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秀 刘彭娟 白晴晴
[摘 要] 未成年人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理应受到保护。频繁出现的未成年人各类负面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其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担忧,以池州市“协同相伴·共助成长”社区项目为例,通过基于社区的工作模式探索,呈现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对后续池州市相关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一些建议,也对我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贡献实践个案参考。
[关 键 词] 未成年人;社区;社工;社会保护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7-0096-02
未成年人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应创设安全的环境保护他们健康成长。2012年世界“儿童权利日”前夕,贵州毕节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中取暖导致死亡事件震惊世界。[1]还有很多因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等主客观原因而不为公众所知的伤害儿童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担忧。因此,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俨然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我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体系来应对未成年人伤害问题[1]。
(一)法律层面
我国已制定了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如我国当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颁布)规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是指社会成员应承担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包括对未成年人的安全、隐私、尊严、权利等方方面面的保护,涉及公共环境、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未成年人相关的各个方面。[2]
(二)落实层面
国家规定由共青团的“青少年维权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贯彻落实,并在地方政府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来协调、督查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时,民政部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效,通过各种探索和实践完善工作机制,整体来看,工作成效初现。[3]
因此,面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所处的复杂的社会情境,在具体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时,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目前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虽已建立,但不足以满足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基于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除家庭与学校外,社区是活动最多的區域。但人们在生活中更关注家庭和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和保护等工作,却往往忽视了社区本可以发挥的未成年人保护功能。[4]
国内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践案例很少,目前有两种相关工作模式关注度最高。一是上海市开展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二是武汉市开展的“青少年空间”相关项目[4]。
总的来看,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社会服务相关研究较少,实践经验也不足,对于有效的服务模式的建立,还需在未来更多的实践经验上进行总结提炼。[4]
三、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现状调查
本研究以池州市“协同相伴·共助成长”社区项目为例,了解以社区为平台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现状,探讨如何在社区模式下做好未成人的社会保护工作。
项目以社区为工作平台,一是通过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社区儿童体会到快乐学习、相互学习;二是举办各类相关专题培训会,将各社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专干聚集在一起,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意识与认识,共同助力社区儿童能拥有快乐、安全、难忘的成长记忆;三是通过开展系列亲子活动,创造不一样的亲子沟通平台,协调个人、家庭与社区资源,以达到家庭和谐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一)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成效分析
首先,社区服务居民平台建设初现。自项目系列活动以来,整合了社会组织、社工、社区的资源,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服务,使社区儿童及其家庭通过这些活动开展,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其次,增强社区居民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识。通过包括亲子活动在内的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使部分社区居民认识到儿童权利、儿童保护、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助于系列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
再次,“四点半课堂”的正向效果。通过在社区对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既促进了社区留守儿童学业的提升,又增进了社区朋辈群体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发挥朋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正向作用。
最后,儿童保护工作逐步向专业化迈进。通过对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专干的专题培训,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专干(社区网格员)对其自身工作有更多的专业性指导,对特殊问题的发现及干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经发现,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促进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入跟进,增强异常情况干预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不同群体对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评价
1.社区居民评价分析
项目承办方池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协会为了解社区居民对本项目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随机选取了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父辈、祖父辈)与儿童各6名填写问卷并接受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如上表,社区居民对本项目的开展以及社工提供的服务是完全支持与认可的,绝大多数表示十分满意,充分说明本项目开展的积极意义。
在做访谈时,问到本项目开展的具体意义时,大部分社区居民对这个项目的服务确实是欢迎且肯定的。
2.社区工作人员评价分析
对池州市贵池区各社区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员做了简单访谈,反馈为项目开展得非常顺利,各方配合整体不错。大学生社工志愿者在其中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帮助社区分担了很多工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社区对志愿者的工作依赖性过高等,志愿者并不能长期代替专业社工的工作。
3.社工志愿者的评价分析
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很多人力资源,同时促进了社会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对于依托社区的工作模式,社工志愿者评价为非常满意,但有如提供交通费、餐补费或勤工俭学费等问题需要关注。
(三)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对社工工作性质的认识问题
社工是基于助人自助理念的专业群体,可在我们服务的池州市各社区,社区居民甚至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工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够。这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除了社工工作为新兴的职业外,主要是因为项目的开展需要依靠社区居委会协调,可能存在相关人员误导居民说是上级部门派来的工作人员,这有对社工的访谈资料为证。
2.社工角色困境问题
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涉及居民生命的各个方面,也因为如此,项目开展过程中,社工在工作中时而陷入角色困境。由于缺乏足够的专职专业社工队伍,大学生社工志愿者无论专业性还是在工作时间上都存在严重不足,更难以配合社区完成其他非活动安排的工作了。
3.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模式的困难
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虽成效初显,但发展性视角观察,后续发展有很多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社区开展工作时,几乎完全依赖于大学生社工志愿者,但这些大学生毕业或是临时撤出这个项目时,虽可临时再招募志愿者,但经验的缺乏等各种因素难免影响项目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
其原因还在于相关可借鉴实践经验较少,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还只是起步阶段,近年来,大多数群体对这一领域工作的认知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政府的事,各社会服务组织对自身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够。时至今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仅只涉及人身安全方面的保护,还有心理健康的维护,因此,全社会的各阶层的广泛且主动参与,尤为重要。
四、基于社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展望与对策
(一)促进社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识改变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主阵地,社区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意识。首先,加强社区专干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识、明确相关工作法规、提升相关工作策略;其次,社区加强引导家长正向科学地教育未成年人。以不定期的专家讲座、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识、熟悉未成年人保护工程流程等;最后,加强社区宣传,以发放知识宣传手册、节日趣味活动等形式,促进社区全体居民形成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识,合力共建和谐安全的社区文化。
(二)增强社会组织的儿童服务工作能力
首先,很多社会组织虽有高校专业教师指导,但缺乏有经验的资深社工实践参与,社会组织若要提供更专业的社会服务,必须促进社工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努力积累工作经验。这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在机构内部对社工尽快开展专业培训以增加其知识储备;(2)必须考虑调整经费预算,聘请有经验的社工参与项目全过程建设,与缺乏经验的社工实行师徒式帮扶实践训练;(3)社会组织要不定期开展专家讲座以便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工作新模式等。
其次,加强专业人才储备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考虑:(1)及时招聘专业人才进入中心工作;(2)为大学生社工志愿者为其毕业提供工作岗位,为机构专业社工人才储备后续力量,这也增强了在校大学生对于社工及社工机构的认知,有利于机构和社工专业在本地的长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力于.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保护的实务研究:以南昌市东湖区X项目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7.
[2]周希妍.救助管理机构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分析:以光泽县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2015.
[3]王娜.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4]王巾.社区为本的儿童保护网络构建:以J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7.
编辑 马燕萍
①本文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池州阳光社工服务社”(MX-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97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阳秀,男,安徽枞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通讯作者:刘彭娟,女,安徽宿松人,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