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但随着各民族交流频繁及社会不断发展,白族文化流失现象愈加严重。而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新兴分支学科,它不仅在丰富、发展人类学学科理论和方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影视人类学也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型媒介。本文旨在阐述影视人类学在促进白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应用及其意义。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白族;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一、白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就物质文化而言,白族的建筑、雕刻都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白族的雕刻艺术闻名于世,主要体现于石雕和木雕。石雕以剑川石钟山石窟和大理国经幢为代表。开凿于南诏大理国年间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誉。大理国经幢造型优美,雕刻技术精湛,具有密宗佛教造像的特点,被誉为“滇中艺术极品”。白族木雕主要运用于宫廷庙宇、民居建筑的装饰上,尤以剑川木雕最为出名。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屏风就是出自剑川木匠之手。
就非物质文化而言,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个种类。白族民居彩绘、白族扎染技艺、白族绕三灵、白族三道茶都被收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中。白剧、三月街、石宝山歌会、白族大本曲被收录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未进入非遗名录的白族本主节、火把节、银饰制造工艺等等都极具代表性和独特性,蕴含了白族文化的内涵,体现了白家儿女的勤劳与智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产物,也是体现民族文化的象征物。
二、白族文化的流失现象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在这种高频的交流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开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白族的某些文化特征开始显得不再明显。再加之,如今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白族传统文化极大地受到现代文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白族文化流失非常严重。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白语,不穿传统服饰,不知传统节日的流程和意义等等。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三、影视人类学在白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
庄孔韶先生对影视人类学的定义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影视人类学为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一)拍摄图片
拍摄图片是影视人类学在保护和传承中白族文化最基础的应用。对于人类学学科而言,图片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通过图片可以最为直观准确地了解白族的文化。比如,通过镜头,可以永久地保留并直观地看到: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的传统刺绣服饰;白族的传统乐器“三弦”“八角鼓”……通过图片为白族文化留下永恒的瞬间,促进其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
(二)拍摄纪录片
拍摄纪录片是影视人类学在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最直观又是相对客观的应用。纪录片向大众呈现的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像,还包括声音、动态,能够让观众从客位角度了解白族文化。随着社会对白族文化的重视不断增加,有关白族文化的纪录片也逐渐出现。如,2016年红河学院教育技术系的李秀仁拍摄的《宾川本主节全纪实(上沧篇)》向大众展示了白族人民的原始信仰及本主节的风俗;2018年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大理州委宣传部出品的《匠心大理》共有概述、喜乐天地、苍洱音韵、味道大理、性情歌舞、灵性风采6部分内容,是首次系统整理、完整展示、全面聚焦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力作。这些纪录片的出现,为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极强助力。
(三)拍摄白族文化题材电影、电视节目
电影和电视节目作为对当代年轻人吸引力最强的形式,在对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也有一定助力。
以白族人民为题材的电影不多,最著名的莫过于《五朵金花》了,《五朵金花》讲述了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经过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通过《五朵金花》这个电影,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白族三月街、白族赛马、对歌,了解到白族服饰、民谣和白族青年的恋爱模式。
说到电视节目,就不得不提到大理广播电视台出品的《海思果秋》系列节目了。在这一系列节目中,对白族的大本曲、扎染技术、乳扇制作、白族银饰制作、白族剪纸等等都进行了介绍。这些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更多年轻人对白族文化产生兴趣,鼓励其加入到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中来。
(四)拍摄文化宣传片
政府及旅游宣传部门等官方渠道制作的文化宣传片对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起着推动作用。在最新发布的大理宣传片中就有一定的篇幅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了白族的文化,涉及到了白族三月街、白族迎新娘、洱海开海节、白族火把节等等,这些具有白族风情的独特的节日、習俗使很多没有体验过得人都心生向往。只有社会关注白族文化,白族文化才能得到保护和传承。
(五)发展多维影音互动技术
在现代影视技术已经发展到3D、4D、5D的时代里,应该要将影视对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用到最大限度。笔者在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就得到了将影视技术与朝鲜族文化结合到极致的体验。在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设有提供游客们互动的设备。如感应长鼓舞装置,通过数字画面提示来进行击打,呈现相应的击奏效果,完成长鼓舞的电子演奏。此类设备让游客们能够切身融入到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更真切的体验。遗憾的是,笔者至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影音互动技术与白族文化相结合。
四、影视人类学在白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意义
文化遗产不仅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就是延续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录民族的兴衰过程。影视人类学以其独有的特征和方式,在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料
白族的历史、文化等通过影视手段得以记录,这不仅仅是人类学一门学科有所受益。白族文化丰富多彩,将白族文化影视化,为历史学、建筑学、服装设计学、民族音乐学等多门学科带来更加多样、更加丰富的资料。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促进白族文化的传承,展现社会的变迁
影视人类学将白族的传统风俗、技艺、建筑、服饰等等都记录下来,一来,能够激发各界对白族文化的兴趣,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二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类学影片不断增加,将不同年代的影片加以对比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展现出白族这一民族的发展变化,也更加能透过白族的变化来分析整个中国的社会变迁。
(三)增加民族凝聚力
利用影视人类学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加强民族凝聚力。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标志和象征,白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独特的文化能够加强白族的民族团结。民族的延续需要人们继承和发展自身的文化特征,民族特征越明显,人们的民族心理就更加坚实,民族的凝聚力就更为强盛。强盛的民族凝聚力能够使人们对身为该民族骄傲,更能激发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促进一个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文化转化为资本
人类学影片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白族习俗,美丽的白族服饰,精致的白族美食以及欢乐的白族节日……这些都对世界人民产生吸引。游客来到白族聚居地旅游,不仅游客能够体验到白族独特的风俗和美食等,也为白族人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促进了白族聚居地旅游业的发展,这就使得白族的文化转变为资本,进一步促进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
季少婷(1998年—)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人口流动,少数民族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