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昕葵
摘 要 贫困大学生是现代高校中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此类大学生因为自身经历、家庭压力等因素,在心理上普遍存在问题,所以受心理问题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时可能会放弃学业,这一条件下首先会对高校教育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也影响了社会人才储备问题,因此现代高校应当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必要采用干预措施来进行治理。本文就这一点,将对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影响与成因,后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74
Abstract Poor college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of students in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family pressure and other factors, they hav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 affected b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o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is uneven, and they may give up their studies when they are serious. Under this condition, first of all,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second, it will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 Therefore,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act and causes, and then put forwar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Keywords college; po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tervention measures
0 引言
在心理学的角度上,人的心理表现将会影响行为,因此学习当中如果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就會导致其学习行为不当,使其学习质量不佳,这一点是任何高校都不愿看见的现象。而贫困大学生因为以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思维、观念等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一些区别,所以在学习当中可能产生不良心理,此时如何避免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产生,提高此类大学生学习质量,就是现代高校应当重视的问题。
1 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1 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属于自卑心理的一种,拥有此心理的人在面对事物时,普遍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处理事物,随之拒绝与事物接触,而这一心理经常出现在贫困大学生身上。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经历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会与普通大学生进行比较,所以认为自身“低人一等”随后产生自卑心理,代表其学习自信心不足。而事实上学习能力不分贵贱,是人与生俱来,加之后天信念培养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并不存在“低人一等”的说法,因此这种心理是不应当存在的。在影响上,存在这种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观念问题,在学习时盲目判断自己无法像其他大学生一样学有所成,所以会在学习行为上容易放弃,学习水平普遍低于普通大学生,且表现相对不稳定,可见缺乏自信心会对贫困大学生学习行为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1.2 抵触学习
抵触学习在贫困大学生身上同样常见,其中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例如上述自卑心理或者认知误区等。首先在自卑心理条件下,贫困大学生会变得不愿意接触与学习有关的内容,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高校管理者会强制此类大学生进行学习,此时就会加剧贫困大学生心中拒绝与学习接触的情绪程度,逐渐转化为抵触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影响上与上述“容易使贫困大学生放弃学习”略微不同,会使得大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由此使其放弃学习。其次在认知误区上,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教育与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自小对于“金钱”较为看重,在学习开展当中,可能会认为学习并不能给其带来金钱,所以更加希望自己能尽快参与工作,而面对无法满足其内心金钱需求的学习任务,则会表现出轻视,鉴于高校管理中强制要求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此类贫困大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认为学习会给自己带来压迫感,由此抵触学习。
1.3 消极心理
在心理学专业角度上,拥有消极心理的人面对事物变化、波动不会有太大反应,代表其积极性不足,严重时即使事物变化伤害到了自己也会选择逆来顺受,长时间影响下容易使人变得抑郁。而现代很多贫困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心理,在形成原因上一般受错误认知观念影响而产生这一心理,即在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其他人时,经过自身逻辑会得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学习只是在做无用功”的结论,在这一结论下,贫困大学生面对自身学习上的波动、家庭或高校的教导等并不会产生反应,在后续学习当中依旧放任自我,可见消极心理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严重,必须得到治理。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措施
2.1 自信心建立
培养学生学习自信是消除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心理干预当中应得到重视。关于自信心建立应当“对症下药”,即贫困大学生之所以缺乏自信,是因为其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因此要消除这一现象,应当帮助贫困大学生证明自己可以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做到其他人能做到的事情,方法上首先教师需要向贫困大学生传达正确的观念,告诉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分贵贱”的道理,并给予贫困大学生一些证明自己的机会,例如某考试评测中,给贫困大学生设立名次目标,同时鼓励其积极参与,使其有勇气去证明这一点。其次在考试评测之前教师应当帮助贫困大学生复习,解决其学习当中的难题,由此贫困大学生在开始当中就能够有良好表现,当其达到了设立名次之后,贫困大学生内心就会获得成就感,由此就证明贫困大学生可以做到普通大学生能做到的事,反复如此其自信心就成功建立。此外,如果贫困大学生在考试评测当中并没有达到设定名次,教师要及时安慰大学生,且将其以往学习成绩进行对比,通过“你看,这次考试比之前好很多”的言语使贫困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此举同样可以实现自信心建立目的。
