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养殖鲑鳟鱼主要流行病害

2020-05-08 05:11刘家星魏文燕汪开毓李良玉余泽辉王兴丽
科学养鱼 2020年3期
关键词:虹鳟鳟鱼单胞菌

刘家星 杨 马 魏文燕 汪开毓 李良玉 刘 韬 余泽辉 王兴丽

(1.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四川地区鲑鳟鱼养殖概况

随着苗种繁育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鲑鳟鱼的养殖在四川地区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依托省内丰富的冷水资源,开始逐步从国内外引进鲑鳟鱼进行养殖,随之获得成功并逐步扩大。四川省内鲑鳟鱼养殖覆盖面大,在四川省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及凉山、甘孜、阿坝等县(市)均有分布,尤其是以成都市的彭州、都江堰一带形成以休闲渔业为主的良好消费形态,其中以彭州地区“小鱼洞”较为出名。

2019年6月,全国冷水性鱼类养殖模式现场观摩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举行,冷水鱼成为四川省优质出口水产品的一张名片。据《四川日报》报道,2018年四川省鲑鳟鱼产量达2502吨,排全国第6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内鲑鳟鱼养殖品种主要有虹鳟、金鳟、山女鳟、大西洋鲑、白点鲑、高白鲑、湖白鲑、哲罗鲑等。

二、四川地区养殖鲑鳟鱼主要流行病害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于2017年开始在四川省范围内开展鲑鳟鱼主要病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采样,初步对四川省内养殖鲑鳟鱼的主要流行病害情况有了一定了解,针对四川省内鲑鳟鱼流行病害情况总结如下。

1.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危害鲑鳟鱼生存的严重病害,相比于其他生物性病害具有传染快、发病迅猛、死亡率高、难治疗的特点。目前国内已报道的鲑鳟鱼常见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VHS)、疱疹病毒病(Herpesviral disease)、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等,其中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报道最多,危害最大。

四川地区鲑鳟鱼病毒性疾病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流行为主,其次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有少量报道。2014年5月余泽辉等在四川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首次发现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暴发,2017年10月刘韬等又在四川彭州市某虹鳟养殖场发现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流行,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发黑、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解剖见鳔壁、腹膜出血,胃胀气、膨大和明显肠炎。此外,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显示,目前四川省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暴发过疾病的养殖场及其周边养殖场再次暴发疾病的概率较高,传播速度快,传染面较广。

2016年4月熊权鑫等在四川石棉县某虹鳟养殖场发现1~3月龄虹鳟幼鱼及鱼苗流行一种以体表发黑、腹部膨大、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特点,给养殖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后经鉴定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目前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报道相对较多,在四川地区报道较少,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病例也较少。病毒性出血败血症和疱疹病毒病这两种疾病目前在四川省内还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也未见相关病例。

2.细菌性疾病

感染鲑鳟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嗜鳃黄杆菌(Flavobacteriumbranchiophila)等细菌,其中以气单胞菌属的细菌造成的危害范围最广、最为严重。鲁氏耶尔森菌主要引起鲑鳟鱼肠炎红嘴病,气单胞菌属主要引起鲑鳟鱼的烂鳃病、体表出血性溃疡病和疖疮病等,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引起鲑鳟鱼的赤皮病,嗜鳃黄杆菌主要引起鲑鳟鱼幼鱼的烂鳃病。

2015年9月王兴丽等在四川攀枝花市某渔场发现养殖的虹鳟出现大面积死亡,主要临床症状为体表溃疡、鳃丝和内脏出血等,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相继发现了嗜水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感染鲑鳟鱼的病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鲑鳟鱼主要症状为鱼表发黑、鳃丝出血发炎、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杀鲑气单胞菌感染鲑鳟鱼则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体表溃烂,鳍条基部充血发红,肠道充血、出血,肾脏肿大。其他细菌感染鲑鳟鱼的病例在四川地区还未见相关报道,流行病学也未采集到。

3.寄生虫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好发于常温性养殖鱼类中,多数鱼类寄生虫喜生活在温度较高或温度变动较大的水体中。由于鲑鳟鱼常年生活在水温较低的养殖水体中,因此鲑鳟鱼寄生虫性疾病报道相对较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显示,仅在哲罗鲑中调查到一例小瓜虫感染,小瓜虫在低温、缺少光照时容易发生,当水温高于30℃时不会发生小瓜虫病,因此冬季越冬的鱼较容易感染该疾病。发病的哲罗鲑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与池壁摩擦,病死鱼体表附着大量黏液,肉眼可见其头部、背部表皮溃烂,局部有出血点。

4.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因素导致疾病暴发的情况在水产集约化养殖以来屡见不鲜,由于养殖生产者为了促使养殖鱼类快速生长或发育,人为投喂高蛋白、高脂肪含量的配合饲料,加重了鱼类的消化器官负担,使得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旦环境条件变动,将出现大量死亡。此外,一些养殖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鱼苗或淘汰鱼苗,其抗病力差,容易感染疾病或死亡。鲑鳟鱼为冷水性鱼类,其内源性疾病多出现在气温变动较大或雷雨天气交替时,易出现强应激情况,鱼体处于应激下易导致发病和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类患病鱼大多肝脏出血或发白,胆囊充盈但透明,提示患病鱼肝脏损伤严重,可能前期已患有肝胆综合征。若鱼的肝脏功能不全,免疫力下降,在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极易受到应激导致鱼体发病死亡。

三、结语

鲑鳟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几乎不含胆固醇,并且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DHA、EPA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不仅对水产品需要的数量日益扩大,而且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高档的冷水性鲜活鱼类在未来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集约化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鱼类暴发疾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养殖生产者在盲目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忽略了疾病潜在的危害性。近年来我们进行鲑鳟鱼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病害的发生都与养殖生产者不正确的养殖手段或养殖方式有必然联系,如为了节约成本选购廉价饲料或苗种,为了追求产量增大养殖密度和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因流水养殖而忽视了清塘等日常管理工作等。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将鲑鳟鱼养殖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养殖生产者的观念也理应随之提升,这样鲑鳟鱼养殖产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虹鳟鳟鱼单胞菌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那条逆流而上的死鱼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住院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年年有“鱼”
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聪明的鹰
新西兰鳟鱼生存之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虹鳟鱼的故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