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上海金融中心升级的影响探析

2020-05-08 02:51贾德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上海

贾德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国际金融中心结构体系是指全球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节点城市,在该体系内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城市——区域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从2007年的第24 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5 位,仅落后于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尽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纽约、伦敦等传统金融中心相比,依然存在金融业特色不明显、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不充分等软肋。与此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结构体系是在金融惯例、金融规则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逐渐形成的,上海继续爬升困难重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无疑是提升上海金融中心能级的重要工具,以此为契机,打造智能化金融服务体系是上海超越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途径。

目前,学者们已经对金融科技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张留禄(2017)认为金融科技强调新兴技术对金融业务的辅助、支持和优化作用,其运用和发展仍须遵循金融的本质、业务的内在规律及风险属性。陈泽鹏等(2018)认为金融科技大致可以分为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金融服务、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五个方面。姜增明等(2018)提出金融科技将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影响。刘国建(2017)认为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三是区块链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四是云计算激活动态IT 基础架构,提升敏捷服务能力。李新耀等(2017)比较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在服务手段、信息获取、风险规避等方面的异同。娄飞鹏(2017)提出在金融科技时代,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可以迅速垄断整个细分市场,不给后进入的金融机构留下生存空间,而后者因没有足够时间学习模仿,后发优势将不复存在。张宏伟(2018)认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风险包括数据安全与信息科技等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金融创新发展引起的合规风险、跨行业和跨国境金融风险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同时,学者们还普遍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普惠金融进一步实现。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金融科技对上海金融中心升级的积极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上海金融中心升级困境

(一)金融中心特色不鲜明

在全球高度竞争的时代,任何一个城市无法在所有领域超越其他城市,但是顶级金融中心必须具有至少一项绝对优势,以保持其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是全球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拥有大量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业务种类多元化。在这些共性基础上,各个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如纽约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占全球基金管理规模的一半以上;伦敦的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在全球占据重要位置,且是全球保险业中心;新加坡则是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

目前,上海金融业各个方面都已经较为发达,但是缺少特色鲜明的招牌产业,尚未塑造独具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形象,难以形成某一金融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造成上海金融业特色不鲜明的深层次原因是上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竞争不充分,这直接导致金融创新不足、金融营销体系混乱、资金管理不规范及金融监管国际化视野缺失。

(二)上海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目前,上海金融机构体系将大量资源集中于金融业的中高层,尤其是金融机构体系金字塔的顶端,缺乏面向社会中下层的普惠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是社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意味着对社会进步的支持,这需要多层次的金融系统来保障。纽约、伦敦、东京金融业的最大特征是金融机构体系完备,针对不同金融需求主体有对应层次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如图1所示)。高层次金融需求集中于大型企业和社会富裕阶层,服务种类包括企业并购重组和财产保险等方面;中层金融需求集中于中产阶级和中型企业,服务种类包括资产管理和存贷款等方面;低层次金融需求集中于中下层居民和中小型企业,服务种类包括存贷款和保险等方面。

图1 金融需求阶层及其对应的主要金融机构

从金融服务供给角度看,纽约、伦敦、东京针对不同阶层的金融需求有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机构予以匹配,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对各种类型企业和个人给予充分的金融保护,同时也形成了金字塔状的金融机构体系(如图1虚线金字塔结构)。以美国为例,大型企业和富裕阶层的资金结算和财产保险类金融需求,由跨国银行(通常是银行控股公司)和大型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公司兼并重组和海外投资类金融需求,由类似JP 摩根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大型投资银行、金融财团提供服务;财富保值增值类金融需求,由对冲基金等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服务。对于中型企业和中产阶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联盟和信用卡公司等货币中介机构为其提供存贷款服务,保险公司为其提供保险服务,资产管理公司为其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等。中小型企业和中下阶层由部分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联盟满足其金融需求;这些金融机构位于金融系统的底端,很难扩展国际业务,因此客户主要集中于当地居民和会员。例如,以互助合作为宗旨的信用联盟是基层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洲国家普惠金融的传统运行模式,其为无数会员提供了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比较来看,上海金融机构体系在完整度上略显不足。目前上海各层次金融机构种类繁多,但未能充分满足中下层社会群体的金融需求。这一方面是由于上海乃至全国均缺乏类似于信用联盟的传统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且依托于互联网的新普惠金融机构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而近期发生的P2P 崩盘事件也为互联网普惠金融蒙上一层阴影;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并未全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审批成本高、收益低、信用风险大,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该领域,造成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依旧面临融资难问题。