2.2 抵触心理干预
贫困大学生抵触心理的形成因素有二,针对不同形成因素需要采用不同方法来进行干预。首先针对自卑心理的影响,高校在管理手段上建议采用柔和手段来实现目的,即以往高校强制性管理过于强硬,因此才会加剧自卑心理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随之产生抵触心理,而通过柔和手段进行管理,可以避免自卑心理影响程度上涨,且潜移默化的提高贫困大学生面对学习的勇气,长期干预即可消除自卑心理而产生的抵触心理。其次针对认知误区的影响,高校同样应当采用柔和手段来进行干预,主要需帮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对自身的帮助,例如如果贫困大学生认为工作才是金钱来源,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学习就是你的工作,通过学习可以争取奖学金,由此可满足其对金钱的需求,初步扭转其认知误区,随后再进行深入引导,传达“学习是成功的捷径,是提升自我价值唯一方法”观念,由此提升贫困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随之不会再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2.3 调动学习积极性
消极心理的影响会使得贫困大学生“软硬不吃”,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对此类贫困大学生进行干预都是收效甚微,因此在对消极心理进行干预时,建议采用间接方法来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自身学习意识觉醒,由此来消除消极心理影响。方法上,首先在课堂教育时应当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氛围的作用下,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对存在消极心理的大学生起到榜样作用,随后提升其学习专注度,代表学习积极性提升,例如某大学课堂教学当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将某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与存在消极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分在一组,此时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不但起到了榜样作用,还可以及时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其学习上的问题,此举久而久之就使贫困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幅度的消除了消极心理。其次在心理干预当中,教师也要起到引导作用,其教师要加强与贫困大学生的沟通,沟通中不要只围绕学习进行讨论,一些生活琐事也可以与学生交流,由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更愿意接受教师教导,反复如此即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打消消极心理。
3 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注意事项
3.1 做好心理调研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会直接展现给教师,因此要实现心理干预,且落实“对症下药原则”,教师就必须通过心理调研工作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关于心理调研工作的方法,首先建议高校建立校园专用信息平台,使师生之间有一个随时可以进行交流的渠道,随后要求教师尽可能主动的与学习进行交流,尤其针对贫困大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其次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从贫困大学生的只言片语当中初步了解其心理状态,随后结合其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表现,综合判断其心理状态类型与程度,由此再进行心理干预工作。例如某大学教育当中,其利用“微信”建立了专门的师生群组,使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某教师发现其班级上的贫困大学生言语消极,谈论到学习问题经常出现“无所谓”的态度,综合这一点教师结合其在课堂教育中经常“开小差”的行为,确认其存在消极心理,且程度较深,由此采用上述方法,历经三个月使该名贫困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正常水平。
3.2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贫困大学生的任何心理状态都是与其以往生活中的见闻有关,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已经形成了固有观念,要对此进行扭转绝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干预时,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给予贫困大学生充足的缓冲时间,缓缓向正确方向发展,否则就激起其反抗情绪,这是心理干预应当注意事项。例如某贫困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校园时,就表现出了自卑心理,随之教师对其进行了心理干预,在初期阶段获得了应有成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不但没有消除,还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抵触心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干预过程当中急于求成,多次给该名大学生设立的学习目标,使其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重新激发了其自卑心理,且加剧了心理影响程度。
4 结语
综上,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见,现代高校贫困大学生因为多种原因影响,在学习当中容易产生很多负面心理,且通过对各负面心理的特征、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可见这些心理会使大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不佳、学习质量下滑;针对分析得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阐述了各项措施的应用方法、功效;为了合理落实心理干预措施,对措施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 董怀良,董怀昌.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J].社科纵横(新理論版),2008(01).
[2] 赵洪雷,徐永霞.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 曹立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救助途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14).
[4] 杨艳玲.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象及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5] 董怀良,董怀昌.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J].法制与社会,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