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形象

2020-05-07 10:52储春花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1期
关键词:法国历史教材

张 弛 储春花

法国的小学课程内容并不涉及中国,有关中国的内容出现在初一到高三的历史教材中。①法国的初高中阶段分为初中4年和高中3年,初中:初一(6e)、初二(5e)、初三(4e)、初四(3e);高中:高一(2e)、高二(1e)、高三(terminal)。这7年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期。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材。一般来说,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合为一本,但也有少数采用分开的形式。本文选取的历史教科书是近年来在法国初高中通用的教材。②本文的参考对象主要是法国三大教材出版社(Hachette、Hatier、Nathan)近年出版的在法国中小学通用的教材,此外本文还涉及法国高中生高考教辅书一本、Belin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职业高中会考(Bac pro)一年级历史地理教材一本(Histoire géographie 1re Bac pro-éducation civique)。法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运用宏观的叙事方法,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通过跨国、社会学式的历史分析和比较去研究世界历史,也不乏微观个案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为要旨。对法国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形象的解读和分析,③与本文相关的法国历史教材较多,故在每一块内容下再做详细说明。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法国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

一、关于古代中国汉王朝的记载

法国初一阶段的历史课本是法国学生最早接触有关中国形象记载的教材。古代中国汉王朝、丝绸之路以及包括古中国在内的世界人口分布概览都是该阶段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修内容。以下用到的三本教材分别是:安娜·玛丽等主编的《历史地理》(Nathan,2016)、马丁·伊弗内尔等主编的《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Hatier,2016)④Martin Ivernel,Benjamin Villemagne,Jean Hubac,Histoire Géographie EMC 6e,Hatier,2016.以及文森特·阿杜米主编的《历史地理》(Hachette,2009)。⑤Vincent Adoumié,Histoire Géographie 6e,Hachette,2009.为方便阅读,下文均只注明年级、出版社跟年份。

中国形象首先通过一条横贯欧亚版图的丝绸之路为法国学生所知,书中将丝绸之路比作一条“长而凶险的道路”。⑥6e,Hatier. 2016,p.170.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得以连接——古代中国和古罗马进行贸易往来——东方的丝锻、调料、茶等货物和西方的玻璃、面粉、油等是双方主要的交易商品。⑦6e,Nathan,2016年版教材中的丝绸之路商品更为具体——中国:丝织物,漆,铁,生姜,桂皮,大黄;罗马帝国:奴隶,玻璃制品,珊瑚,羊毛衣物,地毯,染料,金银)。但由于波斯人的阻挠,古罗马和中国汉朝直到公元166年才第一次建立起直接联系。由于之前没有直接接触,罗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完全是错误的。⑧节选自Pline l’Ancien,Histoire naturelle,livre VI,1er siècle,其中关于汉人有不符合事实的描述,如“汉人身量高,红头发,蓝眼睛,声音粗,不用言语即可相互交流”(Les Sères dépassaient la tailles ordinaires,qu’ils avaient les cheveux rouges,les yeux bleus,la voie rude,sans langages pour se communiquer leurs pensées)。书中对汉朝的丝绸描述较多,在结尾处还引用了公元1世纪一位罗马人对于丝绸价格的评价:“这个丝绸价格简直太贵了!”在旁配有一幅庞贝壁画——“罗马妇女着绸衣”作为插图,并注明公元1世纪起,罗马上层人就开始流行身着丝绸制的衣服。①6e,Hatier,2016,pp.170—173.其实早在公元前50年,丝绸就在罗马出现,受到罗马富人的追捧。②6e,Nathan,2016,p.160,p.162,p.163.西方人开始认识古代汉王朝(前206—220年)(注:国内一般认为是前202—220年),不仅因为奢华的丝绸,汉朝的文化、艺术和技术的发展,也使西方人望而却步。

