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五步赏析法”初探

2020-05-07 08:01王晓娇俞宏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感受民间美术造型

王晓娇 俞宏伟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民间美术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不被学生知晓和理解。通过挖掘宁波民间美术中的色彩、造型、纹样、工艺等优秀元素,运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充满趣味性的“五步赏析法”,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五步赏析法;色彩;造型;纹样;工艺;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30-02

浙江宁波,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民俗风情孕育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其中蕴含的美术元素和艺术语言凸显历史性、实用性、地方性,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源。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民间美术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不被学生知晓和理解。《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一次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民族文化的传承热,也激发了笔者积极探索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五步赏析法”。美术课堂中,笔者通过“五步赏析法”,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感知、探究、欣赏和理解蕴含在宁波民间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在促进民间美术传承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找色彩——体会色彩情感

色彩是人的第一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表现,就像民间美术中凸显的色彩表现出喜庆、热闹和活力的特点。民俗文化研究专家素泰熙曾说:“民间艺术用的都是有生命力的色彩,最能彰显生命力,让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用色特点,体会到其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感受,笔者运用直观感知和对比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寻找色彩一视觉感受一情感表现”的过程。首先,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分别出示相同或相似内容的民间美术形象和现代美术形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分别找出其中的主要颜色并用色卡标识出来。其次,将这两种形象表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各自的色彩倾向或色彩搭配带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再次,学生间交流讨论,体会民间美术形象所呈现的色彩表现的情感。例如,课堂中出示泥金彩漆家具(图1)和现代家具(图2),让学生观察后分别说出紅、金、蓝和棕、白两组色彩搭配的感受。通过两组图片中的色彩对比,学生明显感受到红、金、蓝三色搭配带给人喜庆和热烈的感受,而棕、白两色的搭配则给人简洁和低调的印象。这样教学,学生还感知了金银彩绣、奉化布龙、纸扎彩灯等其他宁波民间美术的色彩,最终发现民间美术色彩绚丽的特点,体会到民间美术色彩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第二步:看造型——激活心中形象

民间美术的造型有别于现代艺术的造型,常呈现出或稚拙,或繁复,或夸张,或趣味等特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已经远离我们生活的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让民间美术形象根植于学生心中呢?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粗一细一全”的观察方法,即先“粗”看造型,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形成初步感知和印象;接着“细”品形象,让学生深人观察,通过品味形象的细节和特征,使艺术形象具体化、形象化;再“全”观实景,观赏民间美术形象在生活实际中的展现,使艺术形象最终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如宁波人每逢端午节要缝制悬挂的香袋,在欣赏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先“粗”看香袋,发现香袋有生肖、绣球、驼背佬、三角郎等造型。接着“细”品香袋,进行深入观察,体会到源于龙形象的生肖龙香袋(图3)的造型稚拙可爱;绣球香袋(图4)是用若干个扇形组合而成的凹凸圆球,精美巧妙;弓着背、头前倾、手脚并用的驼背佬造型香袋(图5)夸张有趣……最后“全”观香袋,图片实景展现悬挂在床头、窗帘、衣服上的各种造型的香袋,学生在观赏融人生活场景的香袋造型后,对各种香袋形象的记忆更加深刻了。

第三步:拼纹样——探寻独特视角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在各种器物上用装饰花纹的方法留下美丽的印记,于是就有了纹样。这些源自人们生活的美丽纹样,图案精美,构成繁杂,但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繁杂的纹样都能化解成由基本的形象和固定的谱式构成。于是,笔者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纹样的欣赏、设计教学:首先看一看,引导学生“阅读”纹样,化繁为简,找出构成纹样的一些基本形象,如龙、凤凰、牡丹、蝙蝠等。其次比一比,即比较纹样形象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发现民间纹样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简化、添加、夸张等设计而成的。再次猜一猜,即猜测纹样图案隐含的寓意,让学生领悟民间喜欢运用谐音或相似形来表达吉祥的寓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应用,笔者再利用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探一探,发现均衡、对称、发散、同心等常见的纹样构成形式。最后试一试,引导学生在尝试利用基本形式纹样进行拼摆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民间美术中纹样构成的形式美、规律美,追寻、发现民间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

第四步:辨工艺——传递“工匠精神”

民间艺人在长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慢慢积累了种类繁多、过程繁杂的工艺技法,并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自然传承,所以仅凭借图片欣赏,学生无法真实感知其制作工艺。通过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创设“疑一探一解”的教学情境,层层引导,促使学生围绕工艺制作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如在欣赏教学中,笔者提问:“民间艺人是怎么将这些东西制作出来的呢?”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体验探究活动,如让学生摸一摸、敲一敲实物等,唤醒学生的触觉体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获得深刻感受;接着想一想、说一说材质,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在交流讨论中明晰制作难点;再议一议、辨一辨工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辨识工艺技法。这样学生能轻易辨识出金银彩绣上的图案是用针线刺绣出来的,精美的箩筐是用细竹片编织的,等等。针对骨木镶嵌和泥金彩漆等较复杂、较少见的民间工艺,学生在通过触摸也难以辨识其工艺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微课或视频播放相关工艺的制作步骤,拓展学习方法,或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手把手传承制作工艺(图6)。这样教学可让学生在充满新奇的体验学习中感受程序繁复的工艺技法,促进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使他们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体验到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第五步:说感受——促进文化理解

不同的学生,由于喜好、欣赏等角度的不同,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喜欢民间美术呈现的色彩效果,有的学生喜欢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有的学生则关注民间美术背后的故事……因此,每个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也不可能有相同的评价。另外,面对民间美术中显现的粗拙形象、艳俗色彩等,与现代审美形成的反差,也让一部分学生无法认同、理解它的美感。为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的发现”,笔者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美和表达源自内心对民间美术的质疑与批判,然后引领学生剖析、解读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促进学生对它的欣赏理解。如针对学生提出的民间美术中粗拙形象、艳俗色彩等的审美疑惑,笔者先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形象的灵感来源,剖析民间艺术家源于对生命原发性、主观性感受的艺术创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解读隐含在民间美术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中呈现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是创作者对美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这样可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欣赏、理解民间美术不同于一般审美意识的特殊性,以及民间文化共同构成民间艺术语言特征的内在根源。

经过一年的宁波民间美术欣赏教学探究实践,笔者开发设计了一系列宁波民间美术欣赏教学课程,并被评为“区优秀艺术拓展课程”,而切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的“五步赏析法”,让原本复杂、枯燥的民间美术欣赏教学变得简单、直观,充满探索的乐趣。在这样的审美体验中,促进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理解和传承,并催生出一批借鉴宁波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的优秀儿童艺术作品。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感受民间美术造型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