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①

2020-05-02 05:34凌远华朱嘉俊
市场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整第二产业变动

凌远华,朱嘉俊,文 珠,龙 燕,刘 炜,乐 星

一、 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江西省经济飞速发展。 江西省统计局现有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在1979~2018 年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10.3%。 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 年的87.00 亿元到2018 年的21984.8 亿元,经济呈持续增长且加速增长的态势。

即便如此,江西省的产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滞后状态。 江西作为中部成员,且地处华东,成为发展洼地。 发展挑战更加巨大。 从整体上看,江西的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的加工度不高、产业投资存在明显的逆比较优势、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从而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为此,本文重点分析江西省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日后江西省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二、 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及经济增长历程

(一)产业结构变动历程分析

1. 与全国对比

江西省人口众多,自然与农业资源丰富,是历史上的农业大省。 基于此,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加速发展时,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横向比较国内其他省份,江西省在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比例分配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8 年,江西省的第一产业产值占全省GDP 的8.54%,与其他省份相比在国内位于第17 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与第一产业比重低于5%的省份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值为46.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国排名3 位,仅低于陕西和福建。 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4.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2%。 在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陕西,与第一名的北京存在36.14%的差距。

2. 省内各地区对比

江西省一共有11 个设区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与历史发展水平等的差异使得各市的产业结构在发展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各市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根据2018 年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全省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占比都没有达到50%,其中还有6 个市都在45%以下,说明江西省的第三产业比较落后。 从第二产业看,大部分占比在45%左右,比较平均,其中鹰潭、南昌、九江的第二产业占比在50%以上,属于第二产业制造业发达城市。 相比之下江西省第一产业占比在各区域差别就很大,根据产值占比发展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比应该在6% ~8%左右比较正常。 江西属于中国的农业大省,是粮食的主要种植基地之一,所以全省第一产业占比略高全国水平合理,根据获得的资料可知,南昌、萍乡、新余这三个市第一产业的占比还不足6%,而像抚州、宜春这几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超过了12%,说明江西省内各地区第一产业差距很大,也导致了各地区的国民收入产生很大的差别。

3.省内总体变迁状况

总体上来看,三次产值都是呈上升趋势的,根据三次产业占比情况,可以将改革开放后江西产业结构的情况大体上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1978~1992 年,农业在江西的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比重呈现出“一、二、三”结构。 第二时期是1993 ~1995 年,三次产业比重转变为“二、一、三”结构,这一时期是江西省经济调整的时期,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占经济总量比重第一,但是比重略有下降。 同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保持上升态势。 1996~2002 年为第三个时期,三次产业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结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与之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 这一时期,第三产业占比最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显示出江西省工业化进程的乏力与缓慢。 2003 ~2018 年为第四时期,三次产业比重呈现出“二、三、一”结构。 第二和第三产业持续发力,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延续下降,到2018 年产值比重已经降到8.6%。 在2003~2010 年第二产业发展最为迅速,产值比重曾一度超过50%,第三产业则保持稳定。 但在2011~2018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并与比重不断下降的第二产业越来越接近。 该阶段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二)经济增长历程分析

1. 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处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相对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 但分析江西近几十年的发展,总的来说,经济也是处于逐年不断上升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整体上逐年上升,且在2011 年突破10000 亿元大关,2018 年已达21984.8 亿元。 从人均GDP来看,江西省人均GDP 从1978 年到2018 年飞速增加,从改革开放时的276 元到2018 年人均GDP 已经达到47434 元,但与全国2018 年人均GDP 达到64644 元比较,江西省的人均GDP 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左右。 从2018 年来看,江西省全省GDP 排名位于全国第16 位,而人均GDP 排名第26 位,由此可以看出江西与其他地区比较还比较落后,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而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江西省在全国历史上的定位就是农业大省,地处中部地区,又没有得到国家过多的政策支持,所以在发展中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

2. 增长速度存在波动

从增长速度上来看,江西省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波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年份为1980 年的4.2%,最高的则在1979 年达到了15.8%。 这其中,首先是因为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使得各地区的经济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可能因为前一两年经济增长过快导致1980 年出现经济疲惫,使得江西省的经济增长率急剧下滑。 2000 年以前,江西省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上是几年高速度几年低速度,增长速度波动较大。 2004 年在工业、投资和消费的强劲拉动下,不仅经济快速的提高而且不像之前一样波动剧烈,高增长率维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随之2010 年雪灾、全球经济危机等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以及我国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民生、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省市的关注,而淡化了对GDP 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江西省在2010 年之后,增长速度也持续下降,经济相对造成较大的落差,增速放缓。