教材中使用大量的插图来描绘璀璨的汉代文化和科技:汉阳陵博物馆——塑衣式彩绘跽坐拱手女俑;甘肃出土丝绸织物;造纸术;汉代玉衣(金缕玉衣);汉代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农业发展;骏马飞奔雕塑——丝绸之路费尔干纳盆地的马匹交易,无不显示汉朝手工业和商业的辉煌。在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除了丝织品,造纸术、罗盘、汉陶的发明,逻辑数学的发展之外,医学体系也有所突破,例如实现首例全身麻醉手术。书中对比了科学技术领域欧亚地区的差距,认为汉朝时期对科技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积极形象。书中描绘汉朝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笔者整理,见下表:

表1 汉代各种科技发明时间及传入欧洲时间

在记述汉武帝时,用“伟大的征服者”“改革家”和“天之骄子”来形容。③6e,Nathan,2016,p.160,p.162,p.163.认为汉武帝是一位好战的帝王,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建立骑兵队。这支骑兵队强而有力,拓疆土、修长城,到公元2世纪,汉朝的疆域和人口和罗马帝国的不相上下。除了肯定汉朝经济、军事实力之外,书中还对汉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作了简要的概括。其中就提到汉朝历代帝王通过考试选拔官吏(mandarins)的察举制和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汉武帝的形象是古代中国帝王开明神武的典范。书中赞许汉武帝首开丝绸之路之功,中国的丝绸、茶叶、玉器卖到罗马帝国等地,丰富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公元1世纪,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就传到中国。汉武帝在治国理政上用人唯贤,保护艺术和文学,促进音乐和诗歌发展。④6e,Nathan,2016,p.160,p.162,p.163.但也有教材指出汉武帝大兴土木工程,为了获得资金,加大对商人征税,百姓需服徭役。汉武帝去世后,虽然汉朝依旧是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国库空亏严重。⑤6e,Hachette,2009,pp.198—199.上文均是法国历史教材对古代中国汉王朝的描写和叙述。

除了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横向对比之外,法国历史教材也关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纵向分析。与前两本教材将汉朝跟古罗马比较的方式不同,Hachette2009年版初一历史教材将中国汉朝和印度的笈多帝国⑥Gupta Dynasty(约320—约540年),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该时期也是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的时期。合并为一个章节。其中对“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的分析是该册教材的突出特点。⑦6e,Hachette,2009,pp.198—199.书中将汉代丝绸之路、1930年的丝绸之路及今天的丝绸之路作对比,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其一,汉代时期,商人穿越浩瀚的沙漠将中国的丝绸卖到罗马等地,汉代丝绸之路使得欧亚大陆得以联系。这是丝绸之路的开创时期;其二,1931—1932 年的雪铁龙东方之旅,该车队从黎巴嫩的贝鲁特出发前往北京,重走丝绸之路。这次远征的成功,使得许多学者也纷纷加入其中,研究丝绸之路沿路的佛寺,了解亚洲文化,这是丝绸之路的摸索时期;其三,新丝绸之路,也就是今天的丝绸之路新经济带,书中认为“路很难走”,⑧6e,Hachette,2009,p.199. 详见:“Carnet de voyage de Chine”:www.velodesoie.com,novembre 2008.但同时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是丝绸之路的关键时期。

法国历史教科书中突出对中国汉王朝(未列中国古代其他朝代)的描述,主要原因是古中国汉朝与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相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描述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翔实、叙述客观,所有的引文均注明出处;2)插图在证史环节中大量运用;3)运用横向、纵向的研究方法对历史对象进行对比研究,注重历史的连贯性。由此,古代中国汉王朝的大国形象在法国中学生视野中逐渐散发开来。通过习得这一部分的知识,能够让法国学生了解到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其战略地位绝不容忽视。需要注意的是,在21世纪初,法国中学生不少还从未没听说过儒家思想和汉文化。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然而仅仅10年过去,法国历史教科书在中国元素的内容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1949年至1989年的中国形象的表述和分析

