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应该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以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却是名副其实的“学困生”,而且还备受学生的歧视,老师的冷落,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数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学困生成因分析,切实找到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学困生的转化找到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是培养公民的基础课程,必须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来说,由于学科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再加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致使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学困生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教师必须要从根源上去找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为学困生转化工作找到突破口。
一、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追踪
(一)家是孩子的生所,也是孩子的死所
鲁迅先生曾说过“家是孩子的生所,也是孩子的死所”,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的原件,而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家庭因素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在这个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很高,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造成孩子们心理压力很大,负担很重。因为家长的期望值很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值,家长就不问青红皂白进行训斥,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体罚。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和反感心理,进而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
2. 家长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对孩子进行放纵
还有家长认为自己那时候过得非常苦,这种苦难再也不能落到孩子的身上,不能让孩子也跟着手受罪,所有对于孩子是宠爱有加,认为只要孩子能健康,能快乐成长就行,至于读书能读多少算多少,因为家长不端正的态度,造成孩子对学习有了错误的认识,以至于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上出现“懒”“散”“慢”“混”等问题。
3. 家长不知道怎么样进行家庭教育,把孩子教育全部甩给学校
在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甚至有部分家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家长对于教育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去进行教育。其实,在访谈过程中,这些家长都表示“愿意让孩子多读书,再也不要像自己一样受罪了,要是不读书真的是寸步难行,说难听点,出门连厕所都找不到。另外,现在干什么都要签字,而自己又不识字,不会写,真的是吃力死了”这类家长迫于无奈,就把孩子扔给学校。其实,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法替代家庭教育这一部分的。
4. 原生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完整性,是不是原生态家庭对于孩子的整个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观察研究以及调查,我们会发现,在原生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比离异、再次组合、单亲或者孤儿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各方面习惯都好一点,心理会更加阳光,更加自信。而在离异家庭、孤儿家庭里面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比较阴暗、自卑,缺乏自信。这种孩子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就会进行错误归因,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久而久之就沦为学困生。
(二)不当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好老师能够成就一批学生,他就是孩子数学素养提升,兴趣建立的关键所在。而一个教育理念落后,只会填鸭式灌输,机械式教学的老师往往会抹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认为数学学习没有任何乐趣,最终会导致学生放弃数学的学习,从而沦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还有一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學模式,仍然坚信只要死记硬背,只要搞好题海战术就完全可以把小学数学成绩搞上去,于是就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共识,然后做题做题再做题,导致学生在题海中精疲力竭。其实这些老师忽略了数学学习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搞上去的,数学学习关键在于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学习思维,要活学活用。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些老师眼中只看重学习成绩好学生,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往往进行忽略,其实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有的学生智力发展有点慢,只要等一等,这类学生还是可以的。就如我经常所说的一样“老师就是园丁,而学生就是花园里面的花,这花不可能同时开放的,有迟有早,但是最终都会开放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管早点开放的“花”,把迟点开放的“花”就扔掉,也许迟点开放的花更加鲜艳。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成为数学学困生;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课堂讲解,不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使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困难重重。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很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就成为数学学困生。
(三)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很多人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偏差,认为只要有钱就无所不能,书读得多不如钱挣得多,“读书无用论”已经充斥整个社会,再加上现如今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岗位的学生越来越多,为此,更加加剧了人们对于“读书无用论”的认可,久而久之,小学生受到这种负面思想的影响,也就会在心里面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二、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努力营造一个温馨、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其实很多学生沦为学困生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家庭,家庭环境对于整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多陪陪孩子,陪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在家的时候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如果有什么异常应该及时深入了解并进行解决。另外如果学校开展重大活动,家长应该踊跃参加,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爱,心中就会充满阳光,这样可以增加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且还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培养。只有让心里面充满阳光,切实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学生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另外,家长在家里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好言传身教的表率带头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二)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才有意义可言。对此,我们就要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定要遵从孩子的天性,爱玩、好动、对什么都好奇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共性,也是孩子的天性,为此在教学中想办法把孩子的这种天性与学习高度融合在一起。另外要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数学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改变他们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来。
首先,教师要不断要求这些学困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多思考,把不懂的地方圈出来,以便在上课的时候重点去学习。教师还要对学生预习完成情况进行落实,对于没有完成的学生进行调查,搞清楚他们不预习的原因所在,然后适时调整对策。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有意识提问这些学困生,鼓励他们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这些学困生起初回答错误,老师也一定要从这孩子身上找出一个闪光点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他们也有存在的价值,让他们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很在乎他们的。
最后,在课后,老师还要给这些学困生布置相应的数学作业,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分层布置,千万不能一刀切,给这些孩子布置最基本的作业就可以了,难度不宜太高。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或者看书弄清楚当天的知识点,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作业,不凑合、不抄袭,认认真真、规规范范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老师次日要对这些学困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同时对不会做空下来的学生进行谈心交流,找到学生不会做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社会方面要进行正向价值导向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很多人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偏差,认为只要有钱有权就无所不能,对于读书,对于文化人持一种瞧不起的态度,有钱人可以花天酒地,可以耀武扬威。但是高学历的老师、普通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薪水低,勉强能够养家糊口,谈不上大手花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更谈不上欢天酒地。这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无形中就会给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一种价值观的负向引导,这种情况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长,更不利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慢慢就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总之,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挖掘他们鲜为人知的更深层次的因素,只有我们搞清楚了根源,我们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策略。相信只要有教师用耐心、爱心、信心,抱着“决不放弃一个孩子的信念”,学困生转化工作定能取得很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晨菲.初中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界定研究: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分析与思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黄昌虎.农村留守小学生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以钦南区那彭镇小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6.
[3]杨红红.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商,2013(17):329.
[4]李斌.特殊學生理应特殊教育[J].文学教育,2016(3).
作者简介:李宝林,甘肃省临夏市,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