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

2020-05-09 13:41陈南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才流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

陈南

摘 要: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突显。通过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的现状,分析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如人才流动、政府合作和产业转型等问题,提出以构建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解决大湾区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最终实现以湾区构建带动国家经济的大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流动;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08

近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进行,国家颁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说明大湾区覆盖的城市有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的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活跃程度、开放程度以及经济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1 大湾区现状分析

1.1 基础设施分析

在高铁设施建设方面,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 2018 年投资计划的通知》 明确了广东省多条高铁的建成时间。这一通知扭转了广东地区铁路建设于全国而言长期落后的尴尬局面。截至2024年,总共花费六年时间,广东省共有19 条(段)高铁/城际客运铁路建成。实现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随着高铁网络的逐步建成,高铁经济時代也一同形成,高铁的迅速和高效,能让广东地区快速地向香港、澳门和内地输送技术、资本和产业,加速广东地区传统行业向内陆地区地“输出”,继而推动广东经济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完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省内高铁网络的建成,使得粤西北等相对落后地区能够与珠三角地区紧密联系从而充分盘活整个广东地区的经济格局,令粤西北与珠三角区域平衡发展。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地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建设网络强国的部署,积极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扩大信息消费、加快建设网络强省。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了三年的建设计划,分别为推进IPv6的网络建设、全面建成高水平全光网全面光纤入户、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以此,信息带来的数据力量将在未来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战略合作上带来相当大程度上的力量,能够为全国网络信息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多年来,香港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都走在全国前列,香港地区具有世界水平的交通,通讯连接设施和海上和航空货运系统。高精尖的公共运输系统种类繁多包括飞机、地铁、轻轨、巴士、电车、出租车、索道、缆车、渡轮等,交通的便利带来的是四通八达的经济发展。香港地区的公共住宅和淡水库资源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城市的改造和重建极具创意并且耐用多年。“自动扶梯”文化在各大商场及商业会展中心极具明显,“地铁加地产”的模式使得住宅公寓周边人们日常所需消费得到满足,刺激社区经济带来的GDP高速增长,使得便利性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1.2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概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中国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使得大湾区在世界历史舞台发挥光芒,改革者应该以更高的历史地位、更广阔的视野、更远的战略眼光来行动。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创新包容、合作共赢、增加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深化和巩固湾区共同体意识。

2 大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需求、人才互通的问题

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经济活力最强、新兴产业生机盎然的区域之一,已经组成我国与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的空间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共享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那么,科技人才的共享势也是大势所趋,科技人才是一个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粤港澳地区促进一小时生活圈概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风潮盛行,但从实际角度出发,粤港澳大湾区地区仍然存在着高端科技人才的匮乏,各地人才资源同构以及部分领域和区域人才流失等现状以及人才互通市场并没有充分打通,这无疑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人才产生数量失衡,虽然广州地区能够与香港和澳门地区人才产出相提并论,但除了广州以外广东地区内的其他地区人才产出数量相较于香港澳门地区还是有一定差距。同时,学校产出学生层次不均衡,大多广东地区产出高职和普通院校相对具有优势,但在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的培养上比,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还是有极大的不足,产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较高层次的人才需求的数量。

2.2 区域政府协调合作的效率问题

由于粤港澳地区三地文化差异、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相差较大,三地政府想要高效合作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从目前来看,政府间区域联合只存在在少部分地区实行,其他地区特别是广东区域内除广州深圳珠海之外的区域联合相对较少。其次,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整,存在区域合作间组织力不足的现象。政府没有探究好让渡部分行政权力和地方政府权力再分配的问题。同时缺少跨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缺少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利益分享和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地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从经济领域扩散到社会、民生等其他方面,公共服务跨区域衔接不足,存在内耗方面程度较大。

2.3 产业转型的问题

目前,产业转型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没有实现完全竞争是因素之一。由于市场上没有实现完全竞争,政府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垄断地位,从而导致企业的机制不够完善,优胜劣汰不能完全实现,导致好的企业、朝阳行业、蓬勃发展的地区不能及时吸收集中优质资源。第二,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深。第三,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自由流动的要素受到比较多的制约。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效益不好、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资本和人才脱离实际的本质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有机组合的机制仍不健全。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目前,广东在产业创新方面存在这些问题: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缺乏动力和活力、基础研究供给不足、研发投入效率较低、部分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及运营服务体系、科研成果评价及激励机制、科研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机制等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3 解决办法

3.1 加强基础设施的部署

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解决办法是各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第一,实现融资模式的创新,打破地域限制,大力扶持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探索设立绿色建设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等绿色发展项目。第三,通过优化市场资本配置,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积极主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勵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第四,积极争取中央各类专项补助资金,以及国内外各类银行和非金融机构贷款。

3.2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拥抱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引领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登上世界舞台的必经之路。推动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其他地区相比,澳门和香港地区具有连通世界的独一无二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群,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是非常可能的。另外,在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粤港澳大湾区,它拥有侨乡、葡语和英语三种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成为链接沿线国家的重要链接。应该积极主动的促进构建粤港澳地区联合办学,将粤港澳地区教育资源整合,例如,在高精尖学术研究和科研人才方面,做到人才资源互通之前的教育资源互通,统一化标准,教育三区的人才,打破三地教育人才水平不协调以及差异化,构建一个更融合型的教育体系,学术体系,科研体系。

主动推行区域高等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粤港澳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人才高地,培育我国开放竞争新优势。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由深圳地区所领导的信息技术变革已经在逐步实现,“华为”等通讯信息技术在世界水平上有质的飞跃,在跨入5G时代的2019年元年,信息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粤港澳地区应当普及以及迅速迭代信息技术,令三地信息交流0障碍。同时4G在三地的普及应该更进一步,做好偏远地区基站建设工作,以及信号源维护工作,普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造比智慧城市更进一步的“智慧湾区”,促进湾区数据信息共享,保证经济活动,商业活动的有效运行。

4 结论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共同体,是贴合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的有效设计,湾区的建设工作繁复而庞杂,需要政府、企业乃至个人从各方面的细节入手搭建一个合理有序、健康智慧的平台。新形势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扩大,各行业政府人民共同用奋斗的精神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同时成为世界最重要经济湾区之一。

参考文献

[1]郭周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规划纲要指引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一流[J].21世纪经济报道,2019:1-3.

[2]黎传熙.湾区区域经济下协同层城市发展战略新思考[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8:61-68.

[3]谢爱磊.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框架[Z].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建设笔谈,2018:5-19.

[4]李卷书,李玉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共享问题及路径研究[J].湾区经济·研究,2019:39-43.

猜你喜欢
人才流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
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进入“体制内”的政策壁垒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