如果说法国学生所接触的古代中国形象是在与古罗马比较情境下产生的话,那么近代以来中国形象的形成要素则变得更为具体。从法国历史教材涉及的中国内容来看,中国在该时期宣扬的是一种以“红色”为主旋律的历史记忆,多个历史事件构建起中国在该时期内的国际形象。涉及的教材有:C.雷库勒和A. 普洛斯特编写的《历史地理》(Hachette,2016)、①C. Lécureux et A. Prost,Histoire- Géographie 3e,Hachette éducation,2016.塞巴斯蒂安·科特、安妮·玛丽等主编的《历史地理》(Nathan,2016)、②Sébastien Cote,Anne- Marie,Hazard- Tourillon,Histoire Géographie 3e,Nathan,2016.马丁·伊弗内尔等主编的《历史地理》(Hatier,2016)、③Martin Ivernel,Benjamin Villemagne,Jean Hubac,Histoire Géographie 3e,Hatier,2016.纪尧姆·波勒尔等人编写的《历史地理》(Hatier,2014)。④Guillaume Bourel,Marielle Chevallier,Annette Ciattoni,Histoire Géographie Tle,Hatier,2014.通过对这几本教材中关于中国元素的研读,笔者将几种中国形象概述如下:

(一)红色形象

一般认为,西方人关于中共和根据地的写作塑造了红色中国经典的正面形象。⑤范雪:《红色中国的多重形象:1930—1940年代西方人关于中共根据地的写作》,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2期。20世纪30—40年代,不少来华的西方人对中国共产党感兴趣并到访了中共根据地。例如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⑥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董乐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法国伉俪波伏瓦⑦又作“波伏娃”。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回国后都曾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中国纪行》,内容涉及“中国农民”“中国家庭”“工业”“文化”“防卫斗争”“十月一日”“中国的城市”,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⑧成红舞:《波伏瓦与红色中国形象》,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引起了极大反响,对当时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⑨康桥编:《萨特和波厌娃:对新中国的观感》,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

近年来法国高校研究者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现代史研究呈上升趋势。⑩根据笔者梳理,主要有:克劳迪埃·加德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主德国的关系(1949—1989)》(Claudie Gardet,Les relations de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et de 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allemande(1949—1989)),柏林2000年版;朱利安·德安杰里:《民意表达对中国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人民之间的公共体系》(Julien Deangeli,L’expression de l’opinion publique sur Internet en RPC:Internet en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entre émancipation et création d’une opinion publique Paperback),巴黎2011年版;埃曼努尔·德拉格朗格:《中国和他过去的历史和记忆:抗日战争的纪念》(Emmanuelle Delagrange,La Chine et son passé:Histoire et Mémoire de la guerre sino- japonaise à travers les mémoriaux de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巴黎2014年版;弗朗斯瓦·克勒斯勒和塞巴斯蒂安·科林:《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的影响:语境和外交(1949—1972)》(Françoise Kreissler and Sébastien Colin,La France et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Contextes Et Répercussions De La Normalisation Diplomatique(1949—1972)),巴黎2017版;雷诺·于斯特和奥乐里·乐费洛奇:《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者》(Renaud Juste and Aurélie Le Floch,Mao Zedong:Fondateur de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巴黎2017年版;纪野·吉欧和达米安·乔森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概览——从1949年至今》(Gilles Guiheux and Damien Chaussende,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Histoire Générale De La Chine;1949 à Nos Jours),巴黎2018年版。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者,或受其老师的影响、或是自身习得,在编撰教材过程中,借鉴了有关内容。教科书概述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通过1958年大跃进、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6年毛泽东的权力移交、1978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1]Tle,Hatier,2014,p.80,p.80.书中对“毛泽东”(Mao Zedong)、“毛泽东思想”(Maoisme)、“集体主义”(Collectivisation)、“集权化”(Régime totalitaire)、“文化大革命”(Révolution culturelle)等名词作了解释。[12]Tle,Hatier,2014,p.80,p.80.在阐释“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抓住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尤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农民利益的思想和工人阶级的思想。①Tle,Hatier,2014,p.80,p.79,p.84.

