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几点思考

2020-04-30 06:46任丽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年段小学作文

任丽芬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本人对关于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几点思考。第一、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考与实践。本点主要探讨在培养学生自主批改能力过程中为何要激发学生兴趣的,以及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做法与尝试。第二、怎样使学生在自主批改作文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本点探讨则是在培养学生自主批改能力时,怎样按照一定的次序去渐进式地逐步提升学生自主批改的能力的一些思考与实践。第三、如何尽量避免学生自主批改中出现的“失散”问题。本点则是探讨培养学生自主批改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 高年段 学生 自主批改 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115-03

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中最综合,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自然就是作文教学了。而一说起作文教学,最要命的阶段肯定是高年段,即五、六年级阶段的作文教学。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除了常规的技能、技巧的传授与强化拓展等教育教学任务日趋繁重之外,相信大部分的一线教师都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让自己既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圈点勾画中解脱出来,又可以稳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许多充满教育智慧的先行者通过不断的探究与摸索,提出了一个非常古老,同时也是非常符合时下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做法:作出教师权柄的让度,由学生自主地去批改他们自己的作文!该种做法提出与实施之初,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熏陶的同行的质疑与指责,认为这样很容易削弱教师对学生作文真实水平的把控,最终影响到教师有的放矢地作出有针对性提升策略与具体措施;另外,由于学生生理、心理及知识技能积累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让学生自主批改作文,也极易出现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的问题,最终结局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但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同行的顾虑固然不无道理,可却依然不能掩盖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高性价比。因此,笔者也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尝试,其中自然是苦乐共存,不过,个人感觉,始终是瑕不掩瑜,值得深挖其潜能。下面就粗略地谈一下,笔者在这一段尝试与摸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

第一,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考与实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句常讲常新的教育名言。也应该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常置案头的座右铭。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只要善加撩拨,他们就会爆发出令你颤栗的缤纷。而要想极好地激发学生对自主批改作文的兴趣与欲望,就要真正把师生之间的关系理清,理顺,真正把“自主权”返还给学生。因为,如果教师依然是按照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把课堂牢牢地抓握在自己手中,还是那种“你来问,我来答,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的师生相处互动模式,学生就只能是永远地仰我们鼻息,难越雷池半步,他们将仍然处于完全受支配,受操控的处境之中。在这样的前提下,过往我们常常诟病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仍有着极其丰厚肥沃的土壤,而作为被填,被灌的对象,学生避之唯恐不及,又焉会对所谓的“自主批改”产生丁点的兴趣和欲望呢?!这样的操作到了最后,学生已经被局促于藩篱之内,欲求伸展一二尚且不能,又何言自主?如此一来,自主批改作文就只能成为一个伪命题。于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于其自主学习,是何等之重要。

然则如何激发学生对批改作文之兴趣?笔者认为,可从日常课堂之形式改变入手。其中,因应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经过笔者的实践磨合及参照前辈、俊彦的真知灼见,笔者选择了从“活动”这个口子着手。笔者所说的活动,分而解之,就是给“活”学生,让他们“动”起来。为什么要如此重视与强调给予学生“活动”呢?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师主导、营造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正如拉伊所说的:“一切教育、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吸收要让位于活动、表现、建构和创造……有刺激就有反应,有印象就有表现,有观察就有呈现,学校如果不利用这些活动的源泉,就不能积极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当然了,我所说的“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小任务,如小组合作批改小文段活动这种常规形式外,更多的时候是把这些常规教学任务转化成游戏形式、竞赛形式来开展。其中,小游戏是我采取得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之所以是游戏,是因为游戏是这么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中,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教育先哲沛西·能曾经认为人类的活动可以大概地分为保守性的或创造性的两种:当活动的目的是在变化着的情境面前保持某种早先的状态时,就是保守的活动;当它们的目的是某种积极的新的成就时,就是创造性的活动。……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像保守性活动一样,具有一个典型的、明显的表现形式。这个形式就是游戏。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机体所能使用的身体的和心理的精力,多于它单纯自我保存或身体发育的需要,并且大都以游戏的形式来消耗这种剩余的精力。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学会利用在游戏中所释放的极其充沛的智力,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又如沛西·能所说的:“我们应该严肃地把儿童当作诗人或戏剧家、工程师、测量师、化学家、天文家和水手,正像他们这样看待自己一样,并且帮助他尽量照他的愿望,充分地探索自我表现的具体方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尝试着尽量在游戏中给予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尽己所能地给予学生肯定和尊重,不断地强化他们对这一方面的好感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磨合后,大多数学生都对自主批改作文这个“游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参与欲。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主观故意,自主批改作文的进行自然就能够开展得畅顺而有成效。当然,以上这些都建基在我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的了解与掌握之后。因为,泰勒说过:“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学生的环境的某些特征吸引着他的注意力,学生所做的,正是对这些特征的反应……由于学生必须自己从事某种行动(这是教育经验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安排环境和构建情境向学生提供教育经验,以激发所期望的那类反应。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对学生已有的各种兴趣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对某种特定引起学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而能对引起理想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那种反应的可能性作出某种预测。”

