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理论在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2020-05-03 13:48刘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贫困生

摘 要:SFBT理论框架简单,能够短程快速解决心理问题,适合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习掌握。SFBT不追究原因,注重挖掘积极心理品质,特别适用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咨询。

关键词:SFBT;贫困生;积极心理

近年来,在扩招、学费上涨等因素影响下,进入高校的贫困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成为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在承受同样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下,贫困生的心理较一般普通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状态,这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校园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因此,如何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资助制度改革研究面前的重大课题。

以往针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首先看到的是他们长期的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问题,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常常给他们贴上问题标签,忽略了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和艰难生活造就的优秀品质,强化了“等、靠、要”思想,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贫困生们难以从教育帮助中获得独立生存的能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以下简称SFBT)在挖掘潜能和培育积极力量中,有着天然优势,对于培育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往文献中焦点咨询在此方面应用的论述也较少。

一、SFBT简介

(一)SFBT内涵及源起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又称聚焦于解决的短期心理咨询,在1987年由美国短期家庭治疗主要参与者Steve de shazer及其韩裔夫人Insoo Kim Berg以及有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医院等多元训练背景的工作人员在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Milwaukee)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而来。

(二)SFBT发展背景和基本精神

以往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模式均有三个要素组成,即探究问题起因,将问题归类,寻求解决方法。而SFBT只关注第三个要素,从解决问题入手,探讨问题不发生的情形,注重讨论如何解决当前问题从而展望未来。SFBT受到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来访者的问题是来自于自身语言构建,来访者观察事件的角度会影响对事件的认知,咨询师可以与来访者通过共同合作,重新构建对问题的认知,引导来访者调动过往经验和潜在的积极资源去解决问题。当前,SFBT已趋于成熟,并广泛的应用于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区、医院等领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SFBT基本精神是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来访者身上正向的资源。以正向的、指向未来,关注问题解决的积极态度促使来访者改变。

(三)SFBT主要观点和基本假设

假设1:事出并非有因。许多问题互相影响,互为因果。SFBT注重讨论当下可以做的内容取代探究问题成因。

假设2和第1项基本观点: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SFBT在问题症状后,寻找问题的正向功能,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假设3:不当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SFBT认为不当的解决方法常常带来更大的问题。

假设4和第二项基本观点:来访者本人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与咨询师合作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强调来访者自身的资源,更强调尊重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设5:从正向意义出发。强调来访者的正向力量、成功经验和可能性。

假设6:雪球效应和寻找例外。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发现例外发生时的情景,推动小小的例外改变,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

假设7:重新建构问题,创造改变。咨询师建构问题得以解决的情境,而且讨论出不只一种的解决方法,找出来访者的有效行为。

二、SFBT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适用性

(一)有助于解决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生都经历着长期贫苦的家庭生活,也正是由于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积极上进的品质,但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往往被贫困生所忽略,他们感受到的大多数是自卑、自我评价较低等负面情绪,SFBT是资源取向,注重挖掘来访者自身资源,调动来访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改变,咨询师对来访者做积极、正向的引导。

高校贫困生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大都具备较好的语言功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自我反省能力,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中成长。所遇到的问题,以一般心理问题居多,基本都是适应性问题、发展性的问题如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就业等居多,短程心理咨询完全可以解决,这些特别适用于短程、快速、有着多远理论背景的SFBT咨询技术。

SFBT着眼于问题解决,而非挖掘问题根源,这对于成长经历中伤痕累累,害怕追究过去的贫困生咨询较为适用。以往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基本都是问题导向,一般都需要将来访者的“伤口”重新揭开,进行治疗,最后“缝合伤口”。“伤口”打开的程度,以及“缝合”的技术都考验着咨询师本人的功底。如果处理不当,来访者将再次受到伤害。SFBT不需要这样的步骤,将来访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有效的维护了贫困生的自尊。

(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适用性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兼职的心理辅导员承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外,还承担者心理课程、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社团管理和危机干预等众多工作内容,师生比严重低于国家标准,很难专门针对贫困生群体进行深入、長期心理辅导。大量的基础性、较为简单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主要还是由二级分院心理工作站兼职心理辅导员负责。兼职心理辅导员主要工作精力还是在辅导员本身的工作职责上,工作强度大,内容繁杂,学习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时间有限,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远不及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能够用于专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时间也相对较少。

SFBT具有一般传统咨询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它强调短程,用时较少,着眼于解决问题,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SFBT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效率高且收效好。SFBT理论系统层次分明,相对于传统理论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和咨询师自身的理论系统有较好的融合,即使不全部使用SFBT的框架,仍旧可以把部分理论技术融合到咨询师自己的参照架构中。SFBT部分理论技术也可以独立运用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对于贫困生的谈心谈话过程中,打破了以往教师权威和教师主导的谈话方式,化解贫困生拘束紧张的情绪,降低阻抗,及时简捷、快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了工作技能和效率。

三、SFBT在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一)谈话前准备

不追究原因,有效保护贫困生的隐私。谈话过程中不关注贫困生问题形成的原因,也不对贫困生问题给予过多解释,直接针对目前展现问题展开工作。

(二)谈话启动

寻找正向意义。使用正常化技术,用严重程度较低的词汇概括来访者的问题,降低贫困生的焦虑情绪。询问贫困生来咨询前,都做了哪些努力,给予贫困生鼓励。

(三)建构目标

帮助贫困生澄清前来咨询的目的,建立咨询的工作目标。可以用目标架构(询问来访目标)、例外架构(寻找问题不发生的情景)、假设解决架构(假设问题全部解决会有何不同)来开展工作。

(四)挖掘资源

对贫困生做积极正向引导,帮助贫困生领悟并使用身边的资源。咨询过程中寻找例外发生的情况,寻找成功经验,使用振奋性引导和赞美语言,强化贫困生在例外发生时所展现的自身力量。

(五)推动改变

布置作业,强化改变。引导贫困生多做一点不一样的尝试,观察希望持续发生的事情,比较结果有何不同。

四、结语

教育工作者能够较为容易的掌握SFBT理论技术,且SFBT适合运用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但理论界尚有人认为,SFBT有其局限性,需要与其他理论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于需要情绪宣泄和人格存在问题的贫困生,仍待更多实证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1] 施伟娟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经济贫困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J].校园心理,2013(04):99-101.

[2] 钟志农.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小改变引发“滚雪球”效应[J].思想理论教育,2008(18):79-85.

[3] 钦国强,谢伟.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2007(20):81-83.

基金项目:文章为省级课题: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FDY502。

作者簡介:刘可(1981- ),女,汉族,江苏海安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职业指导。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贫困生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小学生感恩习惯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