法国教科书对该时期新中国形象的表述总体是客观的,同时也是“挑事的”。在描绘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版图中,凸显了西藏、新疆的“自治”问题、台湾的“主权问题”、1962年中印边界问题等。②Tle,Hatier,2014,p.80,p.79,p.84.总而言之,法国教科书对中国红色形象的描述源自早期来华的西方人的所见所闻,并经过毛泽东等一代人的努力逐渐清晰起来。红色不仅仅是残酷战争的血与泪,更是一种勤劳、向上、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

(二)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形象

法国历史教材对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过多提及。“一战”“二战”以及战后世界体系,冷战世界的形成及瓦解、联合国的建立等围绕着“德国——欧洲——美苏”关系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以章、节字样形式出现在该阶段教材中的数目极少。仅在初四教材目录中最后一章出现一处“Chine”字样。在二战后第三世界纷纷独立的地图中出现中国的版图,而该地图则是作为课外阅读附在正文后。

书中以“独立的新兴国家”为标题,用较多的篇幅详细描写了法属印度支那(1946—1954)的独立过程。③3e,Nathan,2016,pp.110—124.文章首先介绍越南独立的史实,在书的第116页附有一个300字左右的名词解释,内容关于胡志明于1945年就越南独立发表的宣言。此外,附在文章后的年鉴显示:1949年,中国共产党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统治;④原文没有白纸黑字写出到底援助了什么,“抗击法国殖民统治”是笔者自己加的。3e,Nathan,2016,p.116.最后,以“什么是第三世界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纷纷独立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启示”为思考题结束本章讨论。⑤3e,Nathan,2016,pp.110—124.高三教材则凸显了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所起到的领导者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以一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中起模范作用”。⑥Tle,Hatier,2014,p.80,p.79,p.84.“第三世界”这个词最先由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Alfred Sauvy)⑦阿尔弗雷德·索维(Alfred Sauvy),1898 出生于维伦纽夫德拉奥(Pyre Nees Erthurales),人口统计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国经济学家。于1952年8月14日在法国杂志《新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⑧该杂志创刊于1950 年,发表政治、经济和文学方面的评论。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等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法国教材同时肯定了万隆会议的作用,认为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风度,增进了亚非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与信任,给非洲同胞树立了良好的“老大哥”形象。

(三)“资本主义”形象

历史教科书(初四2016年版)第六章第一节以“邓小平带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为标题,⑨这里西方所说的邓小平的“资本主义”主要就“市场经济”而言。对比分析法国的社会主义。1871年法国工人起义成功后,建立了巴黎公社。1946年,通过选举,法国共产党曾经一度成为法国国会第一大党,但遭到资产阶级联合政党的压制,最终失败。事实证明,试图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法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实际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权。同理,法国即使知道中国走“资本主义”的几率为零,西方媒体还是“不遗余力”地将邓小平向世界推出中国新形象比作是一次“资本主义”模式的探索。认为邓小平改革开放导致“毛泽东时代的终结”,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的构想——新发展模式——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使得中国稳步走向现代化。

该部分的内容实则是法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反应。总体来说,书本以史实叙述,对邓小平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持肯定的态度。需要指出的是,法国历史教科书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形象,尤其是关于毛泽东时期中国红色形象的描述是比较早的。21世纪初,根据当时驻法记者的报道,在与一些法国中学生的交谈中,该名记者发现,这些法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从学生口中说出的频率最高的词是“文化大革命”。⑩详见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1080306.htm.,时间:2005 年12 月31 日,文章来源:《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夏瑾报道。而对比当下的法国历史教材,教科书对该时期中国形象的表述发生了些许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时期中国形象仍以一种“中国模式”的样板呈现给法国初高中学生。

