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惠及范围及其支出规模也在继续扩展。 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得出,2010 ~2017 年,社会保障相关财政支出绝对额大幅增加,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有小幅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仍不均衡、贫困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即将由快速进入高速阶段,导致我国社保相对水平较低,提升我国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成为缓解当前社保压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社会保障惠及范围明显扩大、社会保障相关支出规模持续上升等显著调节社会需求的效果与政府公共财政政策的运用效果有很大关系。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来自地方政府,政府间财政分权状态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保支出效率与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影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因素。
1. 研究方法与测度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作为相对效率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将若干个投入指标与若干个产出指标综合成为单一效率评价指标的典型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中最通用的有两种模型,一是既定条件为规模报酬不变的C2R模型,二是既定条件为规模报酬可变的BC2模型,由于社会保障支出存在规模经济效益,所以选取第二种。
2. 指标选取
利用当前公认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时效性,以全国各省区(西藏因数据不全,不在统计之列)8 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0~2017 年,数据选自2011 ~2018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
由于我国各类年鉴目前公布的财政支出相关数据中,有关社保类支出的数据主要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三个项目,因此将这三项作为投入指标的选取标准;为使所有决策单元即30 个省区的测算指标口径保持一致,采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财政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三项支出分别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投入指标;参考胡扬名、朱娟等学者对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研究,采用养老保险覆盖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生育保险覆盖率、工伤保险覆盖率、参加失业保险率和城镇就业率作为产出指标。
3. DEA 评价结果
借助Deap2.1 软件对数据展开数据包络分析,采用投入导向(Input-Oriented)对我国2010~2017 年各省区的综合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以及规模报酬进行了静态分析。 分析我国2017 年省域经济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程度(表1)可得,各地区的TE、PTE、SE 以及规模报酬都具有鲜明的地区差异性,社会保障支出效率表现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现状。
(1)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指随着各省区的经济与财力的发展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资金的利用率。 由表1 可知,2017 年30 个省区中,只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新疆共7 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投入资金利用率有效;而其余地区的社会保障投入资金利用率无效。 纯技术效率低于0.8 的地区有14 个,尤其低的是四川、山西、湖北3 个省。 通过省域对比分析发现,社会保障投入资金利用效率最高的地区除新疆以外都分布于东部,利用率低的地区大多分布于中部和西部,东部地区的平均PTE 为0.926,高于西部的0.805、中部的0.760。 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地区间社会保障资金利用合理度及受保障群体的覆盖率都表现出很大差距。
(2)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是指一个地区经济财政投入总量与社会保障投入资金是否相适应。 由表1 可知,2017 年30 个省区中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新疆共7 个地区的规模效率是有效的,说明以上7 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较多,其经济财政投入总量基本满足了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而其余23 个地区的规模效率是无效的。 由于30 个地区的规模效率全部高于0.9,因此,我国总体社会保障规模效率水平较高,支出规模与最优规模差距不大,全国平均SE 值为0.992。
(3)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综合效率代表了一个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整体状况。 由表1 可知,2017 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新疆7 个省市自治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有效,综合效率也有效。 2017 年30 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5 个省市自治区综合技术效率值处于0.8 ~1 之间,占全部样本数量的1/2;效率较低的地区为四川、山西、湖北等地。 从平均结果来看,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TE 值为0.760,存在约24.0%的投入浪费。 在规模收益状况方面,大多数地区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状态。
1. 变量选择
(1)社会保障支出效率
由于着重考察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因此选取BC2模型的DEA 方法测算出的综合效率值做被解释变量。
(2)财政分权度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政分权通过影响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而也直接影响地方社会保障的提供,故选取财政分权做核心解释变量。 学术界对财政分权的测度通常分为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自主度三种指标。 陈硕和高琳对以上三种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认为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的指标都面临相同的分母,分子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财政收支规模的相对大小,这种计算方式对于跨国研究是适用的,而对于单一国家的研究会存在问题;龚锋和雷欣通过多维财政分权评价体系的建立,将预算内外收支、人口和经济规模都考虑在内提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测度方法。 借鉴以上四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采用如下公式衡量财政分权度:
(3)控制变量
①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反映了一个省(市、自治区)的GDP 增长幅度,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地区技术进步越快。 用GDP 增长率来研究经济增长对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影响。
②老龄化人口。 用65 岁以上人口数(万人)来衡量这一指标。
③贫困人口。 以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数之和(万人)来衡量这一指标。
④虚拟变量。 为衡量东部地区地理区位差异,令D =1代表东部地区的虚拟变量,其余地区取0。
2. 模型设定
为检验上述因素对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影响,构建以下Tobit 模型:
其中,Yi,t表示2011~2017 年第i个省区各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β为待定系数,Xi,t为各个控制变量,具体内容已在上文详细说明,εi,t为均值0,方差服从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项。
运用Stata 15 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Tobit 回归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采取如下步骤进行回归:第一,模型(1)、(2)、(3)不存在控制变量,仅分别对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主度与社会保障效率值进行简单回归,起到对照作用;第二,模型(4)、(5)、(6)分别在模型(1)、(2)、(3)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第三,模型(4)为从财政支出分权角度研究社会保障效率值,模型(5)为从财政收入分权角度研究社会保障效率值,模型(6)为从财政自主度角度研究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值。
表2 模型回归结果
续表
通过解读模型(1)、(2)、(3)的结果可以发现,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自主度这三个分权指标对社会保障效率值的影响都是正向的,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财政分权有助于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提高。
通过解读模型(4)可得,将4 个控制变量全部纳入方程以后,财政支出分权仍显著正向影响着社会保障效率值。 同时观察控制变量可得:经济增长率对社会保障综合效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为正,说明通过提高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地方经济加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减少,从而有助于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效率的提高;老龄化人口与贫困人口的增加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提高,由此反映了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与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背景下合理增大财政对社保支持能力的重要性,虽然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二者的系数很低,这可能是由于样本规模较小、数据不充分导致;虚拟变量对社会保障效率的影响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与前文通过DEA 对综合效率的测算和分析结果相照应,即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较高,说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贫困人口相对不多,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少。
模型(5)、(6)与模型(4)的结果大致相同,且变量几乎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故不再赘述。 可以发现,控制变量符号基本符合预期,并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财政分权正向显著地影响着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故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提高财政分权度,增大专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同时强化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增长、尽量减少老年人口对经济财政的负面冲击与加大扶贫力度,以及加大中部和西部的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效率。
本文立足财政视角分析地方财政社保支出效率,讨论了财政分权及其他相关变量对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影响,由于我国各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投入产出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目前我国社保效率偏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财政分权度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虽然目前的财政分权仍存在许多缺陷,但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度可以有效增大各地区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规模,有利于社保资金使用率的提高;其次,经济增长率和东部地区发展状况对地方政府社保支出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说明我国应改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以支持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不断提高;最后,老龄化人口和贫困人口对地方财政社保效率具有阻碍作用,而我国正处于老龄人口加速上升阶段以及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