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兴,杨舒涵,张春悦,刘迪,王瑞,吴晴,缪天琳,2*,罗志文,2*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鸟击防控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鸟类群落组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环境的优劣程度,机场要求对鸟类的活动进行干扰和控制,鸟类的分布和数量也随之波动。机场周边环境复杂,人为干扰较少,为许多冬季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1]。本文是对五大连池德都机场的冬季鸟类进行调查研究,对鸟类的种类、数量、生境等进行分析,为佳木斯地区鸟类资源库建设补充新的数据,同时为当地的生态规划及建设提供参考。
五大连池德都机场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市五大连池市南部万发村北侧,距市区9 km,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很大,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约0 ℃,年均降水量为510 mm左右。
五大连池机场内基本无木本植物生长,周边为以玉米为主大面积的农田和树林等,为昆虫和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机场广场区栽培多为灌木、观赏花卉和人工草地。栽培了包括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玉簪(Hostaplantaginea)、波斯菊(Cosmosbipinnata)、野火球(Trifoliumlupinaster)等草本植物[2]。
本轮调查采用样带法对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冬季鸟类进行样线调查,共设计了8条样线,样带范围基本涵盖了机场及周边的所有生境类型。包括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草地、裸地以及其他建筑物,总长度约为6 km。每月分别沿着8条样线进行分组调查,调查时间为早7点~11点,下午15时~17时。以1~1.5 km/h的速度行进,观察样带30~50 m范围内的鸟类活动情况,记录其鸟类的种类及数量。为避免重复计数,样带后方飞来的鸟类个体不予统计。对于无法确定的种类用8倍单筒望远镜记录鸟类的飞行特点及鸣叫特征,用长焦相机拍摄鸟类照片,再根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野鸟图鉴》等文献进行分析鉴定[3-4]。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各种鸟类的出现率:
出现率=不同种类的鸟每次调查记录的数量(只)/调查时长(h)。
出现率小于0.5只/h的为稀有种,出现率为0.5~5只/h的鸟种为常见种,出现率大于5只/h的种类为优势种。
鸟类的分类、拉丁名及居留型等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东北鸟类图鉴》等文献[5-8]。
调查结果发现共记录机场鸟类共7目15科23属27种[9-13],其中雀形目鸟类13种(48%),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各有3种(11%)。鸽形目、鸡形目、鹃形目和形目鸟类各有2种(7%)。优势种为喜鹊、灰喜鹊、乌鸦和麻雀共4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红隼、红脚隼、毛脚鵟、长耳鸮、短耳鸮、鸺鹠共6种,见表1。
表1 五大连池德都机场鸟类群落的基本组成及分布区域
注:*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P:旅鸟;R:留鸟;W:冬候鸟;+:稀有种;++:常见种;+++:优势种。生境:A:针叶林;B: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灌木丛;E:草地; F:裸地;G:建筑物;H:其他。
五大连池德都机场为鸟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栖息地,但与其他支线机场相比,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冬季鸟类种类较少,这可能与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在市南郊,其绿化面积较小、冬季气温较低有关。研究发现,阔叶林为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在此活动的鸟类为17种,占63%。而此次发现部分鸟类栖息在建筑物中,占鸟种的41%。如喜鹊、灰喜鹊、麻雀等经常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停留,说明人类的活动影响鸟类部分的行为习性,鸟类也逐渐适应城市化发展。
鸟类是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但为了保证航空安全,我们必须加大防范力度,希望机场加强对鸟类资源的科普宣传,通过采取切断鸟类食物源的方法来减少鸟类在机场活动,有助于通过控制植物和昆虫数量来降低机场鸟击事件的发生,为我省其他支线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发挥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