三、冷战结束后的中国形象

法国历史教育界认为:今天学校的历史科目不应仅仅被视为理解和适用多元历史叙述的学科,更应该去剖析和定位当今的社会,这就需要历史教育家通过跨国、社会学式的历史分析和比较,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也在法国历史教科书里有具体体现。

法国中学教材关注苏联解体后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认为一超多强态势下,中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纷纷崛起,使得美苏争霸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在赶超美国;另一方面,中国崛起同样也带动东亚权力格局的变迁,尤其是与日本在海洋问题的关系上变得尤为凸显。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教材有:纳塔莉·帕拉萨编的《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Hachette,2016)、①Nathalie Plaza,Histoire Géographie EMC 5e,Hachette éducation,2016.马丁·伊弗内尔等编写的《历史地理》(Hatier,2016)初二、初三年级、②Martin Ivernel,Benjamin Villemagne,Jean Hubac,Histoire Géographie 4e,Hatier,2016. Martin Ivernel,Benjamin Villemagne,Jean Hubac,Histoire Géographie 5e,Hatier,2016.塞利尔·阿拉夫尼等人编写的《历史地理与公民教育》(Hachette,2016)、③Cyril Alavoine,Nicolas Barthelemy,Thomas Deguffroy,Histoire Géographie EMC 4e,Hachette éducation,2016.丽莎·阿达斯科等编撰的《历史地理》(Nathan,2016)④Lisa Adamski,Maria Aeschlimann,Laetitia Benbassat,Anne- Sophie Gras,Marjorie Placet,Marie- Pierre Saulze,Histoire Géographie 5e,Nathan,2016.和教辅一本(Le Monde,2011)。⑤Christophe Clavel,Reviser Son Bac avec le Monde:géographie terminale,Paris:Le Monde,2011.笔者将涉及到的中国元素归纳如下:

(一)中国崛起

其一,从世界货币体系看,美元在当今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具有约束力,美元在当今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已不复存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最先受到挑战,主要表现有:第一,日本和欧共体与美国激烈争夺世界市场;第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削弱;第三,日本和欧共体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在“太平洋的终结”一节下,认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并用中文拼音“guanmen”和法语“fermer la porte”解释了何谓“shutdown”。文章进一步指出给美国关上这门的正是习近平主席。⑥Le Monde,2011.

其二,从海洋力上看,中国同样具有“野心”。“中国”一词在该册教辅⑦Christophe Clavel,Reviser Son Bac avec le Monde:géographie terminale,Paris:Le Monde,2011.的第三章以节的名字出现。第三章的标题是“大国角逐”,其中有六篇文章,都提到中国问题:第一篇《日本vs中国:同区域的全球野心》,这篇文章写于2009年,作者是布鲁斯·佩德罗莱特(Brice Pedroletti)。文章就崛起中的中国与亚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之间的利害关系作分析。该册教辅提到当今世界依然被美国、欧盟和日本主导,将中国列入与其他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并列的新兴经济体。文中出现的“Japon”字样的文字有43处,而“Chine”字样出现频率高达88次。文章一开始,在比较中日海洋战略局势的优劣之前,首先介绍了法国本土的海洋实力以及它的重要性;接着,提到中国的时候,用“紧张局势”(tensions)一词来形容中国的海洋竞争。原文认为“中国的海岸线很长,这无疑会给中国海洋问题带来不小的挑战,例如在北极地区,中国的海洋问题主要表现在同挪威、俄罗斯、丹麦、加拿大的关系上”。在与日本的海洋问题相比较时,书中认为日本海洋格局的优势在于它拥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外,从日本的海洋密度来看,日本拥有较高的海洋密度,这有利于其对海岸线的管理运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相较而言日本自然而然就变得脆弱,尤其在海洋问题上的分歧也开始明朗化。