(三)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经过长期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国际惯例和规则,形成了一系列包括保护投资者、防控金融风险、打击金融及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制度安排和国际合作机制。这种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有助于金融中心各项业务的创新发展。上海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发展趋势。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有效减缓了国际流动资金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干扰,但却限制了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降低了国内金融机构按照国际惯例运营的动力和能力。国内与国际对金融行业服务的要求存在断层,造成国际社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认识不足。

监管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相关部门为主体的金融监管框架,对金融机构进行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且监管机制和手段日趋科学化和制度化,监管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上海金融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国际规则和惯例了解不透彻,在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管方面相对落后,难以与国际社会展开有效合作,从而影响了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声誉。

三、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科技主要指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智能客服等服务,以及将传统金融业务智能化的技术。广义的金融科技除了狭义金融科技以外,还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如图2所示),在这些前沿科技领域中,人工智能具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本文所指的金融科技主要是广义的金融科技。目前,根据覆盖范围可以将金融科技划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互联网银/证/保”、“其他新金融业态”、“传统金融科技化”以及“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见表1)。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用前沿科技赋能传统金融行业或传统商业模式(娄飞鹏,2017),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注入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的能力。例如,利用远程身份识别、大数据存储及运算、自动化与智能化服务等金融科技创新带动金融业革新,最终实现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与普惠大众的目标。

图2 金融科技涉及主要产业

表1 金融科技产业分类

从具体业务来看,金融科技已被广泛运用于证券交易、保险定损理赔、信用体系构建等方面,有效降低了交易及管理成本,提高了金融系统运行效率。从证券行业来看,金融科技主要运用于智能交易、智能投研、智能投顾等领域;从保险行业来看,金融科技主要运用于智能投保、智能定损、智能理赔等领域;从银行信贷来看,金融科技主要运用于智能风控、智能审批、智能信贷等领域。此外,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等也是金融科技应用于金融行业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广和运算能力的提升,所有耗费大量人力资源的领域及复杂的中后台业务,如风控、合规、稽核审计、财务、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将成为金融科技应用的新领域,并最终形成决策智能化和流程自动化的服务模式。

四、金融科技加速上海金融中心升级的动因

(一)重塑中国信用体系,提升上海全球资金配置功能

社会信用体系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进步和金融业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中国可以构建包含诚信建设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发挥上海全球资金配置功能。从数据提供层面来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数据提供方以央行等政府机构为主,企业信用评估为辅,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是历史信息,如央行的信用信息大多以信用卡记录和贷款记录为主,难以做到社会人口全覆盖和行为全面分析,且无法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现存的资信评估机构,是中国新型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类机构通常只评价金融资产质量,且主要依据历史信息和数据,无法对证券发行者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也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助推者。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的兴起,丰富了信用评估数据来源,使信用数据更加多元化,提升了信用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使用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的数据(如社交媒体、手机和短信)来捕捉借款人信用,并用人工智能评估消费者行为和支付意愿等定性因素,使借款人筛选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和大数据技术的提升,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将大大降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金融机构信用评估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进行整合。在信用评估过程中,人工智能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和大数据技术,从借款人的衣食住行、居住地、投资区域、从事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借款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而评价结果都将成为信用数据。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态势、社会消费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实时分析评估,将其量化后纳入信用评估体系,确保将资金贷放给既有还款意愿、也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上海可以率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打造全球最具市场效率的金融中心,成为全球中小企业融资高地,建立最具市场化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并使之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

(二)弥补上海金融机构体系的不足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差异化的金融结构布局。目前,在上海金融机构体系中,大量资源集中于金融业的中高层,尤其是金融机构体系金字塔的顶端,缺乏面向社会中下层的普惠金融机构。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中国没有必要采取西欧传统的普惠金融模式,但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技术,加速上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设上海多层级金融服务体系。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将更多地与科技相融合,科技公司将逐渐涉足金融领域,增加金融市场竞争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未来金融与科技融合将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种是传统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将自身更多的业务科技化和人工智能化,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二种是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通过开发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科技创新应用于金融领域,形成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加入金融市场,一方面,其带来的技术往往具有较强的革新性,且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提升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往往更加偏向于传统金融机构未涉足的领域,如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这将对完善上海金融机构体系起积极作用。

