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

2020-05-06 08:59王楠王心蕊罗婷婷余朝嵘李洁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行为知识艾滋病

王楠 王心蕊 罗婷婷 余朝嵘 李洁

摘 要:本次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为高校艾滋病防控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在研究方法上,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农学院343名本科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样本中有62.68%的学生来自大中城市,分析结果显示97.96%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78.13%的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46.36%的学生会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艾滋病患者,82.1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艾滋病知识宣讲工作起到正面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有資料显示: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0%以上是15~24岁青少年,每天有6 000名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青少年正成为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群体之一。近年来,我国各地青年学生中陆续出现HIV感染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观念开放和生活方式多样的今天,对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每天接触海量资讯, 思想最活跃、意识最前卫、行为最主动,并且他 (她) 们正处于性活跃期。因此,大学生作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 应成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故此我们进行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农学院2019年大一至大四学生,运用网络技术制作电子调查问卷,在各学院老师与班助的支持下共发放问卷350份,学生可通过手机端作答,最终回收问卷3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对所收集的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性别、年级等);(2)艾滋病相关知识,涵盖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3)对待艾滋病患者的相关态度及行为。

二、统计分析结果

(一)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112人,占32.65%,女性231人,占67.35%,与北京农学院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来自大中城市的有245人,占62.68%,来自小城市和城镇的有80人,占23.32%,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有48人,占13.99%;调查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为125人、72人、100人、46人,分别占比36.44%、20.99%、29.15%、13.41%。

(二)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方面,60.3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比较了解,其次有30.0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此外有8.16%的同学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与1.46%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见图1)。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对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比较了解。

图1 自我感觉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78.13%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15.45%的同学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讲座,通过纸质媒体的占2.92%,其他的占3.5%。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相关高校或部门以后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教育工作时可重点关注线上网络渠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图2 调查对象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途径

(四)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

调查显示,97.96%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关防控知识,2.04%认为没有必要了解。而在日常生活中,有114位调查对象十分关注艾滋病的相关发展,会主动关注相关新闻,占33.24%;有176位调查者会在国际艾滋病日前后等大规模宣传科普时才会去了解一些,占51.31%,有53位调查者觉得与自己无关,占15.45%。超过五成的大学生会在广泛的宣传普及下去关注艾滋病,所以可以抓住国际艾滋病日等重要时点,大规模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从而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艾滋病与自己无关,不会去关注相关动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教育工作,使其重视艾滋病的发展与动态。

在面对艾滋病患者时,五成以上的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患者时会持有正面的态度。仅有3位调查对象面对艾滋病患者会强硬要求其离开,占0.87%;78位调查对象会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尽量不与其接触;159位调查对象表示会像对待普通人一样来面对他们,占46.36%;41位调查对象表示会更加的关爱他们,占11.95%;还有62位调查对象无法确定自己面对艾滋病患者时会是什么态度,占18.08%(见图3)。我们可以看到过半的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患者时会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在面对艾滋病患者时不会歧视他们,能够做到正常对待或关爱他们。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心存芥蒂,尽力与其保持距离甚至要求其离开。艾滋病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一定效果,同时也需要继续开展。

图3 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

有将近八成的调查对象表示大学入学时需要做艾滋病相关检测。关于大学生入学时是否需要做艾滋病检测,272位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做相关检测,占79.3%;64位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看个人意愿,占18.66%;仅有7位调查对象认为没有必要做相关检测,占2.04%(见图4)。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入学时是需要做艾滋病相关方面的检测,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高校也可以在尊重个人隐私的条件下为大学生提供艾滋病检测的服务。这样既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便利地进行检测,高校也可以掌握一些数据,为后续继续开展艾滋病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图4 调查对象关于大学生入学时是否需要做艾滋病相关检测态度分布图