其三,从军事力量上看,中国对自己国家军事实力信心倍增。一篇题为《东京对中国军事力量忧心忡忡》(写于2012年8月1日)的文章,作者菲利普·麦斯梅(Philippe Mesmer)。文章认为同年7月31日周二日本公布的《防卫白皮书》,使得中日之间的紧张气氛骤然提升。文章还简要介绍了白皮书的内容、页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与往年相比,2012版白皮书对中国评估部分的篇幅略有增加。正是由于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日本在东亚已经成为一个重大事件,颠覆了过去100多年日本在东亚的“老大”地位,使得日本对中国的担忧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对“钓鱼岛”(Senkaku)一事,作者以日本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为例。7月2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称“日本会捍卫本国领土,包括钓鱼岛在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此的回应是:“日本方面所说的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说辞”。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形象逐渐清晰。第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突出。美国不再一家独霸,以中国为领导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迅速崛起;第二,中国对亚太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和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两者在联合国的作用也是不对等的,中国是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贸易组织发挥重要作用,从这点看就将日本甩在后面。”①Tle,Hatier,2014,p.397.尤其自21世纪以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成员国组成的APEC经济会议组织的召开,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彰显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二)“中国梦”

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国历史教材较为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时代主题。在“中国发展的角力”一章,简要叙述了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就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所作的发言。在引言处还可见“中国梦”(le rêve chinois)字样。②3e,Hachette,201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关该内容也主要围绕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展开。

第一,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城市化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Belin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职业高中会考(Bac pro)一年级历史地理教材(Histoire géographie 1re Bac pro-éducation civique),共210页。通过介绍中国沿海的情况,旨在了解中国为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所采用的战略。书中指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插图,使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步骤。在两页的介绍中,该教材节选了法国文献出版署双月刊《国际问题》2013年3、4月的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十大新兴城市(成都,武汉,东莞,天津,沈阳,杭州,宁波,青岛,西安和佛山)的发展情况。除此以外,教材中也通过面积、人口总量、人口密度、生产总值、外国直接投资、出口等数据比较,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

第二,从中国城市旅游产业角度来看,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在2016年版的《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目录中,出现两次关于中国的内容。第一处在书的第216页,标题为“谷歌地图下的上海”;第二处,“中国”以节的形式出现,标题为“中国的旅游业”,用地图描绘了中国几大旅游城市和景点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③4e,Hatier,2016,p.277.北京(首都)、长城(la Grande Muraille,用于抵御匈奴入侵)、平遥古城(古代中国封建城市)、西安(古秦皇首都)、桂林(中国独有的自然风光)、泰山(Taishan,中国五岳之一)、上海(concessions,以前的外国租借地)、香港(英国前殖民地)、澳门(游乐天堂,葡萄牙前殖民地)。中国大都市——上海是法国初三历史教科书的必修内容,该主题以节的形式出现在《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的第9章中。④4e,Hachette,2016.另外,在2016年版的《历史地理》教材中,涉及除大纲之外的中国内容就是中国的旅游业,但“中国”字样并未出现在标题里。在《地理》部分的第12章《旅游业的全球化》里,在书的260至261页,出现一幅大图幅的全球旅游业辐射图,书中指出中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属于国际旅游主要目的地。

第三,法国高中教材突出了中国的人口政策,关注中国民生问题。以2016 年Hatier 版的《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为例,在其目录中就发现以“中国”为标题的章节——“中国人口出生政策”,主要以数据分析的方法讲述改革开放以后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形势。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实施“计划生育”(limitation des naissances)的方法——独生子女政策(un enfant unique)——关于“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提倡。⑤5e,Hatier,2016,pp.202—203.除了对中国人口政策的解读之外,法国历史教材同样关注案例研究。书中节选法新社在2011年搜集的中国独生子女政策“见证人”的话语,来说明在当时违反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不能小觑:LIU Xue,1993年生,由于国家在当时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其母在怀第二个孩子时就被解雇,并罚款560欧元,而当时一对夫妇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欧元,而且这第二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户口,属于黑户,不能入学。①节选自:P. Saint- Paul,《La Chine dans le piège démographique》,le Figaro,3 mars 2015.

