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锐 牛丽珍 王睿
[摘 要] 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互联网时代为研究背景,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以顺应网络发展要求,切实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关 键 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7-0144-02
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1}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深刻变革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教学的开放性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从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班级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到19世纪教育家赫尔巴特正式确立班级授课制,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被确立下来并延续至今,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和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传道授业的重要角色,这种理念和思想一直以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内容具有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思政课教师一直以来被视为教学的绝对中心,拥有在课堂上的绝对话语权。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翻转课堂、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应势而生,并被广泛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搭建起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主导地位无疑是种削弱,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力和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误导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终端媒介手机、电脑的普及,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工具被大学生青睐,占据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中国青年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4成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2}互联网平台每天的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成千上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3},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被误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接受来自互联网错误信息的挑战。例如,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去中心化”思潮,它们以“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难,对思想政治教育传达的正确价值观保持着质疑的态度,进而导致已经持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也变得盲目、消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如何在海量信息带来的冲击下,将正能量、正确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是目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弱化了学生的思考习惯
意识形态性和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特征,尤其是作为重要课程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事物、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提升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反思能力。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给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供满意方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效率。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带来更多的是诱惑和陷阱,极易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大学生中间“有问题找度娘”这样一句流行语就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简单的“复制”“粘貼”思维会弱化学生对问题的学习和思考,一旦养成这种学习惰性,会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全由教育者根据课程标准选取统一的教材,制定比较单一的教学体系,按部就班地开展理论说教,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关切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浩如烟海的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出来,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互联网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来源,不断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而且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形式新颖,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1}通过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易于捕捉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程内容,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互联网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教学方式是改革的重要内容。“00后”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主力军,其教育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90后”大学生。“00后”接受的更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的需求。尤其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单纯的PPT授课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一些高校开始引进“互联网+教育”理念,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当今大学生热点事件,通过深度挖掘事件,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编辑,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对社会热门话题形成全面的认识。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钉钉等网络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教育,采用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互联网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及时有效,而互联网开放、自由、及时、快捷等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网络是他们获取教育素材的主要来源。海量的信息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视频、音频等史实和现实素材,这些素材能够很好地支撑和佐证思政教育中的政策性要求和理论性概念,增强思政教育引导的实效性。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来说,网络的快捷、虚拟打破了时空阻隔,为师生之间搭建起一个平等、实时的对话平台。通过网络,学生不方便当面讲的问题在网上却可以大胆地表露,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思想困惑可以第一时间向教师请教、讨论,这样的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另外,互联网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反馈工作方面创造了条件。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是大学生成才的首要前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青年价值观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更应该加强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与网络错误观念和价值观抢占学生头脑,帮助学生学会辨认各种社会思潮,并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依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量引入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同时,教师不能只看到其好的一面,也要关注一些负面影响,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辨认社会上各种舆论话题,通过建立相关网络论坛、专题讨论区,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发布一些正能量的思想或话题,引领整个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
(二)积极引入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顺应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兴起,高校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理念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优势,有效规避劣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线上知识性学习、课堂参与式活动、课后实践性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教师如何创新,都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互联网为辅助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效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互联网教育改革观念
将互联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之中,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且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无疑对自身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课堂组织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挑战,从而倒逼教师在探索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教师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对相关教材内容吃透、吃准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与拓展,再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学生学习体系,这就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互联网资源,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麗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山西农经,2017(22):150.
[2]程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5):60-63.
[3]黄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元素融入文化课程教学实践路径[J].农家参谋,2019(21):270.
[4]胡伟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浅析: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19(34):40.
编辑 常超波
作者简介:任锐(1989—),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牛丽珍(1989—),女,汉族,山西五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哲学、思政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王睿(1986—),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新业态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教学实践。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
{2}共青团中央.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超4成每天上网超5小时[EB/OL],2019-10-20.
{3}刘惠.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