3. 地区发展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来看,江西省经济总产出存在严重的区域分布不均。 从人均产值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以省会南昌为界的靠北地区人均收入较高,而南昌以南的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说明南北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且江西省还存在严重的“一城独大”现象。 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一直是江西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GDP 量和人均GDP 多年来一直远超于省内其他各市,占全省经济的最大比例。 仅从2018 年数据来看,在江西省各市中,南昌GDP 达5274.67 亿元,占全省GDP 的23.99%。 赣州、九江、上饶、宜春都已经达到2000 亿大关,而景德镇和鹰潭虽然在总量上面连1000 亿元的大关都没有过,但是人均生产值却处于江西的中上游。 就增长率而言,各市、各地区的差异不大,总体上都维持在8%~9%的水平之间。

三、 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一)选取数据

为了证实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将产业的变化情况指标化,即把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具体用数值表示:

研究上一般将某一个时期看作基期,考察对象的产业结构变动指标以三次产业实际产出与实际GDP 占比表示,它的公式可以表达为:

其中,产业结构变动指数为I,在t时刻第i产业的产出占GDP 的比重为Wi,t,Yi,t是t时刻第i产业的实际产出,Yi,0是我们选择基期的第i产业的实际产出。

取江西的1978~2018 年实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为样本数据(来源为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江西省统计年鉴)分别记为GDP 和CYJG,为消除异方差,数据都经过对数处理,记为lnGDP,lnCYJG。

(二)实证分析

采用VAR 模型,回归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取各个时间序列,解释变量即为这些时间序列的P阶滞后期。 将时间序列间的关系作为VAR 模型考察对象,所以对经济理论并不严格依赖。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可以全面地分析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且对参数不施加零约束。

1.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10.0 对各序列进行ADF 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序列lnGDP、lnCYJG 都是非平稳的,而序列ΔlnGDP、ΔlnJYJG 通过单位根检验,是平稳序列,则ΔlnGDP、ΔlnJYJG 为一阶单整序列。

表1 1978~2018 年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2. VAR 模型确定

根据SC 和AIC 的越小模型越好原则,通过比较不同分布滞后模型的拟合优度确定出最佳的滞后阶数,再确定协整中的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并使用EViews 对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进行协整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下,得到了lnGDP 和lnCYJG 之间的协整关系,标准化的协整方程为:

R2=0.999255,说明估计模型中的方程拟合程度高,且SC和AIC 值都较小,该模型建立合理。 为了准确判断VAR 模型的稳定性,用AR 单位根图判断,可看出单位圆内的点都位于单位圆内,由此说明建立的VAR 模型稳定,当模型中某个变量产生一个冲击时,其他变量随之改变,但当时间推移,这种冲击产生的影响逐渐消失,系统趋于稳定。 由此可以得出,江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

3. 序列的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产量质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文通过协整检验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协整检验的前提是被检验的变量应为平稳序列,如果不满足这一前提,那么变量也应该至少是同阶单整的。

本文采用的是Trace 检验协整检验,协整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race 检验协整检验结果

由此得出,在5%显著水平下,江西省经济增长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的协整方程为:lnCYJG=1.082071lnGDP

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1%,江西省的实际GDP 将会增加1.082071%。

4. 误差修正模型

在长期协整关系被确定后,检验残差序列,发现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现象,由此,使用VCE 模型来进一步分析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误差修正项为:

根据上述误差修正项,可得出VEC 模型为:

上述模型的AIC 为-8.969987,SC 值为-8.366666,两个数据都很小,可得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 根据以上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实际总产出变化(经济增长)的短期偏离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每年实际经济增长的偏差都有一定的修正。

5.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短期作用机制与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关系检验,由表3 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下,lnGDP 是lnCYJG 的格兰杰原因,即经济增长会导致产业结构变动,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四、 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本文得出的结论为:第一,江西省产业结构呈现出由低级结构转向高级结构演变的规律性,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但是全省主要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主要是以一些粗加工制造业来带动江西经济的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经济取得了斐然成就,生产总值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波动比较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出现“一市独大”的省会城市领先发展的现象。 第三,从江西来看,1978~2018 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是江西省经济增长推动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进而使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直接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知道,产业结构转换不尽合理就不足以实现资源的充分流动以及最优配置。 应合理促进江西产业结构变动,发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优势,促进江西经济增长。

1978 ~2018 年间,江西省经济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全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也趋于合理,但较之发达省份或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 因此,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结合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适规律,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适合国际国内发展,尽快减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升级产业结构,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为第一产业仍是关键,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扩大第二产业的投资,巩固其在三大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保障其内部主导行业加速发展,发挥其对整个产业的积极促进作用,实现产业内部资源的充分有效配置,形成以某行业为主导,多行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格局。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提高其产业竞争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其中包括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加快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江西省的产业价值链地位;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江西省经济增长是其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即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江西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江西省应该着力推动省内经济增长从而达到产业结构由低级转向高级化的目的。 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又能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 以产业特征和区位优势为基础,引导强化产业集聚理念,确定优势产业,树立产业标兵,以龙头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建立经济园区,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具有竞争力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区。 江西省现有的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汇聚了一大批具有高新技术的优质企业,已经在形成产业集群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猜你喜欢
协整第二产业变动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变动的是心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