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琪 温召玮
摘 要:家庭是每个孩子人生的起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纽带的紧密关联度与互动方式将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处事方式,甚至会为孩子一生的人生轨迹打上烙印。孩子的成长本应该是父母双方与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近些年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愈加低龄化的显现,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父亲缺位;家庭;表现;原因分析
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只由父亲一方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20%,而关于儿童教育的网络调查显示:60.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的儿童缺失父亲的教育。而父亲在儿童社交能力、角色定位、性别认知、性格培育、气质培养、自我概念、婚恋观等各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显然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父亲缺位问题在我国却愈加严重,这是不利于孩童健康成长,社会良性发展的。下面将分析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父亲陪伴孩子成长时间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父亲只得拼命工作,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来支持小家庭的开支,甚至还要赡养双方父母,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此外还有一些特定职业性质的,比如乘务人员、安保人员、医护工作者、军人等,因工作性质原因不得不长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长期在外工作,为他人提供服务,为社会带来便捷,但会导致投入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平日难以直接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照顾与指导,从而无法很好的参与孩子的成长,无法对孩子有较好的陪伴教育。还有一些父亲即使工作岗位本身并不需要大量时间投入,但考虑到竞争、晋升、加薪等问题,或是因为父亲自身特点,如自尊心与进取心较强,或工作压力过大,考虑到效绩等问题,更愿意主动将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以期在岗位上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或取得更高的成就,实现自我满足感。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
二、父亲主动参与孩子成长的积极性整体偏低
受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分工的影響,父亲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提供者,更多的承担着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而按照传统观念对女性则是贤妻良母的期待,女性在家相夫教子,抚养儿女,赡养双亲,操持家务,照顾家人起居。而传统思想对男女两性角色的期待必然会影响男性对父亲角色的定位,因而在大多数父亲的观念里,在照顾孩子,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等理应由母亲负主要责任,甚至有些错误观念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就算是对孩子负责了。虽然现在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步入职场,开始经济独立,但在关心孩子成长方面,仍是母亲更为积极主动。据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家长会或者是亲子活动中,母亲的参与率更高。此外,父亲本身的受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参与孩童成长教育的程度。父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越多,在孩童的功课辅导及学业规划指导方面便更有利。且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父亲,对子女的期待越高,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因而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但是总体上父亲主动参与孩子成长教育的积极性还是略低。
三、父亲参与质量不高
虽然目前各中小学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合作,以期共同关注孩童成长问题,多方联系定位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一方面大多数学校并未有针对性的专门设计适合父亲与子女互动的游戏,而且由于父亲没有系统的经过沟通技巧与互动方式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对孩子的成长阶段特点、行为表现方式背后的含义理解比较陌生或有偏差,非常容易在与孩童沟通过程中出现没有耐心、暴躁、语气不耐烦等情况,影响与孩子的交流与情感互动,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疏离甚至恐惧感。另一方面因为男性自身不善于情感表达,在家庭中的形象经常表现为沉默寡言,默默付出。难以抹开面子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活动中,所以更多以工作为推脱而让母亲参加。即使父亲有时间、也有良好的态度希望参与到亲子互动中,但极可能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而很难为孩子提供相关的信息,这会阻碍参与质量的提高。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以高效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并渗入在家庭中。大量娱乐应用软件的出现,小视频等迅速填补了人们的空闲时间,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当前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娱乐模式,我们更多地将时间交与手机打发时间、寻求放松消遣,却难以避免地忽视了与孩子亲情的沟通与爱的陪伴。 “爸爸妈妈更喜欢和手机玩而不跟我玩,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一些文艺作品中都强烈地表达了当前孩童渴望父母陪伴的呼声。
家庭作为人成长发展的第一个塑造厂,它将影响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而父母双方都在其中发挥着独特又重大的作用。而父亲缺位问题则是更为突出明显,若是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长期缺位会对孩童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可逆的消极影响。所以,父亲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平衡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给与成长中的孩童更多关爱,掌握良好、正确、有效的沟通互动方式,使亲子关系更和谐,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更健全、更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郭索然,刘畅,郭幽圻. 社会变迁中父亲职能的凸显: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马爽,高然,王义卿,王晓华. 农村地区父亲参与现状及其幼儿发展的关系【J】学期教育研究. 2019(05)
[3]伍新春, 陈玲玲, 刘畅, 邢学玮. 中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6)
[4]梁艳,郭玲. 学前儿童教育中父亲缺位及其改善【J】学前教育研究.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