第二、怎样使学生在自主批改作文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这是一句老话,也很容易成为一句套话。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真理,却是任何时候都不应,也不能被轻视,乃至被忽视的。大纲要求:三年级开始先培养学生“修改明显错误的句子”,四年级接着培养学生“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五年级再培养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案修改自己的作文”等。从大纲这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的。修改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因此,我也“不能免俗”地把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作文分了几步走。

1.授生以渔。作为一张白纸,学生在批改作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肯定是空空如也的。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首先做的,就是把方法给他们。怎样给才能实现“授渔”的效果,而不是又一条鱼呢?我选择的是最常见的方式:下水示范。按不同年段,选取学生典型作品,先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修改病句弊端,优化句子表述;再升级到简短的文段,调整句子关系,清晰段落中心;最后是全篇作文,提升主旨立意、精炼布局谋篇。我就按着这样的次序,在不同的时段,在次第相续的年段,通过选取学生典型作品,给他们作修改示范,讲清问题所在,明确修改方法,提醒注意事项。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可以具体而直观地从老师的示范中,了解和掌握一些修改作文的标准与方法,以及修改作文的一般过程,同时,给他们清晰而明确的批改参考模板,也为他们自主批改作文提供了抓手。

2.群起而攻。如前所述,我刺激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兴趣采取的最多的形式是游戏与小竞赛。而这两种形式本身的特点决定它们都不可能是学生的个体活动,绝大部分时候都要求学生组队参与。因此,学生之间都形成了较稳定的组合形态,彼此之间也都有了一定的合作默契,可以较好地共同完成某个活动。而这也是我正式展开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批改作文的基础之一。因为,虽说是让他们自主批改,但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眼光技能,都不足以支撑他们一开始就独立地完成好批改作文这样一件极考验综合素质的事情。而团队合作恰好可以在充分发挥个人所长的同时,通过团队内的优势互补及查缺补漏,最大限度地向完美批改的目标靠近。并且,由于团队成员的水平彼此相近,面对的又是同班、同级的同学的作品,最容易激发他们的比较心和责任心,从而尽心竭力地去进行批改;又由于这些作品与他们自身水平大致相当,在批改的过程中,就更容易从中得到启发与警示,无形中就完善了他们的作文体系。而更主要的是,在这个团队合作,共同批改同学作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互为示范,潜移默化地把批改作文的原则、方法融入到自身的综合系统中去。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及时给予他们实时的技术支援与指导,指出他们批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对应的改正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他们的批改成果,以及经过我的指导修改后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以最直观,最即时的反馈,给学生以最深刻的印象,为以后学生能真正实现自主批改作文再培下一铲沃土。

3.讲评巩固。前面的团队批改,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趣味盎然,又严肃刺激的氛围中充分磨砺、展示自我的批改水平。但正如前面所言,由于小学生自身先天的种种不足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现阶段的课堂中是不能缺少教师这个重要角色的。所谓“当仁不让”,我自然也不会让自己在如此重要的时刻与场合隐形。除了在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起始阶段,给他们立规树范之外;在学生全体初步完成团队合作批改之后,我更是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的操作通常是在略改全体作文后,对学生作出针对性的点评。这点评既有针对作文者的作品的,也有针对批改者的批改的。整个过程都是紧贴着他们自己的“作品”:无论是作文,还是批改作文,力求把其中的优劣都实时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自身作文的缺陷和同学们及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批改是如何补足这些缺陷的,因此可以在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水平的同时,连带着把老师和同学关于作文批改的标准、方法、技巧一并吸收过来,从而实现批改作文水平的升级。

第三、如何尽量避免学生自主批改中出现的“失散”问题

由于让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这种操作我是新手上路,虽然开始之前也参考了不少先行者们的不少成功案例,以及理论探索。但正如教育先贤陶行之先生所言:“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开展起来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条极不好走的“新路”!不好走的原因大多是在于自身:一是自己积淀不足,辗转腾挪之间,动作稍大,便觉力不从心,无以为继。二是求成之心过切,求全之欲过盛,于己于生,皆有矫枉之嫌。下面就浅略地谈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批改作文的开展过程中我曾经出现的偏差,以为有意于此者之前车。

