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摘 要:微课以形式短小精悍、内容简洁清晰的特点,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微课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尝、探索的手段之一。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微课更适用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是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微课;思政课;问题;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新媒体时代下,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尤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并且更有益于学生接受。
1 递进式问题导向教学的特征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是以“问题”为知识载体,引发思考,以“微课”为媒介,传达知识,有中心、有层次、有互动的教学模式,旨在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长规律,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放法,从而将知识传导给学生。
1.1 递进式问题导向教学具备时代性、潮流性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以问题导向为教学手段,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的选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规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困境主要集中在于理论无法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空洞过时、师生缺少互动,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变化、特征、趋势,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入心”“入脑”,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新时代大学生多数集中在90后、已经出现了少于00后学生,生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大数据、VR(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融入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资源不但丰富甚至过剩,学校和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如何建设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或者紧贴社会热点问题,把学生引导进入问题相关的情景中,展开思考和教学。
1.2 递进式问题导向教学中问题更具针对性
问题就是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学生关注的。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教学模式,问题的选择和提问方式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聚焦热为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问题的来源即符合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以是书本中的知识点,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題,一个微课阐述一个问题,在丰富的内容当中抓住根本,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社会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 递进式问题导更具备教学的层次性
递进式问题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的思考题是有着自身特点的。递进式的问题实际上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问题设计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设计更加严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问题提出—案例分析—理论解读”相互支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理论的理解深度。
从课程特点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中心脉络,微课的设计的以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以这一主线为基础,这本身就为本课程的微课设计提供了基本线索和思路。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这一主线为基础,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当基于前一问题解决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出新问题。
2 递进式问题导向微课的建设方法
递进式问题导向微课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问题抓取、师生互动、团队建设三个环节相互支撑。
2.1 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的设计,不但要求问题设置精准,逻辑性强,并且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问题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也是递进式问题导向微课设计的首要任务。
2.1.1 建构微课教学知识体系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微课问题之前要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知识点作为引领,在问题设计之前必须将书中的知识点嚼碎消化,弄懂弄通,搞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整体框架,才能深入浅出,找准重难点问题,问题抓取更精准。并且微课授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方式应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微课建设应结合课程大纲、微课特点、课程时常,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教学逻辑、教学语言。这需要课本知识体系的重难点进行设计和筛选,将知识框架变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知识点,满足一个微课将一个知识点。
2.1.2 问题的选择与设置是微课建设核心
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建设中,问题是选取及设计方式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以课程的知识点为中心,问题选取及设计应紧扣知识点。根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问题,引发思考,再进行阐释,让学生在短暂的几分钟内理解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且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维模式。因此要把握本校的校情、学情、学生特点,做到量体裁衣,使得提问方式接地气,理论内容有高度,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现象探索背后的本质。
下面介绍设计应用方案、整理分析学生反馈。
微课资源设计制作完成以后,需要有一个与其他教学过程,如测验、练习、课堂讨论等衔接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应随着学生学习反馈不断改进。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辅助应用,如“雨课堂”“为助教”“超星尔雅”等在线教学辅助应用,帮助教师做好微课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进行问卷调查、课堂测试、作业收集。通过这些应用的后台管理,进行学习过程监测、学习质量阶段性监测,收集学生们学习反馈和评价,以帮助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2.2 加强师生良性互动
著名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不要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学问,而是要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对于知识的探索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不应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在教学基础上相互发问。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者掌握一门技能,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应该是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除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叉提问,还可以借用“微信+微课”的方式进行讨论互动,利用课堂之外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思修课的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2.3 增强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教学团队建设是微课教学课程开发最重要的保障。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研究领域,选取相关2-3个问题,组建子教学团队,进行递进式问题导向之下的专题微课教学。
教学团队主要团队应为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称的一线教师,以不同的角度聚焦相同的问题,互通有无,各抒己见。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开发过程能够顺利,需要对微课建设人员进行有效分工。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团队构架至少为二级阶梯。团队主要负责人为教学团队的核心人员。负责人至少应具备思政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多年的教学经验,熟知课程发展和建设现状和趋势,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网络教学的经验、了解网络教学的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主要负责起草课程设计方案、课程研发、微课教案设计、主持研讨教学环节、教学脚本以及分镜头等定稿工作。
在教学团队的二级梯队中,主要为具体事务的落实人员,同样最好以一线教师为主。其中,教学设计教师,应该为直接接触学生的一线教师,具备高级职称和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同时熟悉网络教学。教学设计师在教学团队中是比较重要的工作人员,重要帮助教学负责人完成教案设计、课件内容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起草教学脚本和参与分镜头定稿工作。
课程主讲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哈,还要镜头感强,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配合开发制作人员完成网络课程的讲授和拍摄。
开发制作人员是课程建设的技术保障,可以是本校熟悉操作网络教学资源技术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外包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参与微课教材设计方案的研讨、脚本制作和分镜头定稿,合理地利用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画面设计技术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团队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这几类人员,团队成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 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的教学实效性
3.1 碎片化学习和知识体系整体构建的统一
在移动互联时代,使得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变成了可能,甚至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微课作为一种精简的、呈现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载体,在较小的教学单位中进行一个完整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现了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的变化。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教学搭载一定的教学平台,配套试题、教案、作业、测试、讨论以及教学反馈等扩展功能,使得微课教学有简单的微视频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移动的教学场景。既充分展示了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又满足了青年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粘性。
3.2 尊重教师个人主观意愿和教学团队创新的统一
传统《思想道德修养與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是以为老师主导教学,以说教、灌输等方式进行教学。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实行的是协同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个教室唱“独角戏”,也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由3-5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承担部分专题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优势,尊重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教学话语权。在微课制作和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创新,授课过程中轮流授课,充分展示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思想魅力。在这种授课模式下,更能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理论逻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