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指导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基石。本文通过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剖析,并基于甘肃省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在新时代下如何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路径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全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發展。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创新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郑重向世人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新时代。①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集教育性、政治性、社会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立德树人之源。对于在甘肃省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我们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现状, 积极探索在新时代下怎样创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办法,从而促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1.新时代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为全面掌握甘肃省高校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现状,我们经过随机抽取甘肃省几个具有调查特点的大学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2019年甘肃省X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表),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剔除因作答不按要求填报无效或不完整作答等无效问卷44份后,有效问卷556份,有效率达92.6%,该调查问卷有效。如下表所示:
从随机调查的问卷分析来看,少数民族大学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共有415份,占74.6%,对民族性的体现是全方位的;另外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调查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甘肃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甘肃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理论观念不强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严重影响了甘肃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且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地,省内在校大学生几乎是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相邻省份和边疆地区的民族生源为主,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以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居多。少数民族学生自幼在民族地区生活,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很强的本民族价值观印记,当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对于如何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问到“你是否理解思想政治课”,一题的调研中,选择“不理解”的问卷竟然有335份,比例高达60.2%;只有11.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能比较理解思想政治课的。在回答“你信仰什么”的时候,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人数仅仅占到33.6%,选择“伊斯兰教”的占到37.5%,选择“藏传佛教”的学生23.4%,只有及个别同学选择“其他”或“不信仰”。从调查数据分析总结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本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的影响非常大,同时这些信仰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在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2甘肃省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1)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反馈来看。目前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理论课程的基本知识,只有超过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讨论与互动,表明学生的学习重心正在逐步由应试被动式学习向素质培养的主动式学习转变。
(2)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基本主义哲学、形式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
当前教学内容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3.4% 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材理论性内容过多且内容过于晦涩深奥,和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生动性和典型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81%的学生希望能够更多的涉及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和社会民生问题。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教材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作为一个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
(3)通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来看。65% 的学生认为教师自身素质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现实问题,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效果受到了极大地影响。针对教师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能力(82.3%)、教师人格魅力(76.5%)、教师责任感(78%.4)和学术造诣(76.7%)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希望教师能从语言表达风格、课堂教学互动等方面注重改进和提升。
(4)从具体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方面来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授课仍然占据全部课堂授课的主体,而从学生角度来看,67%的学生认为这种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而从给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排序选择来看,仅13.6% 的学生认为纯理论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更希望接受的其他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外学习与社会实践(62.3%)、主题交流座谈(57.2%)、案例辅助教学(41.6%)、互动讨论式教学(33.8%)。由此可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多引入生动鲜活的社会实例、多开展新颖活泼的课堂互动以及适当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1.3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相应专家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甘肃省高校缺乏相应高质量的资深思想教育专家,有的虽然有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但质量不高等原因严重制约了甘肃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发展。经过几个学校实地调研后发现,虽然每个高校都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开设了思想政治相关课程,但各个学校都会根据各学校的实际规模和拥有相应数量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可见教师的数量是基本达到高校公共课的要求的,但是由于有的高校部分教师专业性不强,引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开展。从甘肃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队伍学历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有将近75%的教师是硕士学历,只有少数是博士学历,从而得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缺乏相应资深专家,高校思想教育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甘肃省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我们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在校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发生巨大改变,但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复杂,这种复杂的社会现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不可避免的,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将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与先进的教育观念相结合,而不是一成不变,不应死板教条,而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运用联系的观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联系,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要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激发在校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唤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塑造他们的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对于在校大学生如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路径创新
在新时代下,如何认识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如何认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等立德树人的任务,本文拟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学科内容、重视道德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与名校交流学习、合理利用网络等多角度来入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3.1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学科内容
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以实践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是完善现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本路径。甘肃省各高校首先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将提升学术实力、创新思政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深入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建立多元化的思政人才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思政工作者到社会实践中去。
其次,在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融入到课程内容具体教学中去。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民生问题等方面来融合讲解;也可以把思想政治结合现代时事问题等方面来讲解,打破固化的教育观念,注重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设置思政专业课程改革,要制定管理考评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培养要求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异,发挥在校大学生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优势,从组织管理、沟通交流、竞争决策等多个维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再次,除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之外,还要结合社会实践让思政理论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如:参加假期三下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义务支教、参加学校社团等活动。这样从理论层面来说,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从实践层面上来说,就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都有重要的意义。
3.2重视道德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政教育发展创新的中心环节。当前社会,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教育教学,以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宏大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理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充分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感知能力、接受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着力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3.3分析在校大学生具体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考量族地区各方面因素
甘肃省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源较多,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民族地区实际和省
情、校情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分析。针对部分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教育内容要尽量简单、通俗;教育方式要尽量灵活化和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理解和认同。对于来自牧区、藏区和新疆的学生汉语水平较差,若有必要,建议进行双语教学,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以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
3.4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当前甘肃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大多数对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足、绝大多数处于应试和被动
学习的现状,如何改变此窘境。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历史事件、时事热点、主要人物、民族风俗等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讲解,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其次,在新时代,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法,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挖掘生动的视频资源,运用好网络资源,用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在校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3.5优化教学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社会宏观环境、校园微观环境以及大众传媒环境时刻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环境的优化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注意科学性教学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注重针对性和规律性。
3.6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交流学习力度
高校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展开的关键,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领航人。要按照“六个要”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甘肃省各高校要积极增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高校和知名重点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要在甘肃各高校之间、甘肃与外面发达地区高校之间适时举办不同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相互之间学习取经,共享学术资源,有效推广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7加强网络建设,巧用校园媒体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互联网的相关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形式各异的“网络信息”给高校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校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表达思想、进行互动交流的同时,网络上肆意传播的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等信息也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着网络依赖成瘾、精神懈怠、逃避现实生活,“人机热、人际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网络文化环境,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健康上网。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网络技术和传播规律,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交互性深入了解网络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力,提高舆情的引导能力。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1).
② 参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 年12月9 日。
参考文献
[1]秦在东,赵君.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1).
[4]王海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析.2018.06
[5]冯留建,刘国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 4-8.
[6]李志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2019.3
作者简介:吴光学,男,苗族,贵州三都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