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20-05-09 10:08赵崇荆昭延
考试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赵崇 荆昭延

摘 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要充分利用课堂这种有效载体激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力提高语文课堂的优质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来培养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无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应在活跃课堂气氛中下功夫。在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差异、不同性格、语文能力等方面,设计程度不一、详略得当、要求有别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思想、行为、语言、状态自然发生转化,感知设定的情境中的氛围,也必然会使学生產生表达的欲望,积极行动起来,表达发言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发挥课堂立体化,多功能来培养

一堂语文课,就是一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综合体。《晋祠》一文,设计起始两分钟时间阶段先请每位学生用响亮的完整语句介绍一处自己游览的名胜古迹,从北京的故宫讲到西藏的布达拉宫,从杭州的西湖讲到长白山的天池,一个教学环节就取得传递信息、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意识的发散学生想象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认识到中国数千年文化中名胜古迹无处不在的教学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兴趣盎然,将旅游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将现实名胜古迹与情感操守融为一体。

(三)结合各教学环节特点培养学生

语文课堂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教学环节应秩序分明井然,节奏鲜明,有张有弛,张弛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避免“模糊一片”。

起始阶段不能疲沓,要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的“亮相”,一登台便能吸引住学生。在教授课文《孔乙己》时,在开头就制造了两个悬念:一是作者鲁迅先生对其创作的小说作品中,最喜欢的却是《孔乙己》,引起学生质疑为什么?二是孔乙己这个人物,身份与穿着打扮、语言表述、细节行为等为何与周边的人物迥异不同?由此,学生带着悬念去学,学习思考探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采用教师有感情去朗诵之后,让学生在感悟中深受情感的渲染,加上个人的情感去体验、去朗读,最后,伴随着诗歌内容走向高潮,老师与学生带着感情再次相和着去朗读,一次次的,不同程度地去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课堂结尾,有总结式的、有留有余地的,无论如何,应干净利落,达到态度上让学生流连忘返,知识上让学生有学习上的满足,情感上有熏陶的作用。

活跃课堂,不仅需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去调节气氛,更需要的是教师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及特点,发挥语文学科具有的知识、人文、情感、道德、宣扬、教化等功能,把握课堂中各要素环节,使之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做到一堂课一气呵成,必然会增进学生的主动学语文的劲头。

二、 探索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教学作为方式方法上升为一门艺术,代表着老师教学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的标志之一。

教学艺术包括如何组织开展好教学各环节。如何开头、重难点课程内容如何精彩设置、结束部分如何意犹未尽等与课堂时间长短、作品感情色彩、教师气质及性格类型等都相关,非常值得教师去研究探索,形成个性教学风格。介绍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的身世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时,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们专心地听着,陷入了沉思,显然对该诗产生了学习兴趣。这都因为教师用很沉痛、很严肃的口吻在叙说,强烈的对比、感叹的人生、多舛的命运、飘飘大雪的环境无不衬托出感伤的氛围,诱导着学生进入教学氛围中。

同时,教学艺术也与讲授语言艺术紧密相关。语言抑扬顿挫或枯燥无味,节奏快慢有致或语言慢的引得学生昏昏睡、语言表述较快造成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上不管不顾学生感受或与学生时时互动交流,涉及重难点时加重语气、声音洪亮与不注重语气轻重等等都是会产生截然不同效果。例如朗读课文,教师应投入感情,感受杜甫诗歌的深沉与悲怆;感受苏轼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感受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没落等等。要做到这点,教师上课时是带着热情的态度、饱满的情感、符合个性特点的语言色彩,加之丰富多彩的体态语来授课,进入到自行设计的课文内容情境中,必定会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炼凝结课堂艺术效果。

三、 有意设问,激发动机,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在组织设计教学环节中各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不可任意分割的,也可能今天教师的设计的一个提问小环节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也可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咱们新疆好风光》一文,采用多个环节让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的办法,如对课文题目中就连设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咱们”而不用“我们”?“好风光”指的是什么?学完课文,答案也就知道了,咱们不仅指的是我们,更多的是带有“自家人”对于自己家乡赞美与自豪的特点,由此衍生出好风光不仅仅指的是自然风光,更多的是景美人更美的人文含义。《祝福》是鲁迅在辛亥革命后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现今的社会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场景,学生是很难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去评判主人公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也就难以对祥林嫂的悲剧、造成祥林嫂的悲剧的根源、她一次次捐献门槛的做法、她的眼神的变化、她重复的语言,以及周边人物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行为等教学重点难点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以本文有必要进行时代背景介绍,设置教学疑问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当时农民落后的思想意识、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压在广大妇女身上的族权、夫权、神权等精神枷锁。疑问解除,学生就会很快对本文有所了解,产生探寻故事进一步发展下去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洋溢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教师尤其应当具有热爱学生应有的美好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给以鼓励,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和微笑;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引导;当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祛疑的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取成功,有助于提高学习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四、 运用朗读,情感真挚,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在这里朗读文章不仅是“念”,更多的是蕴含朗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能力之上所赋予的情感,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为作品的表现出来的悲伤而悲伤,为作品表现出来的快乐而快乐。一个富有感性、情感的语文教师对于作品表现出来的敏锐的情感力量必然会在教学语言、教学行为中给学生以熏陶,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不会充满学习兴趣,哪里不会有激情呢?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学生的语感很重要,语感的养成要经过长期有意识训练与培养,对于文字、篇章结构、文章蕴含的情感在认识、理解,表达方面均非常敏锐才行,而朗读作品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语感的养成。真挚的感情,加上或热情洋溢的语言,或悲伤的腔调、或清新的景色风格描写、或惊天地的故事情节……都让人听了如身在作品,如痴如醉的感觉。阐述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教师将一段一段的心理独白展现出来,鲜明刻画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城市的巨大变革,并由此在每个人物身上刻下独到的时代印记,事件的起落、人物悲欢离合的场景,在教师富有渲染色彩,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附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吸引了学生,学生由此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文学习中。

五、 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摘抄积累、感悟和运用,使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得到相应提高。首先鼓励学生有意识的养成并自律形成阅读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也可以在图书室借阅读书。其次要引导学生在了解阅讀优秀经典内容基础上,反复诵读品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境界。第三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对书的内容快速的浏览为略读,涉及重点情节内容及好的篇章结构可逐词逐句慢慢体悟为精读。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线索,从而整体上进行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对语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有普通文章里的好词佳句,长期积累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写作的财富,伴随阅读量的增加,学到的语文字词、句篇等知识不断内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珠联璧合,必将在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兴趣的培养上,让学生将被动地“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学”。可见,兴趣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有多么重要。

六、 总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方法、手段也并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探索,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正视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因时施教、因人施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参考文献:

[1]陈芳君.“元语文”:理念阐释与教学策略[D].温州:温州大学,2019.

[2]张玉珍.新教材背景下加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讨[J].成才之路,2019(25):30-31.

作者简介:

赵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教育学院;

荆昭延,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在校学生。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