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落实习近平实践育人思想浅析

2020-05-06 09:05孙明霞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思政课立德树人

摘 要:习近平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总书记又突出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高校应从实践运行模式、评价体系、保障机等方面就来贯彻落实习近平实践育人思想。

关键词: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作了许多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总书记又突出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本文拟就高校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实践育人思想作一探析。

一、以“知行合一”为原则,构建高校思政课“四结合”实践运行模式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首先,课堂理论教学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和自身发展的疑虑困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讲好、讲清、讲深、讲透,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世情及国情,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成为持久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论认识,促进知行合一。因此,要设计具体实践育人方案,制定制度化、标准化实践教学措施,形成全覆盖、有实效、可持续的多样性实践模式,使课堂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二)他育与自育相结合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因此,思政课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整合,实现自育与他育相结合。既重视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自育意识,提高自育水平。罗杰斯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每次课堂前十分钟进行新闻播报或介绍最近读的一本书,让学生养成每天关注新闻时事,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查阅、整理资料,然后到课堂上采取讨论、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课堂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习惯及表达能力。此外,通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社会服务、参观访问和假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向善力、自律力等,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 因此,首先,要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旗帜鲜明地讲好党的理论,要有高度和深度,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有温度,接地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演讲、讨论、观看视频等实践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活跃思政课教学形式,开阔大学生视野,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第二课堂”主要有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三种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转识成智的升华。正如习近平所强调:“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 外化为实际行动, 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带来挑战。既要重视发挥传统思政课教学优势,又“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一方面,抓好线上平台,充分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和网络平台,开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APP,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培养文明的网络使用习惯。另一方面,拓展线下空间,构建适应学生心理需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形成网上网下两者之间互动互补的良性循环。

二、以科学性和操作性为准则,完善思政课实践评价标准和体系

把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列入思政课平时成绩,引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素质。以科学性和操作性为准则完善实践评价体系,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实现德育实践评价内容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单纯重视参与性分值积累的评定转向对学生参与形式、过程、具体活动及实践社会效益(应)的综合考量,真正全方位实现实践育人目标。二是要积极推行实践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及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试行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学校到实践基地考察评价等多种方式,力图对学生实践活动实效性进行客观评价。

三、以软硬件条件建设为基础,健全实践育人保障机制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 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构建各方联动、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实践教学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学院党政的强力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坚持党委为主抓,思政部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引导,各二级教学职能部门、学生处、团委、宣传中心、图书馆乃至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多个岗位的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

高校应本着合作共赢,以及锻炼学生、发展学生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和学生专业特点,选择对学校、学生和实践基地都有经济(社会)效益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此外,高校还要在大力给予财政支持的同时,积极鼓励实践经费投入的多元化,确保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德育实践的充分开展。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确保实践育人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普遍化。夸美纽斯认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哪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哪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哪里便一切松垮和混乱。”实践教学必须制定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确立明确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学时学分、项目式的教学方案。建立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优化德育实践的管理流程,全方位记录并展示学生在校期间包括言、行、举、止成长过程性数据,激发学生德育自育的内生动力,为德育实践评价提供原始资料支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新华社 ,2014-5-4.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發生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项目名称】 本文系2018年山东职业学院教研课题“高校思政课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JY- XY-201817;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体系建 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013。

【作者简介】 孙明霞(1969—),女,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思政课立德树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