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甘薯品种栽培模式及影响效应初探

2020-05-09 10:09叶兴枝陈巧玲瞿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甘薯产量

叶兴枝 陈巧玲 瞿勇

摘要:为了探索高淀粉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选取肥料种类、甘薯品种、种植密度、覆膜类型4个因素,采用随机区组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因素对茎叶产量、鲜薯产量、干物质率、T/R(蔓、薯鲜重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A3B1C3D2,即施用复合肥、甘薯品种选用商薯19、覆盖黑膜、种植密度为59 895株/hm2时的鲜薯产量最高。肥料种类以复合肥的茎叶产量、干物率及鲜薯产量最高;甘薯品种对茎叶产量及T/R影响效应最显著;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种植密度对干物率影响最明显。

关键词: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栽培模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1-002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1.0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 starch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 the effects of four factors including different fertilizers, sweet potato cultivars, planting densities and mulching types on vine yield, fresh root tuber production, dry matter rate and T/R value(ratio of fresh vine yield and fresh root tuber production)were studied by an orthogonal randomized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ation A3B1C3D2, that is, applying compound fertilizer, choosing Shangshu 19, covering black film, planting density of 59 895/hm2, had the highest production of fresh root tuber. The vine yield, dry matter rate and fresh root tuber produc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the highest; The effect of sweet potato cultivar on vine and T/R value was the most remarkable; Mulching can improve dry matter content and the production of haulm and tuber; And 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density on dry matter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Key words: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 cultivation pattern; yield

近年来,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日趋紧张,全球大力提倡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作物,单位面积产能量达到435 MJ/(hm2·d),远高于马铃薯、大豆、水稻、玉米等作物。如今,在全球能源危机、燃油价格日趋攀升的背景下,用乙醇代替部分燃油,是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趋势,而100 kg淀粉型鲜薯可制造15 kg左右乙醇,是生产乙醇的理想原料。有专家预测,甘薯种植业将在粮食、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方面担当重要作用。因此,探索高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仅能加快高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引进及推广,还能在提高世界粮食产量的同时促进畜牧业和轻化工业的发展[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薯品种为商薯19、鄂薯6号和济薯21,均属高淀粉品种。供试地膜为黑色地膜和白色透明地膜两种。供试肥料为多宝达有机肥(N+P2O5+K2O≥8%,有机质≥45%)、复合肥(含纯N、P2O5、K2O各15%)、鹏鹞有机肥(N+P2O5+K2O≥5%,有机质≥45%),起垄前均按750 kg/hm2一次性施入。

1.2  试验设计

以肥料种类、甘薯品种、种植密度、覆膜类型等因素为处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随机区组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组合,每个组合3次重复(表1),小区长4.77 m,宽2.80 m,单垄双行,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在利川市白泥塘基地进行,5月12日施底肥起垄,5月15日薯苗移栽,移栽后3 d补苗,7月中旬每小区穴施复合肥0.5 kg,8月初每隔7 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800~1 000倍稀释液),连喷3次。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收获期,调查各小区茎叶产量、单株结薯数及鲜薯产量,测算各处理组合的大中薯率、T/R(蔓、薯鲜重比值)及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同时,取代表性薯块切片,80 ℃烘干、稱重,计算干物率。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 13.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合产量性状分析

由表2可知,组合9(A3B3C2D1)茎叶产量最高,达42 804.0 kg/hm2,组合4(A2B1C2D3)最低,为19 218.0 kg/hm2;单株结薯数为4.3~7.5个,组合7(A3B1C3D2)最多,组合6(A2B3C1D2)最少;不同组合的大中薯率均在91%以上,其中组合2(A1B2C2D2)最高,可达97.12%,组合6(A2B3C1D2)最低,为91.27%;组合9(A3B3C2D1)、组合6(A2B3C1D2)的T/R最高,均达1.24,组合4(A2B1C2D3)最低,为0.51;而不同组合间干物率也有一定差异,最高达到了32.2%,最低为 29.1%;从不同组合的经济系数看,组合4(A2B1C2D3)最高,可达0.66,组合9(A3B3C2D1)最低,为0.45。组合7(A3B1C3D2)鲜薯产量最高,可达41 734.5 kg/hm2;组合6(A2B3C1D2)鲜薯产量最低,为24 433.5 kg/hm2。

