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中秋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腹部手术中暴露、麻醉对患者胃肠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肠胃道手术后会因为手术而出现暂时性的功能失常。得不到及时干预以及护理,严重时可进展到肠梗阻、肠粘连等现象[1]。肠胃道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围术期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中医集束化治疗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60胃肠手术术后患者。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至对照组及中医集束治疗组(各30例)。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9±16.41;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2±13.78,两组基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接受胃肠外科手术后出现腹胀、便秘、呕吐等肠胃道功能紊乱的患者;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该研究中;本院伦理委员会对该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进行。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及灌肠等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措施。中医集束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中医集束护理,具体如下。
(1)依据患者临床治疗需求,由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成立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需查阅相关资料,并为患者制定与实施针对性集束化护理干预。
(2)集束化内容:①集束化小组成员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
②进行护理前,做好病房环境温度湿度管理,在舒适环境下开始治疗。
③进行穴位刺激治疗:于术后6 h在患者的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穴进行低频脉冲电治疗,每穴每次10 min,刺激强度5级(总共15级),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治疗前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观察患者身体疼痛耐受状况。
④中药腹部热敷:将吴茱萸加粗盐250 g炒热后装入布袋中,放置于患者神阙穴以及双侧天枢穴上热敷半小时,每天2次,连续3天。
⑤腹部按摩:患者完成手术后,于术后12 h开展患者腹部按摩。在这一过程中,患者首先选择仰卧位,并持续保持屈膝姿势,由专业护理人员自患者切口两侧15 cm,以4指并拢样按摩部位两侧顺时针自上而下开展反复按摩,持续时间20 min,每1次间隔12 h。按摩过程中按摩力度自上而下增加,先轻后重,切忌触碰切口。
(1)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2)患者胃功能障碍评分对比[8]:患者腹部存在高度胀气情况,同时其肠鸣声减弱为1分;患者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接近消失为2分;患者存在麻痹性肠梗阻或存在应激性溃疡性出血为3分。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值取双侧概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集束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
组别 n 首次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t P中医集束化治疗组 30 27.33±2.92 37.60±3.80 -15.31 0.00对照组 30 40.23±3.58 55.73±4.30 -17.30 0.00
2组治疗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功能障碍评分
当前医院临床采用胃肠手术属于有创手术类型,易造成患者胃肠消化器官暴露,致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热量散失,并且受麻醉影响肠壁,降低了胃肠神经兴奋状态,造成手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减弱[3-4]。出现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延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时间,因此,如何恢复术后肠道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我国现代中医学认为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异常,主要是由于患者治疗后上精损气,致使邪气自切口进入患者胃肠造成气滞血瘀,因此中医治疗方法以祛瘀通气、养胃活血为主。
本研究发现,对胃肠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集束治疗能促进患者肠道蠕动,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