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尝试

2020-05-09 13:45奚丹丹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心理健康现状

【摘要】本文基于心理健康视角论述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提出依据小学科学课开展的现状及小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教学氛围,挖掘小学科学课本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科学家的事迹,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查找与丰富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内容,以帮助小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科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51-02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学生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为主的学科,这一学科对学生正确观念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本学科原有的优势为抓手,以课本知识为前提,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有逻辑、有条理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不可否认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小学科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觉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由班主任或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负责。但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会将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督促学生做大量练习题,导致学生“苦不堪言”,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发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孩子就像“玻璃娃娃”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当他们遇到不合自己心意或者觉得委屈的事情时,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就会情绪爆发,甚至走上不可挽回的道路,而不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和学习班,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大,小学生不断被逼迫、被妥协,他们的心理情绪得不到有效排解,一些小学生离家出走、逃课辍学,甚至是跳楼自杀的信息屡见不鲜。素质教育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首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需要得到精心的培养和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认识自身,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及时转化不良情绪,从而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促使学生建立起一颗“强大的心脏”,使他们能够安全、积极、和谐地成长。

三、在心理健康视角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教学氛围

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我们环境氛围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润物细无声”般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促进全面发展。例如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花》这一章节时,教师先询问学生见过哪些花,鼓励学生积极谈论并举手回答,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答案列举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解一下花的分类,如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什么是单性花,什么是两性花,他们之间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教师再以黑板上列举学生见过的花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花的相关分类。当学生产生异议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一方或肯定一方,而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或者查阅书籍进行求证,以得到最终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科学知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求同存异”“用事实说服他人”的良好心理。

(二)挖掘科学课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渗透点

小学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处处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科学课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教师要精研课本知识,挖掘课本中的心理知识渗透点,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的发展。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这一章节时,教师除了讲解课本中关于植株的高低、茎的粗细、质地之间的不同,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观看一些小树、小草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视频,从而给学生以精神启发,渗透生命可贵、生命坚强、生命平等的意念,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爱护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章节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动物基本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卵生、胎生等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历程是从出生到生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有限,形成珍惜生命的心理。另外,在学习《蚕的生命历程》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破茧成蝶”的隐忍,让学生体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持。

(三)讲授科学家的事迹

科学是一门需要我们不断追求探索的学科,这一学科的形成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致力于人类科学事业发展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科学家事迹,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暗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努力奋斗、坚强拼搏的积极心理。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举办“科学人物知多少”的比赛,鼓励学生分享一些自己搜集的有关科学家的光荣事迹,例如达尔文与进化论、爱迪生与灯泡、居里夫人与镭、瓦特与蒸汽机等,其中故事讲述清晰、逻辑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获得良性心理启示,可谓一举多得。

(四)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

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藝术,要想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应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人际交往等,这样才能明白学生的心里所想,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投其所好”给学生更好的心理引导和授课教学。例如在每一节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近期学习总结,内容包括对课堂知识的总结、对课堂建设的建议,也包括学生自我总结,如自己最近的烦心事,或是开心的事情等。教师将这些“总结”统一收集整理,了解学生的期待与失望缘由,发现学生的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对症下药”展开教学。如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学习压力大,教师可以适当减轻学业负担;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心情不佳,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其他同学联系,了解他烦闷的原因,及时找他谈话,给予心理辅导;有的学生说课堂不够精彩、无趣,教师要及时适当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查找和丰富心理健康内容的科学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对课外科学资料的学习也必不可少。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立“科学阅读角”,存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科学书籍,方便学生课下阅读,让他们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心理启示。例如,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放置一些容易理解的、有插画的趣味性科学书籍,如《昆蟲记》《海底两万里》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有趣的科学知识,还能体会生命的多姿多彩,获得积极的心理启发。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放置一些内容更有深度的书籍,如《宇宙百科》《神秘黑洞》等,这样不仅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丰富其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的、不断探索的心理,促进其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未来的竞争不仅是知识的竞争、能力的竞争,更是人的心理素质的竞争。小学生在心理发育伊始,教师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下进行学科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给他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深挖科学课教材中的心理渗透点,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铸造一颗“强大”的心脏,促使他们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江燕妮,黄喜珊.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9)

[2]石冬林.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3]贾丽娟.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517-1520

[4]任英丽.让学生拥有阳光般的心——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9)

作者简介:奚丹丹(1988— ),女,瑶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曾获2016年南宁市小学科学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实验教学说课二等奖,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