有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介意与患艾滋病的同学共同住在同一宿舍。共有225位调查对象同意与患艾滋病同学居住同一宿舍,占65.59%;有107人不同意住同一宿舍,占31.2%;此外还有11位调查对象认为无所谓,占3.21%。接近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表示可以接受,恐艾程度较低,但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拒绝与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同学共同居住,恐艾程度较高(见图5)。高校可继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降低学生的恐艾程度,营造一个良好友爱的校园氛围。

图5 调查对象关于与患艾滋病同学居住同一宿舍的态度分布情况

超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限制患艾滋病外国人入境。254位调查对象认为应该限制患艾滋病外国人入境,占74.05%;68位調查者认为不应该限制,占19.83%;还有21位调查者对此表示无所谓,占6.12%。2010年4月,中国取消了对患有艾滋病外国人的入境限制。在调查中,七成以上调查对象认为还是应该加强对患艾滋病的外国人的入境限制。政府可以加强相关问题的知识普及与教育,提高人们的相关认知。据此政府可以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向人们解释清楚政策背后的原因,消除人们的忧虑。同时加大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的稳定。

图6 调查对象关于是否应该限制患艾滋病外国人入境限制的态度分布情况

(五)大学生对于学校防艾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情况

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防艾工作持有肯定的态度。调查显示,有117位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防艾教育工作对自己有很大的作用,占34.11%,有167位调查对象认为对自己起到一定的作用,占48.69%,还有59位调查对象为对自己没有作用,占17.20%(见图7)。总体来看,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对学校的防艾工作持有积极肯定的评价,认为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校的一些工作确实影响到了学生,改变了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认知。高校也应继续开展相关防艾工作,加强防艾知识的教育与普及,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防艾意识,切实的起到教育的作用。

图7 调查对象对于学校防艾工作的评价情况

三、讨论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多数的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程度,并且对待艾滋病患者呈现一个关爱包容的态度,这既是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成果展现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控知识的主要的直接来源,有关高校或部门可借助新媒体建立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平台,丰富宣传途径,有针对性的普及防艾知识。同时还能看到也存在一些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恐艾程度较高,对待艾滋病患者较为抗拒,相关高校或部门在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教育工作时可重点关注恐艾程度较高的学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知晓率的提高和积极的态度,都直接影响对艾滋病的行为表现。

针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工作意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应该重视健康教育课的大课堂的重要性,有针对的进行脱敏教育,融入性教育知识,可将性教育作为重要知识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 ,结合心理卫生 、伦理道德等教育,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提升学 生安全意识;(2)培养高素质教师从而开展有趣多元、形式活泼的健康教育专题知识讲座,或开展预防艾滋病的选修课,让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提高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普及率;(3)通过活泼开放的形式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利用各重大节日尤其是世界艾滋病日与禁毒日开展宣传教育、开设健康热线、针对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开展教育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画、开展主题班会、设置预防艾滋病教育橱窗等等;四、动员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比如配合当地疾病防控中心开展宣传活动,丰富自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行为态度。

同时,社会与国家层面也应对高校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予以支持。如医院作为治疗和康复机构,预防工作尤其重要。如医院与学校可达成协议,定期到学校开展艾滋病专业知识讲座;应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可组织开展艾滋病检测。同时在艾滋病的宣传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不断提升宣传效果。国家应对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学校予以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建立协调卫生部门或机构与学校协同合作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娟,严钏元,田辉,等.宝鸡市2007~2016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45-1747.

[2] 林荣,程晓松,姜聚军,等.烟台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疫情通报落实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2):268-271.

[3] 吴文君,邓腊梅,陈卫建,等.新形势下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 (09):765-767.

[4] 贺莉萍,黄晓,周勇,等.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02):102-104.

[5] 花静,朱虹,古桂雄.综合性大学预防艾滋病知信行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04):338-341.

[6] 冷静,李莜青,叶红,等.合肥市两所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2):1291-1293.

[7] 吴尊友.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

[8] 苏云鹏,申元英,何梅,等.大理地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2):1243-1246.

作者简介:王楠(1998.04- ),男,北京农学院本科生,社会工作专业。

猜你喜欢
行为知识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