(三)解决信息不对称,加速保险业发展

金融业发展的核心之一是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助于保险公司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保险行业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识别等技术应用于保险行业,以此作为保险定价的基础,会彻底改变保险行业的全球市场结构。首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例如,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客户的各种非结构化信息,对(潜在)客户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行系统性评估,依据风险发生概率进行分类,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潜在)客户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其次,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有助于改善保险行业的道德风险问题。例如,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充分监控和分析客户购买保险后的行为,结合保险合同的相关条款,降低保险触发概率。最后,借助人工智能以及保险科技,保险公司可以大大降低保险费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例如,保险公司通过对客户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提升保险覆盖率,降低保险赔付率。由于运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大幅下降,保险公司可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消费者剩余,进而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金融监管

上海已经构建起全方位的金融监管体系,并且在制度层面、国家机构权责利划分层面和监管方式方法层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有效防控了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显著,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样。借助金融科技,上海可以深化金融产品全链条、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全过程的数据监控,对资金来源、投向、杠杆、信息披露等内容进行穿透式监管,有效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上海金融业整体形象。

金融国际化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遵守国际化的法律和规范,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同时,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放宽境外金融机构准入限制,国际资金往来规模将会扩大,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按照国际法律法规,进行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监管,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在2005年成为国际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简称FATF)的观察员国家,并于2007年正式加入该组织,对洗钱行为和恐怖融资行为的识别和监测成为当下中国金融机构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内容。借助金融科技创新,国务院、央行等监管机构及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可以有效地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完善异常资金流动监控机制,强化可疑交易报告的报送和筛查机制,加强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的国际合作,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声誉和国际知名度。

(五)提升上海基金业国际竞争力

上海基金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种类上都远远落后于纽约基金业。在非人工智能时代,纽约基金业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其全球基金中心的地位难以撼动。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有可能颠覆传统金融业,尤其是基金业的盈利模式。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策略和信息的竞争,而是算法和算力的竞争。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局限性,基金业一直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短板,基金业的发展代表着上海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投顾、智能理财、智能投研等新技术,大大提升了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改善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了市场套利行为。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极大地改进基金业运营效率和营销水平,缩短基金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刺激投资者对基金的需求,提升上海基金管理的全球知名度。

五、政策建议

(一)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

智能投研和智能投顾是当前连接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桥梁。人工智能研究应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主动攻坚,为上海金融中心升级做准备。近几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迅速崛起,尤其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手段的兴起,使很多人认为在此次技术革新浪潮中,中国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导者。事实上,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并未明显领先,只能认为中国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应用型技术具有易模仿性和易扩散性,难以形成上海金融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在技术应用层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是将应用型技术最早商业化的国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应用型技术的核心在于以算法、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这恰恰是中国科技的薄弱环节。中国在芯片制造、算法研究等基础领域明显落后于美国,而这些基础性研究由于缺乏直接的商业价值,往往是最难突破的科研瓶颈。技术的应用千变万化,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国在技术应用的领先地位有可能是暂时性的,未来新的金融科技技术极有可能替代当前技术,我们的优势可能会成为阻碍技术进步的劣势。目前,上海正在推广应用的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也具有适用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结构和层级,因此利用该领域提升上海竞争力将难以为继。中国尚未研发出类似阿尔法围棋(AlphaGo)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在算法和算力方面存在技术瓶颈。随着智能型系统的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分析、运算、决策等领域的作用会日益显著,在综合分析市场信息并得到高效投资策略领域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这才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国外不少大学已建立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如牛津大学NIE 金融大数据实验室),专门研发依据智能系统构建的金融量化交易策略。上海应该尽快打造集高校、企业、业内专家于一体的金融科技实验室,力争在基础研究尤其是算法领域取得突破,为上海金融中心升级做好准备。

(二)注重金融业与前沿技术的融合

培养大量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金融人才是国际金融中心智能化的基本诉求。通常情况下,完全不需要人类的智能已经不属于高端的人工智能,只有难以离开人类的人工智能才代表科技的进步方向。

当前阶段,可以摆脱人类独立运作的人工智能领域主要是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等,这只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替代人类的第一步。在需要大量感性思考的领域,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替代性依然不足,如证券市场智能投研、智能交易等,人与智能各有优势。这些领域人与人工智能将会长期共存,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金融市场交易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金融市场的竞争,既是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竞争,也是投资者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更是人工智能与投资者结合程度的竞争。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将是上海金融中心具有国际控制力的重要表现。

(三)着力打造上海智慧城市形象

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金融,还适用于其他行业。打造智能化基础设施及网络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推广需要大量的信息通道,这对网络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和加速上海宽带网络建设,尤其是移动5G 技术的应用,对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的扩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基础设施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交通、智能楼宇、AR 广告等技术智能化基础设施,都对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