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斌, 方俊梅
作者单位:322100 浙江 东阳,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等,以肺泡内弥漫性渗出为主要表现,发病急,病程长,可能出现胸腔积液或脓胸、气胸、肺脓肿、坏死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1]。最近几年,由于病原体的改变、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通过对120例大叶性肺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提供有关治疗的参考依据。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1~14岁,其中<3岁40例,3~6岁53例,>6岁27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
1.3 方法 将所选取患儿合格采样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MP-DNA;抽取患儿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体谱。所有患儿均行胸部CT检查(飞利浦星云16排螺旋CT),影像学上有肺叶或节段性大片状增高或肺实质浸润性改变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拟合优度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原学结果 120例大叶性肺炎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73例(占60.8%);病毒检测阳性10例(8.3%),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6例,副流感病毒3例,腺病毒1例;痰培养阳性9例(7.5%),流感嗜血杆菌5例,化脓链球菌1例,肺炎链球菌1例,停乳链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大叶性肺炎患儿常见病原体分布情况(n)
2.2 影像学检查 见表2。
表2 120例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注:与其他部位比较,aχ2=15.050,P<0.05。
表2结果表明,120例患儿中右肺肺炎发生例数高于左肺和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所有大叶性肺炎感染患儿根据经验性用药,未明确病原的,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或2~3代头孢菌素类;如病原菌明确,根据药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已明确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则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肺外症状并发症的患儿,予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重症患儿可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所有患儿住院时间均在2周以内。大部分患儿(118例,98.3%)经治疗后肺部实变影吸收好转,临床无症状,好转出院;只有2例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肺部存在肺空洞,2例患儿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其中1例反复肺出血。
大叶性肺炎是肺炎按病理分类的一种,大多局限于1个肺叶或肺段,也可发生于2个及以上肺叶,以下肺叶最为多见[2-3]。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免疫力逐渐增强,感染更易控制,病灶越局限有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儿童大叶性肺炎病灶多见于右肺,最常见于右肺下叶。近几年来,人们已经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正在逐渐减少,而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大叶性肺炎正在逐年上升[4-5]。李雅杰等[3]报道,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病原学方面统计上婴幼儿以细菌感染为主,学龄前和学龄患儿则以肺炎支原体为主。本次研究中病原学方面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顾文婧等[6]报道,小儿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3岁以上大叶性肺炎患儿达77.6%,大叶性肺炎中年长儿童较多。刘利利等[7]报道,4~7岁年龄段患儿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发生率最高。本研究中3~6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与上述研究相符。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这可能与婴幼儿早期抗体产生不足,从而影响随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8-9]。本研究中亦发现<3岁患儿大叶性肺炎比例增多,追问病史,大部分家中有年长儿童先出现类似症状,继而年幼儿发病。此外,在单纯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泻火解毒汤口服,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10]。
综上所述,儿童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易发生于年长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童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儿科医生应结合当地实际发病及病原菌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及用药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