2.2  不同因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分别就肥料种类、甘薯品种、覆膜类型和种植密度对茎叶产量、T/R、干物率、鲜薯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结合不同水平各产量性状的表现,可得在该试验设计条件下各因素的理论最优处理组合。

2.2.1  不同因素对茎叶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组合9(A3B3C2D1)茎叶产量最高,与其他8个组合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组合4(A2B1C2D3)最低,与组合9(A3B3C2D1)、组合3(A1B3C3D3)、组合6(A2B3C1D2)差异极显著。从图1可以看出,各因素对茎叶产量的影响按大小次序依次为B(甘薯品种)、A(肥料种类)、D(种植密度)、C(覆膜类型)。甘薯品种以济薯21茎叶产量最高;肥料以复合肥茎叶产量最高;密度以53 910株/hm2的茎叶产量最高;覆膜的茎叶产量大于未覆膜的,以黑膜效果最好;综合起来以B3A3D1C3組合最优。

2.2.2  不同因素对T/R值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因素对T/R的影响按大小次序排列为B(甘薯品种)、C(覆膜类型)、D(种植密度)、A(肥料种类)。甘薯品种以商薯19的T/R最低;密度越大,T/R越小;3种肥料的T/R差异较小,以鹏瑶有机肥的T/R最低;覆膜的T/R小于未覆膜的;综合起来以B1C2D2A2组合最优。

2.2.3  不同因素对干物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因素对甘薯干物率的影响按大小次序排列为D(种植密度)、B(甘薯品种)、C(覆膜类型)、A(肥料种类)。密度越大干物率越高;商薯19干物率最高;覆膜的干物率大于未覆膜的,以白膜效果最好;肥料以复合肥的干物率最高;综合起来以D3B1C2A3组合最优。

2.2.4  不同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组合7(A3B1C3D2)鲜薯产量最高,其次为组合4(A2B1C2D3),两者间鲜薯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组合7(A3B1C3D2)与其他7个组合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组合1(A1B1C1D1)、组合3(A1B3C3D3)、组合6(A2B3C1D2)鲜薯产量较低,均小于30 000 kg/hm2,3者差异不显著。从图4可以看出,各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按大小排列为A(肥料种类)、B(甘薯品种)、C(覆膜类型)、D(种植密度);甘薯品种以商19鲜薯产量最高;肥料以复合肥鲜薯产量最高;覆膜比未覆膜产量增加18.6%~20.9%;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差异不大;综合起来以A3B1C2D3组合最优。

综上所述,在该试验设计条件下,肥料种类以施用复合肥的各产量性状较优;品种方面,商薯19的干物率和鲜薯产量最高;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降低T/R;密度越大,茎叶产量和T/R越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反而越大。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本试验研究,发现甘薯品种对茎叶产量、T/R影响效应最显著,以商薯19的表现最佳;肥料种类以复合肥表现较好;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密度对干物率影响最明显,且密度越大鲜薯产量越高,T/R越小[4-8]。虽然本试验探索出了不同因素对高淀粉甘薯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效应,但试验只设计一个肥料用量,复合肥用量的增减是否能引起这些性状随之变动,还需进一步探究。由于该试验只设计了3个种植密度,若种植密度再适当增加,干物率和鲜薯产量是否也与之递增,还有待进一步求证。

参考文献:

[1] 马代夫,李  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2]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2004(9):21-22.

[3] 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等.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3):49-52.

[4] 吕长文,唐道彬,王季春,等.“渝苏303”甘薯高产栽培模式及其影响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2-14093.

[5] 辛国胜,林祖军,韩俊杰,等.黑色地膜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33-237.

[6] 付文娥,刘明慧,王  钊,等.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7):107-113.

[7] 马志民,刘兰服,姚海兰,等.不同覆膜方式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5):103-107.

[8] 李  云,宋吉轩,石乔龙.覆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8):1124-1128.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甘薯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