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华
散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笔法灵活,情感丰富,文辞华美。较之于其他文体,散文教学难度更大。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既感受散文之美,又兼顾散文的文体特征呢?
一、扣文眼,悟主旨之深
文眼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学习散文时,扣住“文眼”,能感受作者思想的脉搏,窥见文章的主旨。例如,讲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要关注开头的一句话:“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句中的“温晴”二字即为文眼。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冬景,表达出作者对济南这块宝地的热爱。品读杨绛的《老王》(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2课),则应留意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是文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着这句话里的三个重点词语“幸运的人”“不幸者”和“愧怍”层层探究剖析:“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文章,说说他们的幸与不幸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紧扣“文眼”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涉及了事件归纳、人物形象和写作主旨等话题,几乎涵盖了文本的所有内容。一个“文眼”,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二、抓线索,感结构之巧
散文是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的,行文上虽然纵横驰骋,无所羁绊,但并非杂乱无章,不讲章法,作者往往会用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把诸多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从整体上显得比较完整。所以,抓住散文中的线索,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精髓。
散文的构思脉络大致以情为线、以物为线、以理为线,要么以空间为线、以时间为线,或单线推进,或双线交织。例如《阿长与山海经》(统编本七年级下册第9课)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为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9课)以时空转换为线,《背影》(统编本八年级上册第13课)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等。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找到了牵牛鼻子的缰绳,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全文的材料是怎样围绕线索布局的,化整为零地把文章分解为各个部分,再把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在意思归结起来,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明白作者思路。
当然,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散文,抓線索还要以把握住散文的“神”为前提。例如《藤野先生》(统编本八年级上册第5课),除了写藤野先生这个主要人物,还涉及东京清朝留学生的赏樱花学跳舞、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污蔑,日本学生看枪杀中国人狂呼叫好等一系列看似与中心无关的事件。如果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梳理,挖掘出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与怀念的情感核心,则文中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在这种崇高情感的牵引下,都变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了。自此,作者明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别,暗写弃医从文的经历和爱国情怀,非但没有散乱之感,反而显示出结构的跌宕多变之美。
三、赏佳句,品语言之美
语文学科说到底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而散文优美精妙的语言自然是一大美点。能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散文都是字字珠玑、情文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美感。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从修辞、炼字、描写手法、特殊句式等角度,感知其美妙之处、深邃之意,受到美的熏陶。
执教朱自清《春》(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的“春风图”语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赏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以“杨柳风”喻春风,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像母亲一般亲切温柔;“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春风的味道;“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写春风中的乐音。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调动触觉、味觉、听觉等感官,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生动鲜活,如诗如画。只要细心研读教材,还可以找到很多教学的契机,如《济南的冬天》(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2课)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的“卧”字的妙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的特殊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体会和仿写,《背影》中作者对父亲为儿子爬铁道买橘子感人肺腑的肖像、动作描写等。
有些散文,语言含蓄蕴藉,寓丰富的内容于不言之中,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反复体会。例如《安塞腰鼓》(统编本八年级下册第4课)文末语句:“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粗犷雄浑、酣畅淋漓的安塞腰鼓突然停止了,四周归于一片静寂,这里以静反衬闹,有余音绕梁之感。体会这一点尚不太难,可为什么又说“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呢?是实写,还是另有深意?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是站在20世纪80年代回溯黄土高原的千百年时光,审视传统的乐舞,此时的黄土高原比较贫穷落后,一场安塞腰鼓的视觉盛宴,让作者精神振奋,萌生希望: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原来,“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希望的象征。以暗示的笔法写,意味更加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说的三点,都必须以“读”为抓手。读的形式多样化,个人泛读、全班齐读、小组分读、表演读等,可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初入新课,要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结构脉络;把握写作立意,寻找“文眼”,要选用跳读方式,重点突破;揣摩语言推敲字句,要采用精读细品的方式,咬文嚼字。如果有条件,教师范读,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