除此之外,2016年Hachette版的历史教材,着重分析如何控制人口增长,认为人口增长是中国几个世纪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却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决定终止独生子女政策。但问题是现今在中国培养一个孩子花销很大,书中指出:根据约定俗成的标准,父母需要给孩子买房,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送孩子上私教,以便未来能考上好大学,甚至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去国外留学,文章还指出许多中国父母没有经济条件养二胎。②5e,Hatier,2016,pp.212—213,pp.210—211.在《人口快速增长及其影响》这一单元,分析中国面对人口增长的挑战,分析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不同,这会对中国发展产生影响:例如中国人口在1960到2000年期间迅速增长,2000到2015年增长日渐缓慢,预计未来人口增长更加缓慢。尤其提到在2014年这一年,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连续出现三年下降,一些产业出现劳动力短缺。书中还关注中国需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退休金和医疗支出的增加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③5e,Hatier,2016,pp.212—213,pp.210—211.

从上述内容来看,法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基本依据中国国情,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虽然中国人口问题以及由其带来的诸多其他问题一时无法解决,但并不能否认中国的人均财富、扫盲率、智能手机数量、私家车、就医比例正在稳中上升,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④5e,Nathan,2016.

结 语

与10年前相比,法国历史教材涉及中国的内容增加了较大的比重,不仅仅局限于描写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还增加了古代汉朝、中国崛起、21世纪的中国等部分,使得法国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历史和文化。笔者认为,法国教科书在近几年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法国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者们意识到法国这一民族国家和个体社会都不可能孤立自处,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的命运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全球体系。法国自身也觉得不能仅仅囿于民族国家叙事的泥潭,而要追寻包括今天中国在内的世界历史内涵,探究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社会之间流变所带来的影响;第二,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学术的专业化带来知识结构的破碎化,这促使教科书的编撰者、研究者开始要求历史知识的整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应运而生。这种历史知识的整合正是基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因此,这种跨学科研究方法不仅是全球史的产物,它更是一种让欧洲人了解中国、丰富当地学生历史记忆的有效途径。纵观法国历史教科书涉及中国的内容,中国经济、政治、人口、城市等元素多角度地构成了中国具体的形象;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西方人无法不正视这一现象。从法国历史教科书中记录的中国形象来看,似乎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古往今来的大国形象”主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把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一种大国的复兴。不仅在法国,几乎所有的欧洲教材近几年都将中国的汉王朝、毛泽东时代以及崛起后的中国形象列为初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范围。⑤2018年9月19日下午,由杨彪教授主持研讨会,Alois Ecker先生主讲“欧洲教师教育比较研究:理论和方法论的反思”。会后笔者通过与奥地利初高中历史教材主要编写者之一的Bettina Paireder女士谈话得知。

法国除了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教科书之外,还有类似于我国的《一课一练》《高考考前辅导》之类的教辅材料(文中也采用了小部分教辅),这些都是涉及中国元素的主要载体。现今在法国通行的历史教材突出了中国崛起的内容,但同时也提到了中国发展的负面问题,例如空气污染:雾霾、⑥5e,Nathan,2016,pp.232—235.汽车尾气、冬季的煤炭燃烧等;较为频发的工业生产事故;经济发展不均;能源短缺、节水节电;⑦5e,Nathan,2016,pp.232—235.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出现肥胖问题等。⑧5e,Hatier,2016.综上,自21 世纪以来的法国教科书关于中国部分的编写,受西方媒体的影响较小,更多地受到全球史观下新一轮的教材编写范式影响。关乎中国的历史事件大都遵循基本史实,用词较为客观,不仅关心中国的时事政治,也关心中国民生问题。

猜你喜欢
法国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法国(三)
法国(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新历史
法国浪漫之旅(二)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