1.勿操之过急。由于初始阶段,刺激學生兴趣的策略实施较有成效,学生进入状态较快,再加上任务难度较低(实在不敢预设太高的难度),自然其完成度较好。这样就给了我一个错觉:似乎、或者可以放开一下拳脚了!于是,加快速率、提升难度就顺理成章了。结果也是大家可以想见的,学生一下子被打乱了节奏。反馈出来的就是他们成了我鞭子下那群疲于奔命的鸭子。于是,他们的常态就是这样的:前一阵还在东面愉快地和字词玩耍着,后一阵已经被赶着飞扑向西去和布局谋篇厮杀了。老师在那里“翩若游鸿,矫若惊龙”,志得意满;学生却是应接不暇,累觉不爱。开始积攒下来的好感度几乎被我这一番折腾全部掩埋了。

幸好,在同事的提醒下和学生的哭诉中,我醒了过来,在作出很是疼痛的自我反省之后,在又一番波折后,我总算再次把节奏带回了正常的状态,学生也重回没有痛,只有快乐的氛围中。从我的这段经历,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个小小的警示:小学生就是小学生,永远永远要记住这一点!不能奢望他们可以一步登天!在正常的学校,正常的班级中,天才永远是微乎其微的!即使是有,让你碰上的机率也是小之又小的。我们的日常,就是面对着一大帮普通的学生。既然是正常的学生,就只能用正常的步调去行进,可以稍有变化调整,但千万不能偏离得太远,要不然,轻则事倍功半,重则前功尽弃。各位同仁,慎之慎之。

2.勿控之太紧。经前一役,我受创匪浅,潜意识已是惊弓之态,虽重回正轨,然却从此有点缩手缩脚,不敢轻易越雷池。最直观反映我这种心态的,就是,课堂之上,学生的舞台越来越小,我的罗网越张越大。慢慢地,学生被裹挟在我不经意间营造的漩涡之内,局促非常,欲得伸展一二而艰难异常。如果不是学生的进度着实糟糕,我可能还会沉浸于“操控大局”的迷幻之中而得意洋洋。但当我发现学生的日常反馈中越来越少出现“自主”,只剩下模仿我的“批改”时,才知道坑竟然被自己挖成如此惊人的规模了!

于是,又是一轮自我解剖,又是再一轮的拼命缝合,总算是再一次挽回了学生的信心。对此,我给各位的忠告是:既然是自主批改作文,学生的自我主体是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的,教师的主导只应该,也只能是辅助的角色,纵然在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占据稍多一点的话语权,作必要的指引,但终究是要把这件事的主控权让度于学生的。教师一日不肯、不敢放手,到最后,就会越放不了手。前贤有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该如何去做,凡是有点教育智慧的教师,相信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3.勿“一视同仁”。前言有述:天才永远是稀少的,遇到是稀罕的,作为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大概率遇见的都是普通学生。但普通并不意味着普遍,更不意味着就此众“生”平等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而正如赞可夫所指出的:“优生和差生是相对的,他们的发展过程是不平稳的、不均衡的,有迂回曲折,有加速和减速,有许多复杂的逐步积累的“地下活动”的过程,这些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可是一旦时机到来,它们就会以发展和掌握知识上的突飞猛进的形式表现出来。”基于这样的前提,我的自主批改的引导过程,就逐渐地把“一视同仁”抛诸脑后,从一开始的“绝对公平”发展到后来赤裸裸的“偏心”。怎么偏心?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自主性;层次较低的学生,我就给予更多的手把手指导,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规则抓手,以及技巧参考。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策略措施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尝试开展之初,我被小组的综合表现所迷惑,误以为学生进化的进度已达预期,却一下忽略了这是小组的团队力量占大多数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而由于我布置的任务一般都是中等难度的,而这恰好是小组合作探究最舒服的,自然结果都不会差到哪里。但如此一来,“吃不饱”和“啃不下”这两种现象就成为了必然:底子厚,头脑灵的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根基薄、反应慢的学生会觉得举步维艰。这样的状况让我想起了布贝尔的话:“我们的学生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独特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如果我继续之前的一切,岂不是成了布贝尔这番话的现实注脚?!正因如此,我才会把心偏得这样理所当然。自然了,偏心也是不能过度的,就象古人所言:“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只要把控好偏心的度,因人而异,学生自會水到渠成。

以上种种,就是本人在高年段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这一尝试过程中的所思所为。囿于才力之限,未能尽述个中精微,粗漏之处,在所难免。然笔者坚信,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只要坚持下去,努力充实提升自我,踏实前行,总会有硕果在手的那一日。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 参  考  文  献 ]

以下参考文献,如无特别说明,皆转引自《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沛西·能.《教育原理》.

[3]马丁·布贝尔.《品格教育》.

[4]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猜你喜欢
高年段小学作文
未成曲调先有情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