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硕士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对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的必要性

2020-05-03 13:45李延林马腊梅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必要性实践教学

李延林 马腊梅

摘 要:透过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及其作用,本文分析了翻译硕士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在培养成高质量翻译人才过程中的必要性,以期为培养行业所需的高质量翻译人才做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翻译专业硕士生;高质量翻译人才;必要性

一、引言

在全球化热潮不断的今天,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与不断国际化,国际舞台上的我国正扮演着主足轻重的角色,因而与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意味着适应这种国际间交流的译员不是可以小觑的,必须高质量、高水平。因此,眼下应解决高端翻译人才奇缺问题。

二、高质量翻译人才的定位

传统上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界定不外乎于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PACTE提出了翻譯能力模式:一是双语能力,即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翻译活动时所必需的操作知识;二是语际能力,即指两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百科知识和相关主题知识的掌握;三是翻译知识,即对翻译的性质、过程和运作的表述知识;四是工具使用能力,即指运用各种资源和媒介的能力;五是策略能力,即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的技能;六是生理、心理能力,即指译者在翻译中有效控制认知机制中的各种要素的能力[1]。仲伟合、王斌华在《基础口译》一书中提出,优秀口译员应该具备:一是扎实的双语功底,对两种语言及其所涉及的文化达到“通晓”的程度;二是广博的知识面,能够从容应对各种不同领域的话题;三是熟练的翻译技能,出众的记忆力和优秀的听辨能力等: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五是懂得翻译礼仪,做到言谈举止得当[2]。由此可见,优秀的口笔译人才不但要拥有传统的翻译能力,还应具备娴熟的翻译技术能力,如计算机基本技能、信息检索、术语把握、辅助翻译工具使用能力、译后编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培养翻译专业硕士生成为高质量翻译人才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于2007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3]。相比于传统的学术学位教育,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更侧重于翻译人才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培养。然而有些院校未革新培养方式,培养中仍采用传统方式,导致所培养的翻译人才实践能力不够强,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故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增强翻译专业硕士生口笔译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翻译集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需要学习者长期大量的实践。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学目的是教授口笔译职业技能及相关的翻译职业知识,以达到培养职业译者的培养目标[4]。然而传统上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侧重理论研究,照搬学术型翻译教学的培养理念与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有效的翻译实践机会不多。在此模式下,他们通常翻译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则相对不足,遇翻译实战往往手足无措,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与传统翻译教学不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则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翻译专业硕士生提供各种模拟性甚至是实战性的翻译实践机会,以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例如,传统的英汉笔译课堂往往以教师阐述英汉语语言差异,然后学生进行笔译,最后教师从语言差异角度讲解译文的形式展开。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下,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入翻译公司实习,成为翻译团队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合作完成翻译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课堂所学的运用于口笔译工作,还要了解翻译项目的整体流程,并在项目后期根据译审或客户的反馈调整修改译文,并做实质性出评估。此外,在实习结束后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总结和思考、撰写翻译实践报告、分析该翻译实践中涉及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整个实践流程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翻译中了解译文质量评估的市场标准,获取并积累更多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还可通过翻译项目团队合作,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翻译项目管理,熟悉翻译公司的运作模式,帮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市场,直观地了解职场需求,从而能主动学习如何构建知识和技能结构、如何提高职场竞争力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其职业素养。对口译专业硕士生而言,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也不言而喻。口译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属于“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过程,[5]口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即时性对译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毫无疑问这些技能都是在实践中反复磨练而获得的。然而,目前的口译课程教学法过于单一,多数课程都是由教师播放录音或视频材料,然后随机抽选学生进行口译,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虽然此种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性作用,但在口译中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未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忽略了口译本身的交际性和现场感。此种教学体系下学生虽能在课堂上给出较为理想的译文,但往往难以胜任真正的口译实战。只有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下,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会议观摩、担任大型活动翻译志愿者、打通校企合作、建立翻译基地等诸多实践形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口译场合,在实践过程中去感受去磨练去收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步和成长。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口译技能,摸索出正确的练习方法;也能认识到自身与专业译员的差距,了解到市场需求,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更能收获除口译技巧外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必备的职业技能。

(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作为一种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具有极强的市场导向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专业学位的描述为:“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6]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学术型学位教育相比,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高层次、实践性强、高度职业化的优秀口笔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依托市场需求而建立发展,这一特性决定了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市场需求、顺应行业趋势。

相较于传统的翻译服务,如今的语言服务业的涵盖范围更广、内容更加多元、服务领域更为专业。其业务范围从简单的口笔译扩展到了整个语言服务外包,如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与运用、语言教学培训与相关咨询业务等。一个翻译项目的完成要经过翻译业务洽谈、审阅原稿、编写术语、分稿、译稿、合稿、审合译稿、排版、终审等多道程序,[7]整个项目的完成需要翻译、编辑、译审、技术、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由此可见,语言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掌握单纯的口笔译技能是完全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应具备“IT技能、项目经验、市场意识、跨文化交流、职业素质、行业知识以及本地化技能、术语管理、翻译技术、翻译工具、排版印刷和翻译管理等多种技能。”[8]然而,这些技能的培养环节融入当前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其弊端之一便是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难以完全满足翻译行业乃至整个语言服务行业对高端口笔译人才的需求。很多企业反映,翻译专业硕士生步入社会岗位后,大多无法直接上岗,即使经过一段時间的职业化岗前培训,也难以在企业解决行业运作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若欲将翻译专业硕士生培养成能身兼数职、具备多项相关能力以适应现代语言服务业市场发展趋势的高水平译员,就必须培养其翻译职业能力,而这些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立才能完成。

四、结语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是伴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产物。翻译硕士生的培养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市场为向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翻译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其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精确把握市场,从而从翻译专业硕士生成长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的高质量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PACTE. 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 Meta,2005(2):609-619.

[2]仲伟合,王斌华.口译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办〔2007〕11号文件"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附件一、附件二[Z].2007.

[4]仲伟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原则[J].东方翻译,2010(1):10-14.

[5]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8.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2

[7]柴明颎.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0(1).

[8]穆雷,仲伟合,王巍巍.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2013(1).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必要性实践教学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