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新媒体形态日益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转型成为了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打破了常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当新媒体大规模发展并得到普及时,新兴媒体技术已然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流。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形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机遇,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革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否应该保留?如何去其糟粕?如何取其精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和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应对的措施;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下良性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新途径
大学时代是青年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然而,新兴媒体好似一把“双刃剑”,它不但具备便捷的优势,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除了这些积极影响外,它也为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困扰,这些精力充沛的高校学生普遍有着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的特征。因此,在认识新媒体的过程中的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识别信息,无法自控,沉溺于恶性信息,这些“糟粕”甚至影响着大学生正确建立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在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教育的同时,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侵袭,有效掌握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利用新媒体的积极效应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于新媒体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应用愈加熟练,高校学生把应该用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沉迷新媒体工具中,他们放弃了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学生们沉迷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外面发生的是都毫不关心,对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更加不去主动地参加。甚至对身边的同学都不愿意去过多的交流。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而现实世界中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枯燥,慢慢地变成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其他同学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他们就只是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二)大学生缺乏信息识别能力
新媒体环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正能量的信息传播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然而,由于部分学生缺乏信息识别能力,不能准确分辨所接受的信息,这无疑给“黄、赌、毒、邪”等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宽广的传播平台。一些消极的、腐朽的、错误的信息在网络世界里蔓延,这使得沉迷在网络世界里的大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搜索,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忽视意识形态发展
新媒体环境为文化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高校学生了解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途径越发简单,西方文化在国内传播只需要一个“enter”键。大学生可以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多种互联网平台快速接收各种信息,这给居心叵测的信息加工者提供了方便,一些信息在内容和呈现形式等多种方面投机取巧,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快餐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固然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有利信息,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意识形态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提高教师新媒体应用能力
随着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也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媒体应用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断跟随时代,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完善并找到突破口。不得不强调,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渠道,這就要求高校负责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思想绝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提高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涉猎多种领域,有效拓宽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年轻化”、“时代化”、“进步化”,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学生。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给教师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从传统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变为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将对于学生的“约束”转变为“激发”。应当创新工作方式,为熟练应用新媒体的有灵感、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学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教师共同维护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方式,各显所长,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从而拉进师生间的关系,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媒介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注重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鉴“网红辅导员”、“指尖上的辅导员”、“仍然在路上”等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通过“网络直播”、“网上谈心谈话”、“云端思政课”等趣味新媒体方式作为思想政教育的媒介,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参考文献:
[1]袁颖,程荣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5(18): 83-85.
[2]黄军利.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73-76.
[3]朱健,周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05):75-78.
作者简介:
李东晓(1993年—),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