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威 常海滨 李宁
摘要:以7个不同来源的油蔬两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经过相同试验处理,基于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对各品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适合作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油蔬两用;产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1-002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1.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Seven oilseed and vegetable dual-purpose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under the suitabl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the same experimental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varieti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dexes of rapeseed stalk yield, rapeseed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rapeseed varieties of oilseed and vegetable dual-purpo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nglu No.2, Youtai 929, Fenglu No.1 and Shishancaitai were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as high-quality rapeseed varieties of oilseed and vegetable dual-purpose.
Key words: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varieties; oilseed and vegetable dual-purpose; yield; economic benefits; comparative analysis
油菜(Brassica napus L.)作為中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国产菜子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总量的55%以上,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1]。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增加、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和国内外油菜子差价巨大等因素影响,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充分挖掘油菜多功能潜力可以大大提升油菜产业的整体价值[2]。
油菜除单纯的油用之外,还兼有菜用、花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种功能。从经济效益来看,单纯油用效益并不明显,且菜子油价格容易受国际市场冲击。如果围绕油菜各生育期进行全价值链发掘和全产业链开发,以功能型菜子油、功能型油菜薹主导产品开发和油菜花旅游节品牌创建为重点,充分开发油菜多功能利用途径,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菜种植的比较效益和人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有效推进油菜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最终提升中国油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1]。
目前,中国油菜主要栽培种类为甘蓝型油菜,它是甘蓝和白菜两个基本种经过杂交后染色体自然加倍进化而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油菜品种已基本实现了双低化(低芥酸、低硫苷),油菜薹的口感变得清香脆甜,而不是苦涩味,油菜的菜用价值逐渐被发掘,全国各地开始将油菜薹作为产品进行开发,可作为生鲜蔬菜食用,亦可加工成脱水蔬菜或咸菜。
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栽培技术条件下,采用油蔬两用技术适度摘取菜薹不会对菜子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一定条件下反而能提高油菜子产量[3]。油蔬两用技术是在油菜抽薹期采摘主茎薹作蔬菜用,成熟后正常收获油菜子供榨油用。该技术在稳定或增加油菜子产量的同时,增收一季经济效益可观的油菜薹,是一项高产高效油菜栽培技术[4]。菜薹产量和菜子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油菜的前期干物质积累、抗寒能力及春化特性等因素,也与栽培制度关系密切[5]。因此,油蔬两用技术的关键在于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合理选用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本研究以7个不同来源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经过相同试验处理,基于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3个指标对各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共7个,具体名称和来源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省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试验田地势平整,肥力均匀,四周无荫蔽,土质为长江冲击沙壤,前茬为花生。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净面积为13.4 m2(长6.7 m,宽2.0 m),种植方式为人工条播,密度为37.5万株/hm2。试验四周设1 m以上的保护行,小区间走道为0.3 m,重复间走道0.5 m。播种时间为2018年10月7日,底肥施用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750 kg/hm2,10月27日喷施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防治菜青虫与蚜虫,11月5日间苗,11月14日定苗并中耕除草。每个小区摘薹后追施尿素112.5 kg/hm2,田间管理按照常规油菜栽培技术要求实施。
1.3 测定项目
菜薹采摘按照“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产量”的原则,每棵油菜植株只摘薹1次,以株高达到40 cm时摘薹25 cm为标准,摘薹后立即称重并按小区计产,折合成每公顷鲜菜薹产量[6]。油菜成熟后在适宜收获期采取人工两段收获方式,割晒4~5 d后脱粒,按小区实打测产,折合成每公顷油菜子产量。各品种的菜薹和油菜子分别按照7.6、4.6元/kg的当地市场售价计算产值,总产值减去6 450元/hm2生产成本后得到每公顷经济效益。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油蔬两用品种适宜性综合评价采用Delphi法[7]进行排序,公式如下:
式中,Sj表示j品种的综合等级,Rji表示j品种第i个指标的等级,mj表示j品种的指标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薹产量比较
