的知识内容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够扩宽学生的眼界。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已经不止纸质书本这一个载体了,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阅读、听书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设备来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量。
2.5重视评论总结
对阅读的文章进行评论和总结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后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展示小组或个人的讨论结果,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看法,也能够将不懂的问题收集起来让教师解疑答惑[5]。教师可以通过补充文章相关的知识材料,让学生从素材入手更加深入了解文章的背景与含义,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思路让其进行自主思考,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当学生在发表观点时,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评价,评价不能是一昧的批评或赞美,需要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当然教师在总结学生错误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可以委婉一些,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让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或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探究性开放式教学方式来展开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夠帮助教师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巧青.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8 (08):63-64.
[2]谢润琳.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讨[J].甘肃教育,2016 (19):56.
[3]王彩英.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式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甘肃教育,2017 (14):45.
[4]顾林芬.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18):250.
[5]李万顺.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07):137.
作者简介:邓凤云,女,广西藤县人,1973年生,大专,汉族,一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