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西部在校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认知情况调查

2020-05-06 02:50闫鑫磊韩汶荧黄亚东崔娜于笑月郭艳
食品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路边摊食源性蒙古族

闫鑫磊*,韩汶荧,黄亚东,崔娜,于笑月,郭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人通过食用感染寄生虫生鲜制品或加工过程中未杀死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已发现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达30种以上[1-2]。人感染寄生虫患病后,会引发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癫痫瘫痪等临床症状[3],免疫力低下者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由感染食源性寄生虫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逐渐引起重视。

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达,居民对肉类制品的偏好性较高,因此感染食源性寄生虫概率相对较高;牲畜粪便中的虫卵污染水源也为饮水和食用新鲜果蔬埋下安全隐患;在校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外出聚餐概率增多,因此存在感染寄生虫且大规模爆发可能性;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内蒙古高校的聚集区,为大量获取数据提供条件。因此选取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有关食源性寄生虫认识情况的调查,以期为开展有目的性的宣传教育,扫清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的认识盲点,减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提供数据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以随机调查为主,同时兼顾内蒙古地区特色,适当提高蒙古族学生比例。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 757份。性别和民族构成比例为男生919人、女生1 838人;汉族1 414人、蒙古族1 106人。其中,男女比例基本符合该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性别比。

1.2 调查方法

调查涉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5个城市的15所高校,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进行现场发放问卷,采用匿名答题,有效作答时间20 min并现场收回[4];其他地区的调查问卷选择网上调查问卷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调查。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总体了解及关注情况

如图1所示,在调查的2 757人中,非常了解、了解一些、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和一点都不了解的人数分别为138人(5.01%),790人(28.65%),1 499人(54.37%)和330人(11.97%)。在对寄生虫关注情况的调查中有1 040人(37.72%)非常在意,甚至会专门学习有关食源性寄生虫的知识;880人(31.92%)有时会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的知识(图2)。结果表明,被调查大学生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的了解虽然不够,但大多数人已开始关注由食源性寄生虫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且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图1 对食源性寄生虫总体了解情况

图2 阅读和收看食源性寄生虫知识和视频的情况

2.2 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种类的知晓情况

如图3所示,在调查的2 757人中,1 678人(60.86%)听说过肺吸虫,而对于中国流行最广的肺吸虫的学名卫氏并殖吸虫仅563人(20.42%)了解;这种情况在蒙古族学生中更为明显,了解俗名肺吸虫有980人(88.61%),仅54人(4.88%)知晓其学名(图4)。说明媒体宣教有一定力度,但宣传大多限于科普层面,而少有深入的宣传教育,这可能是导致俗名和学名认知程度差异较大的原因。由图3可知,除肺吸虫以外被调查的大学生对其他的食源性寄生虫知晓情况均小于40%;而在蒙古族学生中这些寄生虫的选择率均在10%以下。说明被调查群体对于食源性寄生虫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故通过各种方式使大学生重视食源性寄生虫,有意识地加强食品安全防护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全球排名前十的食源性寄生虫分别是猪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旋毛虫、后睾科、蛔虫及克氏锥虫[5],其中大多数通过食用肉类制品途径感染人体,而蒙古族对肉类制品的偏好性较强,因此感染的概率大于汉族学生,而蒙古族学生对于这些寄生虫的了解情况明显低于汉族学生,因此在蒙古族学生中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图3 对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的知晓情况

图4 蒙古族大学生对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的知晓情况

2.3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的认识情况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后会引发一些症状,如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严重时会出现癫痫偏瘫,而临床上死亡病例较少。然而如图5所示,认为感染寄生虫会致死的大学生人数达1 446人(52.45%),造成如此高比例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对寄生虫认识不足产生恐惧所造成的。

图5 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的认识情况

2.4 大学生对寄生虫食源性传播途径的认识情况

从传播途径中防控可以有效地减少寄生虫的感染。被调查大学生对于食源性寄生虫传播途径的认识情况如图6所示,调查对象中1 094人(39.68%)认为喝生水会传播寄生虫,而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达,牲畜易感染如隐孢子虫等寄生虫,其排出的粪便所携带的虫卵进入环境可污染水源,喝生水较其他地区更易引起感染。在蒙古族学生中只有80人(7.23%)认为喝生水可以感染寄生虫(图7),远低于总体调查水平,应引起重视。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食品很容易感染肉中的寄生虫,然而只有不到半数人了解这些感染途径,由此可见加强寄生虫知识宣传教育任重道远。

图6 对食源性寄生虫传播途径的认识情况

图7 蒙古族学生对于导致食源性寄生虫传播的途径的认识情况

2.5 大学生对常见聚会饮食感染寄生虫可能性的认识情况

有些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频率低,但经常出现在聚会的餐桌上,因此容易引发集中性感染,如爆炒田螺、麻辣小龙虾、海鱼刺身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40%的大学生认为食用河鲜会引发感染,河鲜体内经常会感染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等。此外,只有不到30%的人认为食用海鱼刺身会感染寄生虫,海鱼虽然比河鲜更加安全,但有报道称,我国近海海鱼中异尖线虫检出率高达95.5%,其感染严重可导致呼吸障碍休克[6]。食用沾染寄生虫虫卵的果蔬也是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一个重要途径(如蛔虫),然而如图8所示,调查中有345人(12.51%)认为蔬菜沙拉可能会引起寄生虫感染。总体而言,大学生对于可能引起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食物了解程度较低。

图8 对可能引起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食物认识情况

2.6 大学生对路边摊的看法

路边摊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但其卫生状况较难保障,食物中很可能携有大量寄生虫。如图9所示,调查发现有1 931人(70.04%)认为路边摊不卫生,但是在吃路边摊的频率上,有1 015人(36.82%)选择基本1日1餐,272人(9.87%)每周吃2~3次(图10)。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清楚路边摊不卫生情况下,仍然保持高的食用频率,可能引发的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更让人担忧,对此大学生应加强自制力,减少去的次数或者选择食品安全有保障的餐馆用餐,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图9 大学生对路边摊的看法

图10 选择路边摊制作食品的频率

3 讨论

随着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已大大降低,因此大众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的意识逐渐减弱;同时饮食方式的改变和交通的便捷使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有了反弹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及时了解重点人群对食源性寄生虫的认识情况十分必要,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牛羊肉为内蒙古地区重要的畜肉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7];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生食、半生食海鱼河鲜等饮食方式在北方盛行,对此引起的安全问题更需予以重视[8]。禽畜、海鲜是食源性寄生虫的主要宿主,食用不当很可能感染如弓形虫、猪带绦虫、异尖线虫等寄生虫。调查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在校大学生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的了解匮乏,很多认识都还停留在表面;将近80%的大学生正有意识地关注食源性寄生虫,表明大学生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的关注度提高。调查了解到不足半数的大学生认为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会感染寄生虫,60%大学生不知道喝生水会引发感染,有345人(12.51%)认为食用新鲜蔬菜会感染寄生虫,而这些都是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食源性寄生虫认识存在较多误区和盲点,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增加,因此加强有关宣传教育迫在眉睫。

为增加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知识的了解,减少感染发生,建议高校设置食源性寄生虫相关选修课程和开展知识讲座;有关单位可组织专业人员进入社区普及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防控,以保障居民健康。

猜你喜欢
路边摊食源性蒙古族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印尼“智能”路边摊收入翻倍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