菜薹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小区菜薹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由表2可知,7个品种中有5个品种小区菜薹产量超过10 kg,折合单产超过8 000 kg/hm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其中,沣绿2号、油薹929和沣绿1号菜薹产量位居前三,折合单产均超过或接近9 000 kg/hm2。
2.2 菜子产量比较
菜子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小区菜子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由表3可知,7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小区菜子产量超过3 kg,折合单产超过2 600 kg/hm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中,油薹929菜子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油肥1号、大地95和狮山2017。
2.3 经济效益比较
菜薹和菜子分别按照7.6、4.6元/kg的当地市场售价计算产值,结果发现品种间小区总产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由表4可知,沣绿2号和油薹929小区总产值显著高于大地95,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小区总产值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狮山2017和油肥1号。7个品种菜薹单位面积平均产值为6.05万元/hm2,有5个品种菜薹产值在平均水平以上;菜子单位面积平均产值为1.02万元/hm2,有3个品种菜子产值在平均水平以上;单位面积平均总产值为7.07万元/hm2,有5个品种超过或接近平均水平;平均经济效益为6.42万元/hm2,有5个品种超过或接近平均水平。7个品种菜薹单位面积平均产值约占平均总产值的85.57%,大地95、狮山菜薹、沣绿2号、油薹929、獅山2017和沣绿1号菜薹产值占比均超过或接近85%,分别为88.62%、87.16%、86.18%、85.39%、84.73%和84.58%。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狮山菜薹和大地95这5个品种菜薹和菜子单位面积产值均较高,单位面积总产值均超过7万元/hm2,经济效益均超过6万元/hm2,其中沣绿2号和油薹929经济效益均超过8万元/hm2。
2.4 油蔬两用适宜性综合比较
采用Delphi法对不同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见表5。沣绿2号和油薹929油蔬两用适宜性排序结果并列第一,其次依次为沣绿1号、狮山菜薹、大地95、狮山2017和油肥1号。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3个指标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存在一定差异。从菜薹产量看,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狮山菜薹和大地95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适合作为菜用油菜品种。从摘薹后的菜子产量看,油薹929、沣绿1号和沣绿2号的菜子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适合在采摘一季菜薹后收获油菜子。从经济效益看,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适合一菜多用(菜用+油用)市场化推广应用。油蔬两用适宜性Delphi法综合排序结果显示,适宜性优先级依次为沣绿2号和油薹929、沣绿1号、狮山菜薹、大地95、狮山2017和油肥1号。综上所述,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适合作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研究表明,品种抗逆性强、菜薹产量高、分枝再生能力强、菜子不减产、菜薹品质优良、菜薹品相较好、经济效益好等条件是筛选油蔬两用适宜品种的主要依据[5,8]。本研究以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3个主要指标度量不同品种油蔬两用适宜性,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应该考虑品种的抗逆性、菜薹品质等因素建立相应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全面考量。
油蔬两用的核心是利用油菜再生恢复能力强的生物学特性,通过采摘菜薹增加收入,并促进摘薹后的油菜植株产生分枝以提高油菜子产量,最终实现一菜多用[5]。菜油两用油菜采摘1次菜薹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油菜子产量基本不受影响,但多次采摘菜薹人工成本明显增加,油菜分枝部位明显下降,分枝数大幅度增加,油菜生育期延长,油菜子产量明显降低[9,10]。本研究摘薹处理时,每棵油菜植株只摘薹1次,并在摘薹后追施尿素112.5 kg/hm2,以减少摘薹对油菜子产量的影响。
不同株高条件下不同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主要性状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油菜株高为50~55 cm时摘薹15 cm为油菜一菜两用最佳时期[3]。不同摘薹长度对菜薹、菜子产量与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影响,菜薹产量随着摘薹长度的增加而提高,菜子产量随着摘薹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薹高30 cm时摘薹较好,摘薹10 cm最佳[6]。笔者认为,摘薹长度应该由品种抗逆性及分枝再生能力、菜薹和菜子市场售价等因素综合决定。一般情况下,采摘的新鲜菜薹比较脆嫩,菜薹可食用长度远不止顶端的10 cm或15 cm,且摘薹长度越短,菜薹越容易失水萎蔫。本研究经济效益排序结果与菜薹产量排序结果一致,菜薹经济效益所占比重较大,原因是菜薹产量和菜薹市场行情比较客观。因此,当菜薹市场行情较好时,可以适度增加摘薹长度以提高菜薹产量,当菜薹市场行情较差时,可以适度采摘菜薹以提高或保证菜子产量,以实现油蔬两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以新需求为导向的油菜产业发展战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5):613-617.
[2] 刘 成,黄 杰,冷博峰,等.我国油菜产业现状、发展困境及建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12):203-210.
[3] 李海渤,郑立军,黄炳柱.不同株高条件下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主要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4):86-88.
[4] 石有明,张丕辉,石华娟,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产量、效益及菜薹营养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24-227.
[5] 李孟良,郑 琳,杨安中,等.江淮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22-26.
[6] 李孟良.不同摘薹高度对优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4-6.
[7] 朱永达.农业系统工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8] 徐洪志,伍 勇,曾 川,等.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筛选标准初探[J].中国种业,2013(9):48.
[9] 汪新国,刘 磊,冯 骏.安徽省菜油两用油菜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50-52.
[10] 郑培土,方博云,黄根元,等.摘苔次数对油蔬两用油菜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